(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鄭淑芬。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供)
財經
晶新聞 編輯室 綜合報導
2018-1204
勤業眾信發布新聞,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今(4)日共同舉辦「數位創新:金融生態圈之智財契機與挑戰」研討會,探討金融業在數位創新與科技轉型的過程,可能面臨的智財風險及控管方法。
金融科技專利策略 提升品質為要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科長暨專利審查官顏俊仁指出,近兩年,我國金融業雖大量申請專利,但僅集中在少數業者手中,且近半數專利屬於一般資訊,顯見,我國金融業專利布局的風氣尚未普遍,甚至未完全跟上新創科技帶動的潮流。 至於准駁概況的部分,核准率僅有41%,因此,在大量的專利申請數字下,如何保護自己的金融創新服務,又可以符合專利法規的規定,是金融服務業者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宋皇志指出,目前,最積極佈局金融科技專利的金融機構包括:Bank of America, JP Morgan, Morgan Stanley, Capital One, Citi-bank等。而在國外金融科技訴訟案例當中,以美國Intellectual Ventures v. Capital One與Intellectual Ventures v. Erie Indemnity等案最受矚目。宋皇志更分享中國大陸互聯網法院的最新發展,解析其接受以區塊鏈技術做為存證方法之最新判決,同時並提醒企業防範智財風險,不可不慎!
優化智財權 金融業應有的智財管理新思維-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鄭淑芬表示,數位創新研發技術或商業模式所衍生的智慧財產權,將會是金融生態圈競合的主要關鍵。鄭淑芬建議,面對智財權管理金融服業應完善「建置智財專責人員、風險排查分析、布局策略思考、持續風險監控與智財權盡職查核」五大作為:
一、建置智財專責人員:金融業應設置充足的智慧財產相關的人力資源,協助企業建立內部智財管理制度和組織。
二、風險排查分析:於研發規畫前的基礎研究階段,企業應先展開智慧財產的技術風險排查分析,避免重複研發及誤踩專利地雷。
三、布局策略思考:金融專利的申請布局策略應配合企業的營運方向,布局考量點包含申請國家、專利申請類別、申請優先順序等因素。
四、持續風險監控:持續監控競爭對手及分析主要國家的金融專利技術,洞悉競爭對手技術發展狀況,避免侵權風險。
五、技術合作或技術交易前的智財權盡職查核:與現有金融科技體系合作或延攬關鍵技術能量前做好智財權盡職查核,包括智財法律狀態及技術權利請求範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