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111-5

2017/8/26 上午 09:45:32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111-5

下一段: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111-6   下一回: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112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全目錄

昭遂暗發密書與揚州刺史樂綝。一面遣使齎詔征誕為司空。誕得了詔書,已知是賈充告變,遂捉來使拷問。使者曰:"此事樂綝知之。"誕曰:"他如何得知?"使者曰:"司馬將軍已令人到揚州送密書與樂綝矣。"誕大怒,叱左右斬了來使,遂起部下兵千人,殺奔揚州來。將至南門,城門已閉,吊橋拽起。誕在城下叫門,城上並無一人回答。誕大怒曰:"樂綝匹夫,安敢如此!"遂令將士打城。手下十餘驍騎,下馬渡壕,飛身上城,殺散軍士,大開城門,於是諸葛誕引兵入城,乘風放火,殺至綝家。綝慌上樓避之。誕提劍上樓,大喝曰:"汝父樂進,昔日受魏國大恩!不思報本,反欲順司馬昭耶!"綝未及回言,為誕所殺。一面具表數司馬昭之罪,使人申奏洛陽;一面大聚兩淮屯田戶口十餘萬,並揚州新降兵四萬餘人,積草屯糧,準備進兵;又令長史吳綱,送子諸葛靚入吳為質求援,務要合兵誅討司馬昭。此時東吳丞相孫峻病亡,從弟孫綝輔政。綝字子通,為人強暴,殺大司馬滕胤、將軍呂據、王惇等,因此權柄皆歸於綝。吳主孫亮,雖然聰明,無可奈何。於是吳綱將諸葛靚至石頭城,入拜孫綝。綝問其故,綱曰:"諸葛誕乃蜀漢諸葛武侯之族弟也,向事魏國;今見司馬昭欺君罔上,廢主弄權,欲興師討之,而力不及,故特來歸降。誠恐無憑,專送親子諸葛靚為質。伏望發兵相助。"綝從其請,便遣大將全懌、全端為主將,於詮為合後,朱異、唐咨為先鋒,文欽為嚮導,起兵七萬,分三隊而進。吳綱回壽春報知諸葛誕。誕大喜,遂陳兵準備。卻說諸葛誕表文到洛陽,司馬昭見了大怒,欲自往討之。賈充諫曰:"主公乘父兄之基業,恩德未及四海,今棄天子而去,若一朝有變,悔之何及?不如奏請太后及天子一同出征,可保無虞。"昭喜曰:"此言正合吾意。"遂入奏太后曰:"諸葛誕謀反,臣與文武官僚,計議停當:請太后同天子御駕親征,以繼先帝之遺意。"太后畏懼,只得從之。次日,昭請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將軍都督天下軍馬,任從調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縱橫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併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敵,必須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掃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權,只得從之。昭遂下詔,盡起兩都之兵二十六萬,命鎮南將軍王基為正先鋒,安東將軍陳騫為副先鋒,監軍石苞為左軍,兗州刺史州泰為右軍,保護車駕,浩浩蕩蕩,殺奔淮南而來。

: ㄓㄠ : 明亮、光明。 明顯的。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ㄢˋ : 不明亮的、光線不足的、黑夜的。 幽深、陰翳。
: ㄈㄚ : 放射。 生長、產生。
: ㄇㄧˋ ㄕㄨ : 祕密的書信。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ㄧㄤˊ ㄓㄡ : 古九州之一。 周漢以來,各朝皆置揚州,其地愈後愈狹,治所亦屢有遷易。
: ㄘˋ ㄕˇ : 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 ㄧㄠˋ : ㄩㄝˋ : ㄌㄜˋ : ㄌㄠˋ : 喜好、欣賞。 : 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 六經之一。 : 快樂的事或態度。 聲色情事。 : 地名用字。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ㄧ ㄇㄧㄢˋ : 一個完整的部分。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
: ㄑㄧㄢˇ : 差使、派發。 釋放、放走。
使 : ㄕˇ : ㄕˋ : 命令、派遣。 讓、以致於。 : 、'之又音。
: ㄐㄧ : 贈送。 拿、持。
: ㄓㄠˋ : 告訴、告誡、教導。
: ㄓㄥ : 遠行。 討伐。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ㄙ ㄎㄨㄥ : 職官名。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ㄉㄜˊ ˙ㄌㄜ : ㄉㄜˊ ㄌㄧㄠˇ : 完畢、完成。 表示懷疑的語氣。 : 了得,表示驚駭、訝異或生氣。
: ㄓㄠˋ ㄕㄨ :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ㄓ : ㄓˋ : 明白、了解、察覺。 識別、區別。 : 智慧。 姓。
: ㄕˋ : 對、正確。 事情。
: ㄐㄧㄚˇ : ㄍㄨˇ : 姓。 : 買入。 賣出。
: ㄔㄨㄥ : 填滿、裝滿。 代理、擔任。
: ㄍㄠˋ : ㄍㄨˋ : 訴說、報告。 請求。 : 規勸。
: ㄅㄧㄢˋ : 更改。 移動。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ㄓㄨㄛ : 握住、拿。 逮捕、抓住。
: ㄌㄞˊ ㄕˇ : 派來的使者。
使
: ㄎㄠˇ ㄨㄣˋ : 用刑審問。
使 : ㄕˇ ㄓㄜˇ : 奉命出使的人。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ㄘˇ : 這個。
: ㄕˋ : 工作、職務。 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 ㄧㄠˋ : ㄩㄝˋ : ㄌㄜˋ : ㄌㄠˋ : 喜好、欣賞。 : 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 六經之一。 : 快樂的事或態度。 聲色情事。 : 地名用字。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ㄓ : ㄓˋ : 明白、了解、察覺。 識別、區別。 : 智慧。 姓。
: ㄓ : 的、底。 於。
"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又音)ㄊㄨㄛ : ㄊㄚ : 又音。 : 第三人稱。
: ㄖㄨˊ ㄏㄜˊ : 怎樣。 無可奈何、怎麼辦。
: ㄉㄜˊ ㄓ : 獲知、知道。
"
使 : ㄕˇ ㄓㄜˇ : 奉命出使的人。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ㄙ ㄇㄚˇ : 職官名:見'大司馬'條。 星名。
: ㄐㄧㄤ ㄐㄩㄣ : 職官名。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ㄌㄧㄥˋ ㄖㄣˊ : 善人,品德美好的人。 古代命婦的封號。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ㄧㄤˊ ㄓㄡ : 古九州之一。 周漢以來,各朝皆置揚州,其地愈後愈狹,治所亦屢有遷易。
: ㄙㄨㄥˋ : 遣去。 陪伴著走。
: ㄇㄧˋ ㄕㄨ : 祕密的書信。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ㄧㄠˋ : ㄩㄝˋ : ㄌㄜˋ : ㄌㄠˋ : 喜好、欣賞。 : 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 六經之一。 : 快樂的事或態度。 聲色情事。 : 地名用字。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ㄧˇ : 表示已然的事。 表示肯定的語氣。
"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ㄊㄞˋ : ㄉㄚˋ : ㄉㄞˋ : 至高無上的。 :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 象。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 : '大夫'。
: ㄋㄨˋ : 氣憤、生氣。 譴責。
: ㄔˋ : 大聲責罵。 吆喝。
: ㄗㄨㄛˇ ㄧㄡˋ : 左方與右方。 附近。
: ㄓㄢˇ : 砍、殺。 斷絕。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ㄌㄞˊ ㄕˇ : 派來的使者。
使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ㄑㄧˇ : 站立、坐起。 起床、離開床鋪。
: ㄅㄨˋ ㄒㄧㄚˋ : 泛指軍隊或團體裡被統率的人。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ㄑㄧㄢ : 數目字。 姓。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ㄅㄣ ㄧㄤˊ : 水勢急湍、浪花狂湧的樣子。
: ㄓㄡ : 水面上的陸塊。 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 ㄑㄧㄤ : ㄐㄧㄤ : ㄐㄧㄤˋ : 請求。 : 會、可能。 快要。 : 高級軍官。 高級軍階。
: ㄓˋ : 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ㄋㄢˊ ㄇㄣˊ : 南城門。 複姓。
: ㄔㄥˊ ㄇㄣˊ : 城堡的出入口。
: ㄧˇ : 停止。 完畢、完成。
: ㄅㄧˋ : 關上、合上。 阻塞不通。
: ㄉㄧㄠˋ ㄑㄧㄠˊ : 架於城壕上,可隨時起落的輕便橋。 以大鋼索為主體,用許多鐵條把橋面吊在鋼索上的橋梁。
: (讀音)ㄧㄝˋ : ㄓㄨㄞ : (語音)ㄓㄨㄞˋ : 讀音。 : 用力投擲。 : 拖拉。 牽引。
: ㄑㄧˇ : 站立、坐起。 起床、離開床鋪。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ㄗㄞˋ ㄔㄥˊ : 本城。
: ㄐㄧㄠˋ ㄇㄣˊ : 在門外呼叫裡面的人來開門。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ㄕㄤˇ : ㄕㄤˋ : '上聲'。 :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 皇帝。
: ㄅㄤˋ : ㄅㄧㄥˋ : 依傍。 : 併合。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
: ㄇㄛˊ : ㄨˊ : '南無'。 : 不要。 未。
: ㄧ ㄖㄣˊ : 古稱天子為一人。 一個人。
: ㄏㄨㄟˊ ㄉㄚˊ : 答覆。 回報、回敬。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ㄊㄞˋ : ㄉㄚˋ : ㄉㄞˋ : 至高無上的。 :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 象。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 : '大夫'。
: ㄋㄨˋ : 氣憤、生氣。 譴責。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ㄧㄠˋ : ㄩㄝˋ : ㄌㄜˋ : ㄌㄠˋ : 喜好、欣賞。 : 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 六經之一。 : 快樂的事或態度。 聲色情事。 : 地名用字。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ㄆㄧˇ ㄈㄨ : 平民、百姓。 一個人。
: ㄢ : 平穩、安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 安非他命的簡稱。
: ㄍㄢˇ : 有膽量、不畏懼。 表示冒昧。
: ㄖㄨˊ ㄘˇ : 這樣。
"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 ㄐㄧㄤˋ ㄕˋ : 軍官與兵士。
: ㄉㄚˊ : ㄉㄚˇ : 量詞。 : 擊、敲擊。 攻擊、戰鬥。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ㄕㄡˇ ㄒㄧㄚˋ : 統治、管轄之下。 部下。
: ㄕˊ : 數目字,為九加一的總和。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ㄩˊ : 多出的、剩下的。 殘留的、將盡的。
: ㄒㄧㄠ ㄐㄧˋ : 古時武官的名號。 勇武的騎兵。
: ㄒㄧㄚˋ ㄇㄚˇ : 從馬上下來。 比喻官吏到任。
: ㄉㄨˋ : 過河、由此岸到彼岸。 通過、跨越。
: ㄏㄠˊ : 護城河。 戰場上所挖掘的深溝。
: ㄈㄟ ㄕㄣ : 迅速的跳身而起。
: ㄕㄤˇ : ㄕㄤˋ : '上聲'。 :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 皇帝。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ㄙㄢˇ : ㄙㄢˋ : 不自約束的。 零碎、不緊湊。 : 分離。 分布、撒出。
: ㄐㄩㄣ ㄕˋ : 兵卒。 軍隊中軍官之下,士兵之上者,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級。
: ㄉㄚˋ ㄎㄞ : 完全的敞開。 大大的開擴。
: ㄔㄥˊ ㄇㄣˊ : 城堡的出入口。
: ㄩˊ ㄕˋ : 表承上啟下的連詞。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ㄧㄣˇ ㄅㄧㄥ : 率領兵馬。
: ㄖˋ : ㄖㄨˇ : ㄖㄨˋ : 發生性關係。 : 不留心的塞放。 暗中把財物給人。 : 進,由外面到裡面。 收進。
: ㄔㄥˊ : 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 都市。
: ㄕㄥˋ : ㄔㄥˊ : 量詞。 史書。 : 登、升。 駕馭、駕騎。
: ㄈㄥ : ㄈㄥˋ : 流動的空氣。 景象。 : 吹、吹風。 婉言勸諫。
: ㄈㄤˋ ㄏㄨㄛˇ : 引火焚燒。 放燈。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ㄓˋ : 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ㄍㄨ : ㄐㄧㄚ : 對女子的尊稱。 :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ㄏㄨㄤ : ˙ㄏㄨㄤ : 恐懼。 因急促而忙亂。 : 語尾助詞,含有難以忍受的意思。
: ㄕㄤˋ ㄌㄡˊ : 登樓。
: ㄅㄧˋ : (又音)ㄅㄟˋ : 躲開。 隱去、離開。 : 又音。
: ㄓ : 的、底。 於。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ㄉㄧ : ㄕˊ : ㄊㄧˊ : 投擲。 見'提防'、'提溜'等條。 : '朱提'。 : 用手懸空拿著。 從下往上移。
: ㄐㄧㄢˋ : 武器名。 量詞。
: ㄕㄤˋ ㄌㄡˊ : 登樓。
: ㄉㄚˋ ㄏㄜˋ : 大聲叱叫。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ㄖㄨˇ : 見'汝水'條。 姓。
: ㄈㄨˇ : ㄈㄨˋ :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野老的通稱。 : 稱謂:對爸爸的稱呼。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ㄧㄠˋ;ㄩㄝˋ;ㄌㄜˋ;ㄌㄠˋ) ㄐㄧㄣˋ陽平衛國人,字文謙。為甘寧射中面門
: ㄒㄧˊ ㄖˋ : 往日。
: ㄕㄡˋ : 收得、接獲。 容納、容忍。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ㄍㄨㄛˊ ㄉㄚˋ : 國民大會的縮稱。
: ㄣ : 他人給我或我給他人的幫助。 情愛。
: ㄅㄨˋ ㄙ : 不想、沒有考慮、沒有打算。
: ㄅㄠˋ ㄅㄣˇ : 報恩思源。
: ㄈㄢ : ㄈㄢˇ : ㄈㄢˋ : 翻案。 : 翻轉。 回來。 : '反反'。
: ㄩˋ :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情慾。
: ㄕㄨㄣˋ : 遵循。 依從。
: ㄙ ㄇㄚˇ ㄓㄠ :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
: ㄧㄝ : ㄧㄝˊ : 譯音用字。 : 父親俗稱為'耶'。
"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ㄨㄟˋ ㄐㄧˊ : 來不及、趕不及。 尚未滿、尚未到。
: ㄏㄨㄟˊ : 掉轉。 返、歸。
: ㄧㄢˊ : ㄧㄣˊ : 說、講。 談論。 : '言言'。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ㄙㄨㄛˇ : 地方、處所。 恰當的位置。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ㄧ ㄇㄧㄢˋ : 一個完整的部分。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
: ㄐㄩˋ : 有、備有。 準備、設置。
: ㄕㄨˇ : ㄕㄨˋ : ㄕㄨㄛˋ : ㄙㄨˋ : ㄘㄨˋ : 計算。 責備。 : 數目、數量。 古代計算的方法。 : 頻頻、屢次。 : '數珠'。 : 細密。
: ㄙ ㄇㄚˇ ㄓㄠ :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
: ㄓ : 的、底。 於。
: ㄗㄨㄟˋ : 過失。 犯法的行為。
使 : ㄕˇ : ㄕˋ : 命令、派遣。 讓、以致於。 : 、'之又音。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ㄕㄣ ㄗㄡˋ : 舊時臣下上書天子。
: ㄌㄨㄛˋ ㄧㄤˊ : 城市名。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 ㄧ ㄇㄧㄢˋ : 一個完整的部分。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面'以為副詞。
: ㄊㄞˋ : ㄉㄚˋ : ㄉㄞˋ : 至高無上的。 :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 象。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 : '大夫'。
: ㄐㄩˋ : 集合、會合。 堆積、蓄積。
: ㄌㄧㄤˇ ㄏㄨㄞˊ : 地理上對中國淮南與淮北的合稱,即河南省淮河以南及淮河以北地區。
: ㄊㄨㄣˊ ㄊㄧㄢˊ : 漢以後歷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駐紮的地區一面駐守,一面墾殖荒地,這種措施稱為'屯田'。 職官名。
: ㄏㄨˋ ㄎㄡˇ : 住戶和人口的總稱。 戶籍。
: ㄕˊ : 數目字,為九加一的總和。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ㄩˊ : 多出的、剩下的。 殘留的、將盡的。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ㄅㄤˋ : ㄅㄧㄥˋ : 依傍。 : 併合。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
: ㄧㄤˊ ㄓㄡ : 古九州之一。 周漢以來,各朝皆置揚州,其地愈後愈狹,治所亦屢有遷易。
: ㄒㄧㄣ : 沒有使用過的。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
: ㄒㄧㄤˊ : ㄐㄧㄤˋ : 屈服、服從。 制服、馴服。 : 從上落下。 尊貴人物蒞臨、光臨。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ㄙˋ : 介於三和五之間的自然數。 古代樂譜上用來表示音階的符號。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ㄩˊ : 多出的、剩下的。 殘留的、將盡的。
: ㄖㄣˊ :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別人、他人。
: ㄐㄧ ㄘㄠˇ ㄊㄨㄣˊ ㄌㄧㄤˊ : 儲備糧食草料。
: ㄓㄨㄣˇ ㄅㄟˋ : 預備,事先安排或籌劃。 打算。
: ㄐㄧㄣˋ ㄅㄧㄥ : 軍隊向前推進。
: ㄧㄡˋ : 表示重複或反覆。 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
: ㄌㄧㄥˋ : 命令、法令。 時節。
: ㄓㄤˇ ㄕˇ : 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ㄍㄤ : 維繫網的粗繩。 文章、言論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 ㄙㄨㄥˋ : 遣去。 陪伴著走。
: ㄗˇ : ˙ㄗ :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 : 詞尾:接名詞。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ㄐㄧㄥˋ : 漂亮、美麗。 沉靜。
: ㄖˋ : ㄖㄨˇ : ㄖㄨˋ : 發生性關係。 : 不留心的塞放。 暗中把財物給人。 : 進,由外面到裡面。 收進。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ㄓˊ : ㄓˋ : 事物的根本、特性。 人的天性稟賦。 : 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
: ㄑㄧㄡˊ ㄩㄢˊ : 請求支援幫助。
: ㄨˋ : 致力從事。 追求、謀取。
: ㄧㄠ : ㄧㄠˋ : 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 盟約。 : 索取、討取。 收為己有。
: ㄍㄜˇ : ㄏㄜˊ : 量詞。 : 關閉、合攏。 會、聚。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ㄓㄨ ㄊㄠˇ : 征伐、討伐。
: ㄙ ㄇㄚˇ ㄓㄠ :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
: ㄘˇ ㄕˊ : 現在。
: ㄉㄨㄥ ㄨˊ : 三國時孫權所建立的吳國,由於位居東方,故稱為'東吳'。
: ㄔㄥˊ ㄒㄧㄤˋ : 職官名。秦漢以後輔佐天子的最高行政官員。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ㄐㄩㄣˋ : 高的。 偉大的。
: ㄅㄧㄥˋ ㄨㄤˊ : 因病死亡。
: ㄗㄨㄥˋ ㄉㄧˋ : 稱謂。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ㄈㄨˇ ㄓㄥˋ : 匡輔政事。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ㄗˋ : 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 本名以外另取的別號。
: ㄗˇ : ˙ㄗ :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 : 詞尾:接名詞。
: ㄊㄨㄥ : 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 流暢、暢達。
: ㄨㄟˊ ㄖㄣˊ : 人的外表、形貌。 做人的態度、為人處世。
: ㄑㄧㄤˊ ㄅㄠˋ : 強橫凶殘。 法律上指對人或物施加暴力,達到犯罪目的的暴力行為,稱為'強暴'。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ㄉㄚˋ ㄙ ㄇㄚˇ : 職官名。周代為主掌武事之官,漢代則為三公之一,後世也常以大司馬稱兵部尚書。
: ㄊㄥˊ : 國名。 姓。
: ㄧㄣˋ : 子孫世代相承繼。
: ㄐㄧㄤ ㄐㄩㄣ : 職官名。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
: ㄌㄩˇ : 脊椎骨。 見'律呂'條。
: ㄐㄩˋ : 倚靠。 占有、占守。
: ㄨㄤˊ : ㄨㄤˋ : ㄩˋ :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 : 統治天下、稱王。 : 同'玉'。
: ㄉㄨㄣ : 勸勉。 重視、推崇。
: ㄉㄥˇ : 品級、次第。 種、類。
: ㄧㄣ ㄘˇ : 因而、所以。
: ㄑㄩㄢˊ ㄅㄧㄥˇ : 權力。
: ㄐㄧㄝ : 全、都,統括之詞。 並、同。
: ㄍㄨㄟ ㄩˊ : 屬於。 趨向。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ㄓㄨˇ : 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 帝王。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ㄌㄧㄤˊ : ㄌㄧㄤˋ : '亮陰'。 : 明朗、光亮。 聲音響亮清澈。
: ㄙㄨㄟ ㄖㄢˊ : 縱然、即使。 縱然如此。
: ㄘㄨㄥ ㄇㄧㄥˊ : 耳目敏捷。 天資靈敏,理解力高,心思細巧。
: ㄨˊ ㄎㄜˇ ㄋㄞˋ ㄏㄜˊ : 毫無辦法。
: ㄩˊ ㄕˋ : 表承上啟下的連詞。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ㄍㄤ : 維繫網的粗繩。 文章、言論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 ㄑㄧㄤ : ㄐㄧㄤ : ㄐㄧㄤˋ : 請求。 : 會、可能。 快要。 : 高級軍官。 高級軍階。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ㄐㄧㄥˋ : 漂亮、美麗。 沉靜。
: ㄓˋ : 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ㄕˊ ㄊㄡˊ ㄔㄥˊ : 城市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頭山後面。
: ㄖˋ : ㄖㄨˇ : ㄖㄨˋ : 發生性關係。 : 不留心的塞放。 暗中把財物給人。 : 進,由外面到裡面。 收進。
: ㄅㄞˋ : 一種禮節行為: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 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語法。
: ㄙㄨㄣ : (又音)ㄙㄨㄣˋ : ㄒㄩㄣˋ : 稱謂:用以稱兒子的子女。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 又音。 : 謙卑、恭順。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ㄨㄣˋ : 向人請教。 責備、追究。
: ㄑㄧˊ : ㄐㄧ : ㄐㄧˋ : 他、他們。 他的、他們的。 :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 : 置於句中或句末。
: ㄍㄨˋ : 原因、根由。 意外的事情、事件。
: ㄍㄤ : 維繫網的粗繩。 文章、言論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ㄋㄞˇ : 你、你的。 他、他的。
: ㄕㄨˇ ㄏㄢˋ : 朝代名。(西元221∼264)劉備以宗室稱帝於蜀,繼承漢統,為三國之一,史稱為'蜀漢'。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ㄨˇ : 戰鬥、軍事、暴力等事。 足跡。
: ㄏㄡˊ : 中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泛指達官貴人。
: ㄓ : 的、底。 於。
: ㄗㄨˊ ㄉㄧˋ : 同宗族中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小的人。
: ㄧㄝˇ :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表示疑問的語氣。
: ㄒㄧㄤˋ : 北面的窗戶。 方位。
: ㄕˋ : 工作、職務。 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ㄍㄨㄛˊ : 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
: ㄐㄧㄣ : 現代。 姓。
: ㄒㄧㄢˋ : ㄐㄧㄢˋ : 顯露、顯出。 舉荐、介紹。 : 看到、看見。 拜會、訪問。
: ㄙ ㄇㄚˇ ㄓㄠ :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
: ㄑㄧ ㄐㄩㄣ ㄨㄤˇ ㄕㄤˋ : 欺瞞蒙騙君王。
: ㄈㄟˋ ㄓㄨˇ : 捨棄君王、國家。
: ㄋㄨㄥˋ ㄑㄩㄢˊ : 玩弄權術,濫用職權以作威作福。
: ㄩˋ :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情慾。
: ㄒㄧㄥ ㄕ : 出兵、帶兵出征。
: ㄊㄠˇ : 征伐。 索取。
: ㄓ : 的、底。 於。
: ㄌㄧˋ :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靜止或運行速度)的效能稱為'力',計算單位為'牛頓'。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
: ㄅㄨˋ ㄐㄧˊ : 比不上。 時間上做不到。
: ㄍㄨˋ : 原因、根由。 意外的事情、事件。
: ㄊㄜˋ ㄌㄞˊ : 特地過來。
: ㄍㄨㄟ ㄒㄧㄤˊ : 歸順投降。
: ㄔㄥˊ ㄎㄨㄥˇ : 心裡害怕、恐懼。
: ㄨˊ ㄆㄧㄥˊ : 沒有依據,不足以依靠。
: ㄓㄨㄢ : 集中心志、一心一意。 單獨的。
: ㄙㄨㄥˋ ㄑㄧㄣ : 男女雙方舉行婚禮,女方親屬把新娘送到男家,稱為'送親'。
: ㄗˇ : ˙ㄗ :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 : 詞尾:接名詞。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ㄐㄧㄥˋ : 漂亮、美麗。 沉靜。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ㄓˊ : ㄓˋ : 事物的根本、特性。 人的天性稟賦。 : 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
: ㄈㄨˊ ㄨㄤˋ : 俯伏而希望。
: ㄈㄚ ㄅㄧㄥ : 派出軍隊作戰。
: ㄒㄧㄤ ㄓㄨˋ : 彼此幫助。 幫助。
"
: ㄌㄧㄣˊ : ㄔㄣ : '綝纚'。 : 止住。
: ㄘㄨㄥ : ㄘㄨㄥˊ : ㄗㄨㄥ : ㄗㄨㄥˋ : '從容'。 : 跟隨。 依順。 : 蹤跡。 : 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 附屬的、次要的。
: ㄑㄧˊ : ㄐㄧ : ㄐㄧˋ : 他、他們。 他的、他們的。 :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 : 置於句中或句末。
: ㄑㄧㄥ : ㄑㄧㄥˊ : ㄑㄧㄥˇ : '請室'。 : 實際的狀況、內容。 : 懇求、乞求。 延聘。
便 : ㄆㄧㄢˊ : ㄅㄧㄢˋ : 姓。 : 順、順利、方便。 簡單的、非正式的。
: ㄑㄧㄢˇ : 差使、派發。 釋放、放走。
: ㄉㄚˋ ㄐㄧㄤˋ : 職官名。 泛稱高級將帥。
: ㄑㄩㄢˊ : 完備、不缺。 整個的。
: ㄧˋ : 喜悅。
: ㄑㄩㄢˊ : 完備、不缺。 整個的。
: ㄉㄨㄢ :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事物的起始。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ㄓㄨˇ ㄐㄧㄤˋ : 軍隊中的主要將領、統帥。 競賽團體中的主要人物。
: ㄩˊ : ㄨ : 在。 給。 : '烏'的本字。
: ㄑㄩㄢˊ : 解釋、評說事理。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ㄏㄜˊ ㄏㄡˋ : 軍隊中的後衛。
: ㄓㄨ : ㄕㄨˊ : 大紅色。 姓。 : '朱提'。
: ㄧˋ : 特別的、不平常的。 另外的、其他的。
: ㄊㄤˊ : 朝代名:傳說中帝堯的時代。 中國的別稱。
: ㄗ : 商量、謀劃。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ㄒㄧㄢ ㄈㄥ : 戰時率先迎敵的人或部隊。 泛指一切事物的開創者或領先者。
 (ㄨㄣˊ;ㄨㄣˋ) ㄑㄧㄣ魏揚州刺史,曹爽門下客,反,投吳。為諸葛誕斬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ㄒㄧㄤˋ ㄉㄠˇ : 帶路。 帶路的人。
: ㄑㄧˇ ㄅㄧㄥ : 興兵、出兵。
: ㄑㄧ : 介於六與八之間的自然數。 文體名。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ㄈㄣ : ㄈㄣˋ :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 配與、給與。 :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 情誼、關係。
: ㄙㄚ : ㄙㄢ : ㄙㄢˋ : 同'仨'。 : 介於二和四之間的自然數。 姓。 : 屢次、再三。
: ㄉㄨㄟˋ : 行列。 集合多人而成的團體。
: ㄐㄧㄣˋ : 向上或向前移動。 由外入內。
: ㄨˊ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2∼280)三國之一。
: ㄍㄤ : 維繫網的粗繩。 文章、言論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 ㄏㄨㄟˊ : 掉轉。 返、歸。
: ㄕㄡˋ : 長久、長命。 年齡。
: ㄔㄨㄣ : 四季之首。 年、歲。
: ㄅㄠˋ ㄓ : 報告消息,使人知悉。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ㄉㄚˋ ㄒㄧˇ : 形容非常高興。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ㄓㄨㄣˇ ㄅㄟˋ : 預備,事先安排或籌劃。 打算。
: ㄑㄩㄝˋ ㄕㄨㄛ : 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結束後,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端詞。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ㄅㄧㄠˇ ㄨㄣˊ : 上表奏文。
: ㄉㄠˋ : 抵達、到達。 往、去。
: ㄌㄨㄛˋ ㄧㄤˊ : 城市名。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 ㄙ ㄇㄚˇ ㄓㄠ :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
: ㄒㄧㄢˋ : ㄐㄧㄢˋ : 顯露、顯出。 舉荐、介紹。 : 看到、看見。 拜會、訪問。
: ㄌㄧㄠˇ : ˙ㄌㄜ : 明白、懂得。 完畢、結束。 :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
: ㄊㄞˋ : ㄉㄚˋ : ㄉㄞˋ : 至高無上的。 :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 象。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 : '大夫'。
: ㄋㄨˋ : 氣憤、生氣。 譴責。
: ㄩˋ :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情慾。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ㄨㄤˇ : 去。 歸向。
: ㄊㄠˇ : 征伐。 索取。
: ㄓ : 的、底。 於。
: ㄐㄧㄚˇ : ㄍㄨˇ : 姓。 : 買入。 賣出。
: ㄔㄨㄥ : 填滿、裝滿。 代理、擔任。
: ㄐㄧㄢˋ : 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糾正、更改。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ㄓㄨˇ ㄍㄨㄥ : 臣僕對國君或主人的尊稱。
: ㄕㄥˋ : ㄔㄥˊ : 量詞。 史書。 : 登、升。 駕馭、駕騎。
: ㄈㄨˋ ㄒㄩㄥ : 父親及兄長。 長老。
: ㄓ : 的、底。 於。
: ㄐㄧ ㄧㄝˋ : 事業的基礎。 祖先遺留的產業。
: ㄣ ㄉㄜˊ : 深厚的恩惠。
: ㄨㄟˋ ㄐㄧˊ : 來不及、趕不及。 尚未滿、尚未到。
: ㄙˋ ㄏㄞˇ : ㄙˋ ˙ㄏㄞ : 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 中醫上指髓海、血海、氣海、水穀之海的總稱。 : 稱人的性情豪爽慷慨。
: ㄐㄧㄣ : 現代。 姓。
: ㄑㄧˋ : 拋開、捨去。
: ㄊㄧㄢ ㄗˇ : 舊稱統治天下的帝王。
: ㄑㄩˋ : 往、到。 離開。
: ㄖㄜˇ : ㄖㄨㄛˋ : '般若'、'蘭若'等。 : 一種香草。 姓。
: ㄧ ㄓㄠ : 忽然有一天。
: ㄧㄡˇ : ㄧㄡˋ : 豐足、富裕。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 :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 ㄅㄧㄢˋ : 更改。 移動。
: ㄏㄨㄟˇ ㄓ ㄏㄜˊ ㄐㄧˊ : 後悔已來不及了。
: ㄅㄨˋ ㄖㄨˊ : 比不上。
: ㄗㄡˋ ㄑㄧㄥˇ : 古代臣子向君王上奏建議、請示。
: ㄊㄞˋ ㄏㄡˋ : 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
: ㄐㄧˊ : 到、到達。 趕得上。
: ㄊㄧㄢ ㄗˇ : 舊稱統治天下的帝王。
: ㄧ ㄊㄨㄥˊ : 統一。 一樣。
: ㄔㄨ ㄓㄥ : 出去打仗。
: ㄎㄜˇ : ㄎㄜˋ : 肯定、贊成、贊同。 適宜。 : '可汗'。
: ㄅㄠˇ : 養護、守衛、不使受損。 承擔、負責。
: ㄨˊ ㄩˊ : 沒有憂患、顧慮。
"
: ㄓㄠ : 明亮、光明。 明顯的。
: ㄒㄧˇ : 愛好。 感到歡樂。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ㄘˇ : 這個。
: ㄧㄢˊ : ㄧㄣˊ : 說、講。 談論。 : '言言'。
: ㄓㄥ : ㄓㄥˋ : '正月'。 : 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 不偏斜。
: ㄍㄜˇ : ㄏㄜˊ : 量詞。 : 關閉、合攏。 會、聚。
: ㄩˊ : ㄨˊ : '吾吾'。 : 我。 我的。
: ㄧˋ : 意思。 見解、看法。
"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ㄖˋ : ㄖㄨˇ : ㄖㄨˋ : 發生性關係。 : 不留心的塞放。 暗中把財物給人。 : 進,由外面到裡面。 收進。
: ㄗㄡˋ : 進獻。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 ㄊㄞˋ ㄏㄡˋ : 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ㄓㄨ ㄍㄜˊ : 複姓。
: ㄉㄢˋ : 行為放蕩或怪異。 大的。
: ㄇㄡˊ ㄈㄢˇ : 圖謀反叛。
: ㄔㄣˊ : 俘虜、奴隸。 君王時代的官吏。
: ㄩˊ : ㄩˇ : ㄩˋ : 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 贊成、允許。 支助、贊助。 : 參加。 干涉、干預。
: ㄨㄣˊ ㄨˇ : 文才與武藝。 文臣、武將。
: ㄍㄨㄢ ㄌㄧㄠˊ : 官吏。 仗著官位權勢擺威風。
: ㄐㄧˋ ㄧˋ : 計劃商議。
: ㄊㄧㄥˊ ㄉㄤˋ : 滿足、滿意。 安排、安置。
: ㄑㄧㄥ : ㄑㄧㄥˊ : ㄑㄧㄥˇ : '請室'。 : 實際的狀況、內容。 : 懇求、乞求。 延聘。
: ㄊㄞˋ ㄏㄡˋ : 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
: ㄊㄨㄥˊ : ㄊㄨㄥˋ : 會合、聚集。 統一、齊一。 : 巷弄、小街道。
: ㄊㄧㄢ ㄗˇ : 舊稱統治天下的帝王。
: ㄩˋ ㄐㄧㄚˋ ㄑㄧㄣ ㄓㄥ : 皇帝親自率兵出征。
: ㄐㄧˋ : 接續、接連。 承續。
: ㄒㄧㄢ ㄉㄧˋ : 古代帝王。 尊稱已故的君主。
: ㄓ : 的、底。 於。
: ㄨㄟˋ : ㄧˊ : 贈送、給予。 : 亡失、丟掉。 脫漏。
: ㄧˋ : 意思。 見解、看法。
"
: ㄊㄞˋ ㄏㄡˋ : 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
: ㄨㄟˋ ㄐㄩˋ : 害怕、恐懼。
: ㄓˇ ㄉㄜˊ : 只好。
: ㄘㄨㄥ : ㄘㄨㄥˊ : ㄗㄨㄥ : ㄗㄨㄥˋ : '從容'。 : 跟隨。 依順。 : 蹤跡。 : 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 附屬的、次要的。
: ㄓ : 的、底。 於。
: ㄘˋ ㄖˋ : 第二天。
: ㄓㄠ : 明亮、光明。 明顯的。
: ㄑㄧㄥ : ㄑㄧㄥˊ : ㄑㄧㄥˇ : '請室'。 : 實際的狀況、內容。 : 懇求、乞求。 延聘。
: ㄨㄟˊ : ㄨㄟˋ : 高大的樣子。 : 國名。 朝代名:(西元220∼265)三國之一。
: ㄓㄨˇ : 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 帝王。
: ㄘㄠˊ
: ㄇㄠˊ : 毛髮中較長者稱為'髦'。 比喻出眾的人才。
: ㄑㄧˇ ㄔㄥˊ : 動身出發。
: ㄇㄠˊ : 毛髮中較長者稱為'髦'。 比喻出眾的人才。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ㄉㄚˋ ㄐㄧㄤ ㄐㄩㄣ : 職官名。起於戰國,歷代多相沿用,漢時其位最尊。
: ㄉㄨ ㄉㄨ : 統領。 職官名。
: ㄊㄧㄢ ㄒㄧㄚˋ : 古代中國境內區域。 中國的政權。
: ㄐㄩㄣ ㄇㄚˇ : 戰馬。 軍隊中的人馬。
: ㄖㄣˊ : ㄖㄣˋ : 奸佞。 : 職責、職務。 職位。
: ㄘㄨㄥ : ㄘㄨㄥˊ : ㄗㄨㄥ : ㄗㄨㄥˋ : '從容'。 : 跟隨。 依順。 : 蹤跡。 : 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 附屬的、次要的。
調 : ㄉㄧㄠˋ ㄑㄧㄢˇ : 調派、差遣。
: ㄏㄜˊ ㄅㄧˋ : 為什麼一定要。
: ㄓㄣˋ : 用於自稱,即'我'。 從秦始皇以後,專屬皇帝的自稱。
: ㄗˋ ㄒㄧㄥˊ : 自己裁度、從事。
: ㄧㄝˇ :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表示疑問的語氣。
"
: ㄓㄠ : 明亮、光明。 明顯的。
: ㄩㄝ : 說。 稱為、叫做。
"
: ㄅㄨˋ ㄖㄢˊ : 不如此、不這樣。 難不成、莫不是。
: ㄒㄧˊ ㄖˋ : 往日。
: ㄨˇ : 戰鬥、軍事、暴力等事。 足跡。
: ㄗㄨˇ : 稱謂。 通稱先代的人。
: ㄗㄨㄥ ㄏㄥˊ ㄙˋ ㄏㄞˇ : 無敵於天下。
: ㄨㄣˊ : ㄨㄣˋ :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 文字。 : 掩飾。 修飾。
: ㄉㄧˋ : 天子、君主。 天神,宇宙的主宰。
: ㄇㄧㄥˊ : 通曉。 使通曉。
: ㄉㄧˋ : 天子、君主。 天神,宇宙的主宰。
: ㄧㄡˇ : ㄧㄡˋ : 豐足、富裕。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 :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
: ㄅㄠ ㄎㄨㄛˋ : 包含、總括。
: ㄩˇ ㄓㄡˋ : 天地、天下。 屋簷與棟梁。
: ㄓ : 的、底。 於。
: ㄓˋ : 意向、抱負、決心。 記錄事物的書。
: ㄅㄧㄥˋ ㄊㄨㄣ : 侵占他人財物土地或他國的領土。
: ㄅㄚ ㄏㄨㄤ : 最僻遠的地方。 天下。
: ㄓ : 的、底。 於。
: ㄒㄧㄣ : 內臟之一。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
: ㄈㄢˊ : 平庸、平常。 塵世的、世俗的。
: ㄩˋ : 相逢、不期而會。 契合、投合。
: ㄊㄞˋ : ㄉㄚˋ : ㄉㄞˋ : 至高無上的。 :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 象。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 : '大夫'。
: ㄉㄧˊ : 敵對的、因利害衝突而不相容的。 相等的、相當的。
: ㄅㄧˋ ㄒㄩ : 一定、必定。 強調命令語氣。
: ㄗˋ ㄒㄧㄥˊ : 自己裁度、從事。
: ㄅㄧˋ ㄒㄧㄚˋ : 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 ㄓㄥ : ㄓㄥˋ : '正月'。 : 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 不偏斜。
: ㄧˊ : 相安、和順。 適當。
: ㄓㄨㄟ : ㄉㄨㄟ : 跟在後面或由後面趕上去。 事後補救。 : 鐘紐。
: ㄆㄟˋ : 酒的色澤。 夫妻。
: ㄒㄧㄢ ㄐㄩㄣ : 稱已死的父親。 祖先。
: ㄙㄠˇ : ㄙㄠˋ : 清除汙穢。 消除、消滅。 : '掃帚'。
: ㄑㄧㄥ : 澄淨、純潔。 高潔、廉潔。
: ㄍㄨˋ : 原因、根由。 意外的事情、事件。
: ㄋㄧㄝˋ : 非正室所生的兒子。 災禍。
: ㄏㄜˊ : 那裡、何處。 誰。
: ㄗˋ : 起源的地方。 姓。
: ㄨㄟˋ : 恐懼、害怕。 敬服。
: ㄧㄝˇ : 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 表示疑問的語氣。
"
: ㄇㄠˊ : 毛髮中較長者稱為'髦'。 比喻出眾的人才。
: ㄨㄟˋ : 恐懼、害怕。 敬服。
: ㄨㄟ ㄑㄩㄢˊ : 威勢權力。
: ㄓˇ ㄉㄜˊ : 只好。
: ㄘㄨㄥ : ㄘㄨㄥˊ : ㄗㄨㄥ : ㄗㄨㄥˋ : '從容'。 : 跟隨。 依順。 : 蹤跡。 : 堂房親屬中比至親稍疏的。 附屬的、次要的。
: ㄓ : 的、底。 於。
: ㄓㄠ : 明亮、光明。 明顯的。
: (又音)ㄙㄨㄟˊ : ㄙㄨㄟˋ : 又音。 : 稱心、滿足。 順從、順應。
: ㄒㄧㄚˋ ㄓㄠˋ : 古代帝王發布詔令。
: ㄐㄧㄣˋ : 完結、終止。 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
: ㄑㄧˇ : 站立、坐起。 起床、離開床鋪。
: ㄌㄧㄤˇ ㄉㄨ : 漢代的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合稱。
: ㄓ : 的、底。 於。
: ㄅㄧㄥ : 武器。 戰士、軍隊。
: ㄦˋ : 介於一和三之間的自然數。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ㄕˊ : 數目字,為九加一的總和。 二一四部首之一。
: ㄌㄧㄡˋ : ㄌㄨˋ : 介於五與七之間的自然數。 : 國名。 姓。
: ㄨㄢˋ : 數目字。
: ㄇㄧㄥˋ : 差遣、下命令。 取定。
: ㄓㄣˋ : 用來鎮壓東西的器具。 安定國家的力量、根本。
: ㄋㄚˊ : ㄋㄢˊ : '南無'。 : 方位名。 南方的樂曲。
: ㄐㄧㄤ ㄐㄩㄣ : 職官名。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
: ㄨㄤˊ : ㄨㄤˋ : ㄩˋ :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 : 統治天下、稱王。 : 同'玉'。
: ㄐㄧ : 建築物的底部。 事物的根本。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ㄓㄥ : ㄓㄥˋ : '正月'。 : 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 不偏斜。
: ㄒㄧㄢ ㄈㄥ : 戰時率先迎敵的人或部隊。 泛指一切事物的開創者或領先者。
: ㄢ : 平穩、安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 安非他命的簡稱。
: ㄉㄨㄥ : 方位名。 主人。
: ㄐㄧㄤ ㄐㄩㄣ : 職官名。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帥,稱為'將軍'。
: ㄓㄣˋ : ㄔㄣˊ : 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 : 排列。 述說。
: ㄑㄧㄢ : ㄐㄧㄢˇ : 虧損、損壞。 高舉。 : 駑馬,低劣的馬。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ㄈㄨˋ : ㄆㄧˋ : 助理的。 居第二位的、居次的。 : 剖開、裂開。
: ㄒㄧㄢ ㄈㄥ : 戰時率先迎敵的人或部隊。 泛指一切事物的開創者或領先者。
: ㄐㄧㄢ ㄐㄩㄣ : 監督軍隊。 職官名。
: ㄕˊ : ㄉㄢˋ :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是構成地殼的物質。 碑、碣。 :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
: ㄅㄠ : 花蒂上包著未開花朵的小葉片。 蓆草。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ㄗㄨㄛˇ : 輔佐。 違背。
: ㄐㄩㄣ : 武裝部隊、兵種。 兵士的通稱。
: ㄧㄢˇ ㄓㄡ :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東省舊東昌府及兗州、濟南、青州西北境;並河北省舊大名府及正定、河間東南境等地。
: ㄘˋ ㄕˇ : 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 ㄓㄡ : 水面上的陸塊。 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
: ㄊㄞˋ : 順適如意、命運亨通。 舒適、安樂。
: ㄨㄟˊ : ㄨㄟˋ : 創制。 行、作。 : 因,表示原因。 替、給。
: ㄧㄡˋ ㄐㄩㄣ : 古時天子三軍,為中軍、左軍、右軍。 晉書法家王羲之,曾為右軍將軍,故有王右軍之稱。
: ㄅㄠˇ ㄏㄨˋ : 保衛、照顧。
: ㄐㄩ ㄐㄧㄚˋ : 天子出巡時乘坐的馬車。
: ㄏㄠˋ ㄏㄠˋ ㄉㄤˋ ㄉㄤˋ : 水勢盛大壯闊的樣子。 形容氣勢雄壯、規模宏大。
: ㄕㄚ : ㄕㄚˋ : ㄕㄞˋ : 以刀或武器使人或禽獸等失去生命。 戰鬥。 : 甚、極。 : 減、削。 衰微。
: ㄅㄣ : ㄅㄣˋ : 急走。 趕赴、赴投。 : 直往、投向。 年齡接近於……。
: ㄏㄨㄞˊ ㄋㄢˊ : 泛指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地區。
: ㄌㄞˊ : ㄌㄞˋ : 空間從別處移動至此處。 時間從某定點直至現在。 : 同'徠'。

下一段: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111-6   下一回: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112   辭典查出三國演義全目錄

  • 三國演義 第111回-1 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
  • 三國演義 第111回-2 卻說姜維退兵屯於鍾提,魏兵屯於狄道城外。...
  • 三國演義 第111回-3 卻說鄧艾知蜀兵出祁山,早與陳泰下寨準備;...
  • 三國演義 第111回-4 維複引兵退,再與夏侯霸商議曰:"南安未得...
  • 三國演義 第111回-5 昭遂暗發密書與揚州刺史樂綝。一面遣使齎詔...
  • 三國演義 第111回-6 東吳先鋒朱異,引兵迎敵。兩軍對圓,魏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