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四等)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行政學(四等)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機關
1.( ) 「依據機關組織結構的層級節制體系所建立的溝通系統」意指 正式溝通 這種溝通類別
2.( ) 人民於法定期間內,向無管轄權機關提出申請者,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該受理申請之行政機關應 該行政機關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之機關,並通知申請人
3.(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4.( ) 下列關於行政管轄權變更之敘述,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得依法規而變更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原管轄機關得會同組織法規變更後之管轄機關公告管轄變更事項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其管轄變更事項之公告,得逕由組織法規變更前與變更後管轄機關之共同上級機關為之 錯誤
5.( ) 下列有關分配預算的敘述, 根據法定預算,由各機關依法分配實施之計畫經費 分配預算的實施計畫由各機關編造 分配預算應依實施計畫按月或按期分配 錯誤
6.( ) 凡機關職位有空缺或出缺時,由在職低級人員升任補充者,稱之為 內升制
7.(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8.(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署」、「局」名稱所適用的機關是 三級機關
9.( ) 根據學理,機關內「非正式組織」的形式,主要是 人員間彼此的認同關係 這種社會-心理關係的產物
10.( ) 訴願人誤向無訴願管轄權之機關作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者,無管轄權之機關應 應將該事件移送於原處分機關,並通知訴願人
組織
1.( ) 派系文化(clan-based culture) 這種組織文化較強調人力資源的內聚力,使員工積極並有彈性而效命於組織
2.( ) 下列有關工作設計之敘述, 工作設計是依據工作分析所得的資訊,按任務作業流程設定某一職位的工作內容及權責工作設計須就某一具有完整事功的任務,區劃其分工的型態職位是組織的基石,故組織設計通常和工作設計同時進行 錯誤
3.( ) 下列對系統理論之敘述, 組織是各次級系統所組成的被批評有維持管理者意識形態之嫌認為組織有生命週期之有機體 錯誤
4.( ) 下列 有限理性 是組織理論中,交易成本經濟學對於人性的假定
5.(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6.( ) 依學理,組織為促進「工作專業化」的目的,首需進行下列 組織分部化 這種結構設計
7.(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8.( ) 為使政府能夠有效履行國家職能,必須分工並發展組織,從縱向所形成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互動關係,稱之為 府際關係
9.( ) 根據組織理論學家費佛(Jeffrey Pfeffer)的見解,有關組織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下列所述 「理性模式」強調集權,「政治模式」強調分權 正確
10.( ) 將組織分成會計室、人事室、總務室等部門,是屬於下列 功能分部化 這種分部化方式
這種
行政機關
1.( ) 事後檢測更勝於事先預防 並非行政機關推動全面品質管理所應把握的原則
2.( ) 人民於法定期間內,向無管轄權機關提出申請者,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該受理申請之行政機關應 該行政機關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之機關,並通知申請人
3.( ) 下列對於行政助手之敘述, 又稱為行政輔助人 不具有行政機關之地位 義勇警察屬之 錯誤
4.( ) 下列關於行政管轄權變更之敘述,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得依法規而變更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原管轄機關得會同組織法規變更後之管轄機關公告管轄變更事項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其管轄變更事項之公告,得逕由組織法規變更前與變更後管轄機關之共同上級機關為之 錯誤
5.( ) 下列關於違法授益行政處分撤銷之敘述,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仍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 行政處分經撤銷確定,行政機關得命相對人返還發給之證書 行政處分因撤銷而溯及既往失效時,自該處分失效時起,已中斷之時效視為不中斷 錯誤
6.( ) 史塔寧(G. Starling)以回應力為分類標準,將行政機關區分為四種類型,下列 無回應性組織謹慎回應性組織完全回應性組織 錯誤
7.( ) 行政機關於核發之建照中,註明建造人於建築物完工後,應於社區公園內栽種樹木10株,以綠化環境。此建照附有 負擔 附款
8.( ) 行政機關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得廢止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但對受益人因信賴該處分致遭受財產上之損失,應給予合理之補償,係屬 信賴保護原則 這種行政法原則之具體化
9.( ) 依「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相關規定,內政部警政署內部一級單位的名稱應為 「組」
10.( ) 依預算法之規定,敘述 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時 並非行政機關可以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情形
屬於
1.( ) 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屬於新公共行政的觀點
2.( ) 政治與行政二分 屬於傳統公共行政的假定
3.( ) 「當某一個人對該財貨或服務的消耗,並不因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是屬於公共財的 無敵對性 這種特性
4.( ) 下列有關邦聯制政府(confederation government)之敘述, 邦聯不能直接指揮或命令分子國分子國可宣告邦聯之違法行為無效前蘇聯之獨立國協屬於此類型 錯誤
5.( ) 下列 上司的監督 不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所提二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中的激勵因素
6.( ) 下列 工會 比較屬於私益性質之利益團體
7.( ) 下列 公民參與 屬於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8.( ) 下列 民意調查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唐恩(W. Dunn)所提出的政策分析方法
9.( ) 下列敘述 大多數民眾均關心公共事務 不屬於現代民主國家的民意特性
10.( ) 公用停車場收取的費用屬於 行政收入 這種收入
行政處分
1.( ) 二以上不同層級之機關共為之行政處分,相對人不服提起訴願時,應以 以共同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為訴願管轄機關
2.(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3.( ) 下列關於行政處分與事實行為之敘述, 行政處分為單方行為 事實行為得就具體事件為之 行政處分為對外之行為 錯誤
4.( ) 下列關於訴願管轄之敘述,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直轄市政府依法辦理上級政府或其所屬機關委辦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受委辦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錯誤
5.( ) 下列關於違法授益行政處分撤銷之敘述,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仍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 行政處分經撤銷確定,行政機關得命相對人返還發給之證書 行政處分因撤銷而溯及既往失效時,自該處分失效時起,已中斷之時效視為不中斷 錯誤
6.( ) 不當聯結禁止原則之內涵為 行政處分所考量之要素應與處分之目的相關
7.( ) 行政處分生效後,未經撤銷、廢止或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處分當事人受其拘束。此即行政處分之 存續力 這種效力
8.( ) 行政機關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得廢止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但對受益人因信賴該處分致遭受財產上之損失,應給予合理之補償,係屬 信賴保護原則 這種行政法原則之具體化
9.( ) 個人或團體受託行使公權力所為之行政處分,其訴願管轄機關為 原委託機關
10.( )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所依據之法規或事實事後發生變更,原處分機關依職權得為 廢止原行政處分 這種處置
政府
1.(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2.(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3.( ) 下列有關邦聯制政府(confederation government)之敘述, 邦聯不能直接指揮或命令分子國分子國可宣告邦聯之違法行為無效前蘇聯之獨立國協屬於此類型 錯誤
4.( ) 下列關於訴願管轄之敘述,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直轄市政府依法辦理上級政府或其所屬機關委辦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受委辦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錯誤
5.( ) 下列 目標多元又高度相容 不是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的明顯特性
6.( ) 下列 政府倫理法 不是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的法律規範
7.(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8.( ) 下列 新公共管理學派強調政府應師法企業 比較無法區別公部門與私部門在績效管理上的差異
9.( )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透過府際移轉支付,使地方政府能提供最基本公共服務之經費,此種支付為 補助款
10.(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訴願
1.( ) 臨時性之社區自救會 ,不具備訴願之當事人能力
2.( ) 二以上不同層級之機關共為之行政處分,相對人不服提起訴願時,應以 以共同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為訴願管轄機關
3.(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4.( ) 下列有關訴願法送達之敘述, 訴願代理人除受送達之權限受有限制者外,送達應向該代理人為之 但受理訴願機關認為必要時,得送達於訴願人或參加人本人 對於法人或非法人之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對於在中華民國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外國法人或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在中華民國之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其代表人或管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送達得僅向其中一人為之 錯誤
5.( ) 下列關於訴願管轄之敘述,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直轄市政府依法辦理上級政府或其所屬機關委辦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受委辦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錯誤
6.( ) 公務人員保障事件中之復審程序,相當於 訴願 這種救濟程序
7.( ) 個人或團體受託行使公權力所為之行政處分,其訴願管轄機關為 原委託機關
8.( ) 訴願人誤向無訴願管轄權之機關作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者,無管轄權之機關應 應將該事件移送於原處分機關,並通知訴願人
對於
1.(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2.( ) 下列有關訴願法送達之敘述, 訴願代理人除受送達之權限受有限制者外,送達應向該代理人為之 但受理訴願機關認為必要時,得送達於訴願人或參加人本人 對於法人或非法人之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對於在中華民國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外國法人或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在中華民國之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其代表人或管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送達得僅向其中一人為之 錯誤
3.( ) 下列對於「新新聯邦主義」之敘述, 倡導供給面經濟學主張人員精簡建構嚴格預算壓力以緊縮社會支出 錯誤
4.( ) 下列對於公共行政內涵之敘述, 重視公共性涵蓋行政實務與行政理論研究政府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運作 錯誤
5.( ) 下列對於行政助手之敘述, 又稱為行政輔助人 不具有行政機關之地位 義勇警察屬之 錯誤
6.( ) 下列對於行為科學涵義的敘述, 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行為強調多學科性(multi-disciplinary)的合作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與事實 錯誤
7.( ) 下列 有限理性 是組織理論中,交易成本經濟學對於人性的假定
8.(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9.( ) 比較而言,對於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與生態特質的說明,下列 肯冒險而願嘗試錯誤 正確
10.( ) 美國「民選行政首長對於立法機構所通過的法案之部分項目有權撤銷,其餘未被撤銷的法案項目仍須簽署批准而成為法律。」稱為 單項否決
途徑
1.( ) 一般而言,處理結構不良之政策問題,宜採取 漸進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途徑
2.( ) 下列 公民參與 屬於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3.( ) 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界定有許多不同途徑,將公眾視為是受惠者,這是以下 服務提供的觀點 這種公共性界定途徑觀點
4.( ) 有關系統途徑(system approach)之政策轉換過程的敘述, 由於不易觀察與掌握,通常被視為黑箱(black box) 正確
5.(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6.( ) 從不同的研究途徑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激勵理論,請問「行為改變途徑」是從行為主義中的 操作制約理論 這種理論衍生出來
7.( ) 敘述 有組織的混亂狀態 最符合垃圾桶決策途徑的特質
8.( ) 就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 行政控制 不屬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9.( ) 就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 調查委員會 不屬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原則
1.( ) 事後檢測更勝於事先預防 並非行政機關推動全面品質管理所應把握的原則
2.( ) 下列 單向溝通原則 不是「人群關係」(human relations)的主要管理原則
3.( ) 以下 公共選擇原則 不是文官行政中立應遵循的原則
4.( ) 在美國,州政府不得任意限制新遷入的居民必須具備一定居住時間後,才能享受該州社福措施,此為 平等保護 原則
5.( ) 行政機關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得廢止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但對受益人因信賴該處分致遭受財產上之損失,應給予合理之補償,係屬 信賴保護原則 這種行政法原則之具體化
6.( ) 依憲法第172條規定,命令與法律牴觸者,無效。此稱為 法律優位原則 這種原則
7.( ) 承上題,關於此建照附款之合法性, 附款之目的與建築管制無關,違反禁止不當聯結原則 正確
8.(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9.( ) 整合理論時期的行政學說主張「權變說」,並強調組織原則的彈性運用,這種論點和下列 行政的生態理論 相呼應
活動
1.(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2.( ) 篩選活動 不屬於賽蒙(H.A. Simon)所提出決策之三種活動
3.( ) 「一個潛在具有傷害性的自然事件、物理現象或人類活動,將造成生命的損失、財產的損毀以及社會經濟的衰退」,主要是指 災害 這種概念
4.(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5.(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6.( ) 古立克(L.H. Gulick)創造了"POSDCORB"七字箴言,說明行政主管亟需全力投入的活動,其中CO所指的是 協調
7.(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8.(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9.( ) 西方主要國家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歸納之,最常用的方式有四方面,不包括以下 完全開放公務員參與政黨活動
10.( ) 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所扮演的角色,下列 可以廣泛地運用影響力,塑造政府決策可以擔任政府的行政助手可以協助溝通政府與企業部門的活動,追求公共利益 錯誤
行政
1.( ) 政治與行政二分 屬於傳統公共行政的假定
2.( ) 「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合理比例」所指為現代行政的 效率性 這種精神
3.(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4.( ) 下列對於公共行政內涵之敘述, 重視公共性涵蓋行政實務與行政理論研究政府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運作 錯誤
5.( ) 下列對於行政助手之敘述, 又稱為行政輔助人 不具有行政機關之地位 義勇警察屬之 錯誤
6.( ) 公用停車場收取的費用屬於 行政收入 這種收入
7.(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8.( ) 由於50年代和60年代流行邏輯實證論,因缺乏 公共性 這種研究而使行政學成為公私不分的組織理論與管理之學
9.(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10.(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理論
1.( ) 人性「好逸惡勞」是 X理論 這種理論主張的假定
2.( ) 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對於愛情、歸屬感、接納與友情等,是屬於 社會需求 這種需求層次
3.( ) 美國修正理論時期(1930-1960)的行政學理論,其對人性的基本假定為 人性良善,應尊重人格
4.( ) 將經濟學中市場法則的決策規則運用到公共問題的決定,假定人是理性的,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是 公共選擇理論 這種理論
5.( ) 從不同的研究途徑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激勵理論,請問「行為改變途徑」是從行為主義中的 操作制約理論 這種理論衍生出來
6.( ) 傳統公共行政的理論及實務中,其所主要強調的價值標準是 效率
7.( ) 傳統的官僚組織理論,一方面強調專業分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法規控制與層級節制,往往造成專業權威和 層級權威 的衝突問題
8.( ) 激勵理論中的內容理論有好幾種論述, 過程理論 理論不屬於該等學說範疇
根據
1.( ) 下列有關分配預算的敘述, 根據法定預算,由各機關依法分配實施之計畫經費 分配預算的實施計畫由各機關編造 分配預算應依實施計畫按月或按期分配 錯誤
2.( ) 根據巴納德(C. Barnard)的「權威的接受理論」,部屬接受上司指揮命令的程度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敘述 命令的內容與組織目標的關係愈高,受命者接受上司權威的程度愈高 正確
3.( ) 根據比特(B. Bitter)的分類, 慈善團體 不屬於互益類(mutual benefit)之非營利組織
4.( ) 根據古立克(L. Gulick)的看法,組織結構分化方式有所謂「4P」原則, 價格(Price) 不包括在內
5.( ) 根據艾凡雪維其(J. Ivancevich)等人在「組織行為與績效」一書的見解,領導者在運用領導行為時,應注意 管理者特性、部屬特性、團體因素、組織因素 這種情境因素
6.( ) 根據何茲柏格(F. Herzberg)所提出的二元因素理論, 金錢 屬於能夠防止員工不滿的保健因素
7.(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8.( ) 根據唐恩(W. Dunn)的說法,政策相關資訊邏輯推理的結果,亦為政策論證的結論,稱之為 政策主張
9.( ) 根據馬師婁(A.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的五種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序排列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榮需要-成就需要
10.( ) 根據組織理論學家費佛(Jeffrey Pfeffer)的見解,有關組織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下列所述 「理性模式」強調集權,「政治模式」強調分權 正確
主要
1.( ) 主管應容忍實施初期的錯誤 為管理資訊系統成功的主要條件
2.( ) 重視「入世」的公共行政觀 為「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運動的主要論點之一
3.( ) 「一個潛在具有傷害性的自然事件、物理現象或人類活動,將造成生命的損失、財產的損毀以及社會經濟的衰退」,主要是指 災害 這種概念
4.( ) 「代表性官僚」的理念,主要是為了避免政府運作過程中, 公務人員的社會背景 這種原因所致的曲解公共利益現象
5.( ) 下列關於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的敘述與案例,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款制度地方政府對其轄區內民眾的社會福利方案主要考慮如何滿足各政策標的團體的需求 錯誤
6.( ) 下列 公益組織 這種組織所面臨的主要課題是在於「如何強化外在的民主控制」
7.( ) 下列 永業保障 不是美國潘德頓法(The Pendleton Act)之主要精神
8.( ) 以下 將政府債務移轉至民間 不是公營事業民營化的主要理由
9.( ) 西方主要國家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歸納之,最常用的方式有四方面,不包括以下 完全開放公務員參與政黨活動
10.( ) 韋伯(M. Weber)的官僚制度理論,主要係以 法理型 這種正當支配的權威型態為基礎
人員
1.( ) 將施政計畫轉化為政策理念 並非公共行政人員為扮演治理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所應有的作為
2.( ) 凡機關職位有空缺或出缺時,由在職低級人員升任補充者,稱之為 內升制
3.( ) 各官等人員,於同一考績年度內,任職不滿1年,而連續任職已達6個月者辦理之考績,稱為 另予考績
4.(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5.( ) 行政學中 心理研究法 這種研究法在探討如何滿足人員的自尊心、榮譽感、與自我成就
6.( ) 依公務人員陞遷法第12條,關於各機關人員不得辦理陞任之規定,敘述 最近2年內曾依公務員懲戒法受撤職、休職或降級之處分者 正確
7.( ) 根據學理,機關內「非正式組織」的形式,主要是 人員間彼此的認同關係 這種社會-心理關係的產物
8.( ) 基於公共行政人員所提供的服務乃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因此,學者 T. J. Barth 主張其應扮演的角色為 教育者
9.( ) 從組織病態的角度來說,「不稀罕效應」(Bend it over, here it comes again; BOHICA)係指下列 機關人員的「反對革新情結」 這種行政現象
10.( ) 新公共行政(NPA)對行政人員的角色主張,下列 代表性行政人(representative bureaucrat) 倡議性行政人(advocacy bureaucrat) 機關變革推動者(change agent) 錯誤
政策
1.( ) 作為停止或持續政策的參考 並非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
2.( ) 將施政計畫轉化為政策理念 並非公共行政人員為扮演治理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所應有的作為
3.( ) 下列關於分配性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的敘述與案例,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款制度地方政府對其轄區內民眾的社會福利方案主要考慮如何滿足各政策標的團體的需求 錯誤
4.( ) 有關系統途徑(system approach)之政策轉換過程的敘述, 由於不易觀察與掌握,通常被視為黑箱(black box) 正確
5.( ) 非營利組織比較不能發揮的政策領域為 種族政策
6.( ) 政府機關將政策方案提經有權核准的機構、個人或團體加以批准,以便付諸實施的動態過程,一般稱為 政策合法化
7.( ) 根據唐恩(W. Dunn)的說法,政策相關資訊邏輯推理的結果,亦為政策論證的結論,稱之為 政策主張
關係
1.( ) 人事機關體制分類中的幕僚制,係指行政權與人事行政權具有 人事行政權隸屬於行政權 這種關係
2.( ) 下列關於訴願管轄之敘述,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直轄市政府依法辦理上級政府或其所屬機關委辦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受委辦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錯誤
3.( ) 今日社會處理公共事務時,有所謂「鐵三角」(Iron Triangles)關係, 媒體 不包括在內
4.( ) 在「社會立法時代」中,有關法律與公共行政之關係的敘述, 以「法律社會化」為基本精神 正確
5.(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6.( ) 為克服行政組織內因上下層級所形成的僵化關係,我們可以借助非正式組織的 縮短社會距離的特性 這種特性來解決這個問題
7.( ) 根據巴納德(C. Barnard)的「權威的接受理論」,部屬接受上司指揮命令的程度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敘述 命令的內容與組織目標的關係愈高,受命者接受上司權威的程度愈高 正確
8.( ) 根據學理,機關內「非正式組織」的形式,主要是 人員間彼此的認同關係 這種社會-心理關係的產物
9.( ) 關於韋伯(M. Weber)所主張的官僚體制(bureaucracy)特徵之「層級節制」的敘述,下列 層級節制呈現上下級人員間命令服從的關係 層級節制的樣態受到控制幅度的影響 層級節制是傳統管理思維中的監督方法之一 錯誤
公共行政
1.( ) 人民教育程度 不屬於影響公共行政之經濟環境因素
2.( ) 政治與行政二分 屬於傳統公共行政的假定
3.( ) 重視「入世」的公共行政觀 為「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運動的主要論點之一
4.( ) 將施政計畫轉化為政策理念 並非公共行政人員為扮演治理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所應有的作為
5.( ) 下列對於公共行政內涵之敘述, 重視公共性涵蓋行政實務與行政理論研究政府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運作 錯誤
6.( ) 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界定有許多不同途徑,將公眾視為是受惠者,這是以下 服務提供的觀點 這種公共性界定途徑觀點
7.( ) 在「社會立法時代」中,有關法律與公共行政之關係的敘述, 以「法律社會化」為基本精神 正確
8.(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9.(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10.( ) 傳統公共行政的理論及實務中,其所主要強調的價值標準是 效率
撤銷
1.(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2.( ) 下列關於違法授益行政處分撤銷之敘述,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仍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 行政處分經撤銷確定,行政機關得命相對人返還發給之證書 行政處分因撤銷而溯及既往失效時,自該處分失效時起,已中斷之時效視為不中斷 錯誤
3.( ) 有關公務人員任用之消極資格的限制,下列 因案停止職務其原因尚未消滅者 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錯誤
4.( ) 行政處分生效後,未經撤銷、廢止或因其他事由而失效者,處分當事人受其拘束。此即行政處分之 存續力 這種效力
規定
政治
1.( ) 政治與行政二分 屬於傳統公共行政的假定
2.(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3.(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4.(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5.(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6.( ) 根據組織理論學家費佛(Jeffrey Pfeffer)的見解,有關組織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下列所述 「理性模式」強調集權,「政治模式」強調分權 正確
影響
1.( ) 人民教育程度 不屬於影響公共行政之經濟環境因素
2.( ) 「當某一個人對該財貨或服務的消耗,並不因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是屬於公共財的 無敵對性 這種特性
3.( ) 由於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行為對不相干的第三者產生預期之外的影響,此種影響效果稱之為 外部性(externalities)
4.( ) 有關生態理論在行政學之應用,敘述 認為過去行政現象的研究忽略了組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最正確
5.( ) 有關組織發展的敘述,下列 有計劃地變革提供個人自性實現的機會,達成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相協調因「實驗室訓練」和「調查研究與回饋」兩項技術的影響而備受重視 錯誤
6.( ) 根據巴納德(C. Barnard)的「權威的接受理論」,部屬接受上司指揮命令的程度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敘述 命令的內容與組織目標的關係愈高,受命者接受上司權威的程度愈高 正確
7.( ) 影響公共行政內涵之各種文學藝術、思想信仰、音樂美學、哲學知識等因素,屬於 心智文化 這種文化
強調
1.( ) 派系文化(clan-based culture) 這種組織文化較強調人力資源的內聚力,使員工積極並有彈性而效命於組織
2.( ) 相對主義 這種行政文化類型,係強調任何價值都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
3.( ) 下列對於行為科學涵義的敘述, 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行為強調多學科性(multi-disciplinary)的合作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與事實 錯誤
4.( ) 下列 新公共管理學派強調政府應師法企業 比較無法區別公部門與私部門在績效管理上的差異
5.(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6.( ) 根據組織理論學家費佛(Jeffrey Pfeffer)的見解,有關組織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下列所述 「理性模式」強調集權,「政治模式」強調分權 正確
7.( ) 敘述 強調正式命令與權威的運用 不符合「由後推進」的政策執行策略
8.( ) 就行政效率的層次性而言,可分為機械、管理與組織效率三個層級。請問強調溝通與協調工作安排的組織效率又稱為以下 社會效率
9.( ) 傳統的官僚組織理論,一方面強調專業分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法規控制與層級節制,往往造成專業權威和 層級權威 的衝突問題
觀點
1.( ) 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屬於新公共行政的觀點
2.( ) 「缺乏消費者效用的生產者效率是沒有經濟意義的」是 民主行政典範 這種典範的觀點
3.(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4.( ) 下列 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 是從政治的觀點,對行政一詞作概念說明
5.( ) 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界定有許多不同途徑,將公眾視為是受惠者,這是以下 服務提供的觀點 這種公共性界定途徑觀點
6.(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7.(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8.( ) 從組織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組織就是一套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這個制度安排的目的為 促進組織內各種交易行為的進行
特性
1.( ) 是志願性團體 是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2.( ) 「當某一個人對該財貨或服務的消耗,並不因而影響其他人的消費」,是屬於公共財的 無敵對性 這種特性
3.(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意涵或特性中, 鄰避行為的產生和環境主義有關鄰避行為的產生基本上是情緒性的、價值判斷的反應通常可透過政策工具及溝通來降低利害關係人的抗拒 錯誤
4.( ) 下列 目標多元又高度相容 不是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的明顯特性
5.( ) 下列敘述 大多數民眾均關心公共事務 不屬於現代民主國家的民意特性
6.( ) 有關政策網絡運作的基本概念及特性中,下列 依賴性多元行動者持久性的關係型態 錯誤
7.( ) 政府的會計制度有其特性, 設置預算帳戶不設資本帳戶固定資產單獨設帳 錯誤
8.( ) 為克服行政組織內因上下層級所形成的僵化關係,我們可以借助非正式組織的 縮短社會距離的特性 這種特性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屬於
1.( ) 人民教育程度 不屬於影響公共行政之經濟環境因素
2.( ) 水土保持法施行細則 ,不屬於形式意義之法律
3.( ) 可執行評估 不屬於政策評估的常見類型
4.(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5.( ) 英國文官委員會 不屬於肅貪機構
6.( ) 篩選活動 不屬於賽蒙(H.A. Simon)所提出決策之三種活動
7.( ) 選舉 不屬於民意間接表達的媒介
8.( ) 根據比特(B. Bitter)的分類, 慈善團體 不屬於互益類(mutual benefit)之非營利組織
9.( ) 敘述 儘量詢問到所有民眾的意見 最不屬於現代民主國家民意調查的特質
10.( ) 敘述 避免發布試探消息 不屬於行政機關在政策合法化過程的常見作法
權威
1.( ) 下列 功能的權威 這種權威的基礎,並非是韋伯(M. Weber)所提出者
2.( ) 韋伯(M. Weber)的官僚制度理論,主要係以 法理型 這種正當支配的權威型態為基礎
3.( ) 根據巴納德(C. Barnard)的「權威的接受理論」,部屬接受上司指揮命令的程度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敘述 命令的內容與組織目標的關係愈高,受命者接受上司權威的程度愈高 正確
4.( ) 傳統的官僚組織理論,一方面強調專業分工,另一方面又要求法規控制與層級節制,往往造成專業權威和 層級權威 的衝突問題
學者
1.(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2.(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3.( ) 下列 民意調查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唐恩(W. Dunn)所提出的政策分析方法
4.(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5.( ) 依學者道爾(R. Dahl)和林布倫(C. Lindblom)的見解,公共組織與企業組織的運作原理不同,其根本原因為 公共組織的運作屬於政治系統的範圍
6.(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7.( ) 基於公共行政人員所提供的服務乃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因此,學者 T. J. Barth 主張其應扮演的角色為 教育者
8.( ) 概念 行政組織內部的決策過程 不屬於近代公共政策學者邊森(J. Benson)與魏柔(C. Weitzel)所倡議的總體層次政策分析
9.( ) 對於學者賽蒙(H. Simon)所提出的「行政人」概念之敘述, 滿意決策 最正確
10.( ) 學者賽蒙(H. Simon)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活動包括三項活動,其正確的順序為 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
確保
1.( )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係行政院為確保公務員清廉自持、公正無私與依法執行職務所訂定之法規
2.( ) 行政控制 是確保行政責任的最強法制性方法
3.( ) 下列 公民參與 屬於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4.( ) 巴納德(C. I. Barnard)認為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有賴於確保 貢獻與滿足 的平衡
5.( ) 以下有關現代政府職能的敘述, 保護民眾生命財產與權利 確保民生資源供給無虞 照顧孤苦無依的民眾 錯誤
6.( )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必須確保多元族群的多元利益同時被審慎考慮,這意味政府機關與民營機構的不同,係在 公共性 這種概念的考量上
7.( ) 就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 行政控制 不屬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8.( ) 就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 調查委員會 不屬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管轄
1.( ) 二以上不同層級之機關共為之行政處分,相對人不服提起訴願時,應以 以共同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為訴願管轄機關
2.( ) 下列關於行政管轄權變更之敘述,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得依法規而變更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原管轄機關得會同組織法規變更後之管轄機關公告管轄變更事項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其管轄變更事項之公告,得逕由組織法規變更前與變更後管轄機關之共同上級機關為之 錯誤
3.( ) 下列關於訴願管轄之敘述,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直轄市政府依法辦理上級政府或其所屬機關委辦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以受委辦機關之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無隸屬關係之機關辦理受託事件所為之行政處分,視為委託機關之行政處分,以原委託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為訴願管轄機關 錯誤
4.( ) 個人或團體受託行使公權力所為之行政處分,其訴願管轄機關為 原委託機關
管理
特質
1.( ) 通才主義 並非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
2.( ) 比較而言,對於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與生態特質的說明,下列 肯冒險而願嘗試錯誤 正確
3.(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4.( ) 敘述 有組織的混亂狀態 最符合垃圾桶決策途徑的特質
5.( ) 敘述 儘量詢問到所有民眾的意見 最不屬於現代民主國家民意調查的特質
決策
1.(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2.( ) 一般而言,處理結構不良之政策問題,宜採取 漸進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途徑
3.( ) 下列 事業部門制結構 這種組織結構設計的目的在於培育有自治能力的單位,其單位主管負績效責任,並執掌所有策略性及作業性決策之職權
4.( ) 有關零基預算制度的作業順序, 確定決策單位→編擬決策案→排列優先順序 正確
5.( ) 政府蒐集民意以作為決策之參考,方法 監聽輿情 最不適當
6.( ) 敘述 有組織的混亂狀態 最符合垃圾桶決策途徑的特質
以下
1.( ) 以下 公共選擇原則 不是文官行政中立應遵循的原則
2.( ) 以下 地方首長赴海外招商 與「府際關係」較無直接關聯
3.( ) 以下 倫理和價值的議題不應成為公共行政研究的課題 不是新公共行政(NPA)的內涵
4.( ) 以下 將政府債務移轉至民間 不是公營事業民營化的主要理由
5.(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6.( ) 以下有關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887年發表的〈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之敘述,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離該文發表後行政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行政學應儘量採用比較研究方法 錯誤
7.( ) 以下有關現代政府職能的敘述, 保護民眾生命財產與權利 確保民生資源供給無虞 照顧孤苦無依的民眾 錯誤
8.( ) 西方主要國家落實行政中立理念的制度,歸納之,最常用的方式有四方面,不包括以下 完全開放公務員參與政黨活動
9.( ) 美國的『平等就業機會法』,最主要在達成以下 代表性 這種公共人事行政價值
10.( ) 若以行政組織之職能區分,則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應屬於以下 業務部門 這種組織類型
稱為
1.( ) 上級機關將特定事項委由所屬下級機關辦理,稱為 委任
2.( ) 公務員於其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等職務。此一規定也被稱為 旋轉門條款
3.( ) 各官等人員,於同一考績年度內,任職不滿1年,而連續任職已達6個月者辦理之考績,稱為 另予考績
4.( ) 依預算法之規定,凡經付出仍可收回,而非用於營業者,稱為 作業基金
5.( ) 依憲法第172條規定,命令與法律牴觸者,無效。此稱為 法律優位原則 這種原則
6.( ) 政府機關將政策方案提經有權核准的機構、個人或團體加以批准,以便付諸實施的動態過程,一般稱為 政策合法化
7.( ) 美國「民選行政首長對於立法機構所通過的法案之部分項目有權撤銷,其餘未被撤銷的法案項目仍須簽署批准而成為法律。」稱為 單項否決
8.( ) 授與職位更多權力、責任與自主性,稱為 工作豐富化
團體
1.( ) 是志願性團體 是非營利組織的特性
2.( ) 下列有關改善群體決策品質的敘述, 可使用德菲法(Delphi method)獲致群體成員的共識可使用名目團體技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了解群體成員的偏好群體討論時應避免群體盲思(groupthink) 錯誤
3.( ) 下列有關訴願法送達之敘述, 訴願代理人除受送達之權限受有限制者外,送達應向該代理人為之 但受理訴願機關認為必要時,得送達於訴願人或參加人本人 對於法人或非法人之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對於在中華民國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外國法人或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在中華民國之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其代表人或管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送達得僅向其中一人為之 錯誤
4.( ) 下列 工會 比較屬於私益性質之利益團體
5.(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6.( ) 政府機關將政策方案提經有權核准的機構、個人或團體加以批准,以便付諸實施的動態過程,一般稱為 政策合法化
7.( ) 個人或團體受託行使公權力所為之行政處分,其訴願管轄機關為 原委託機關
8.( ) 根據艾凡雪維其(J. Ivancevich)等人在「組織行為與績效」一書的見解,領導者在運用領導行為時,應注意 管理者特性、部屬特性、團體因素、組織因素 這種情境因素
法規命令
1.( ) 依大法官解釋意旨,有關行政命令之敘述, 針對主管機關如何檢驗狂犬病之檢驗方法與程序,立法者若認為有必要,得授權以法規命令定之 正確
2.( ) 關於法規之施行,敘述 法規命令依法應經上級機關核定者,應於核定後始得發布 正確
3.( ) 關於法規命令,敘述 法律授權行政機關訂定法規命令,該命令之內容必須明列授權之法律依據 正確
公共政策
1.(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2.( ) 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行動方案 為公共政策學者安德森(J.E. Anderson)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3.(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4.( ) 下列 民意調查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唐恩(W. Dunn)所提出的政策分析方法
5.( ) 下列 府際關係 通常指不同的政府層級在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的互賴關係
6.(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7.( ) 從行政學發展的歷程看,公共性、政治、管理及公共政策等四種不同研究角度之先後出現順序是 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
需要
1.( ) 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對於愛情、歸屬感、接納與友情等,是屬於 社會需求 這種需求層次
具有
1.( ) 「一個潛在具有傷害性的自然事件、物理現象或人類活動,將造成生命的損失、財產的損毀以及社會經濟的衰退」,主要是指 災害 這種概念
2.(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3.( ) 人事機關體制分類中的幕僚制,係指行政權與人事行政權具有 人事行政權隸屬於行政權 這種關係
4.( ) 下列有關工作設計之敘述, 工作設計是依據工作分析所得的資訊,按任務作業流程設定某一職位的工作內容及權責工作設計須就某一具有完整事功的任務,區劃其分工的型態職位是組織的基石,故組織設計通常和工作設計同時進行 錯誤
5.( ) 民間社會或一般民眾大多贊成政府具有 責任
6.( ) 有關解釋性行政規則之效力, 具有拘束下級機關之效力 具有拘束訂定機關之效力 具有間接拘束人民之效力 錯誤
並非
1.( ) 作為停止或持續政策的參考 並非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
2.( ) 事後檢測更勝於事先預防 並非行政機關推動全面品質管理所應把握的原則
3.( ) 政策環境相對穩定 並非政策失靈的原因
4.( ) 相對於低層次需求,高層次需求較易滿足 並非馬斯婁(A.H. Maslow)需求層級理論的假定
5.( ) 將施政計畫轉化為政策理念 並非公共行政人員為扮演治理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所應有的作為
6.( ) 通才主義 並非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的特質
7.( ) 評估活動(evaluation activity) 並非賽蒙(Herbert A. Simon)在其決策理論中,所提之行政組織的決策活動
8.( ) 下列 功能的權威 這種權威的基礎,並非是韋伯(M. Weber)所提出者
我國
分部化
模式
1.(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2.(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提出
文化
1.( ) 派系文化(clan-based culture) 這種組織文化較強調人力資源的內聚力,使員工積極並有彈性而效命於組織
2.( ) 比較而言,對於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與生態特質的說明,下列 肯冒險而願嘗試錯誤 正確
3.( ) 奎恩(Robert E. Quinn)和麥格里斯(Michael R. McGrath)認為,組織文化的核心價值為「充分授權」、「活動分化」與「友善合作」,此為 共識的文化 這種組織文化
運作
1.( ) 下列對於公共行政內涵之敘述, 重視公共性涵蓋行政實務與行政理論研究政府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運作 錯誤
2.( ) 有關政策網絡運作的基本概念及特性中,下列 依賴性多元行動者持久性的關係型態 錯誤
3.( ) 依學者道爾(R. Dahl)和林布倫(C. Lindblom)的見解,公共組織與企業組織的運作原理不同,其根本原因為 公共組織的運作屬於政治系統的範圍
美國
法律
1.( ) 水土保持法施行細則 ,不屬於形式意義之法律
2.(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3.( ) 在「社會立法時代」中,有關法律與公共行政之關係的敘述, 以「法律社會化」為基本精神 正確
4.( ) 依憲法第172條規定,命令與法律牴觸者,無效。此稱為 法律優位原則 這種原則
5.(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6.( ) 納稅義務人與稅捐稽徵機關簽具切結書,約定由納稅義務人於一定期間內,將遺失之免稅文件找回繳銷,如屆期不能找回繳銷,納稅義務人願依規定辦理補稅,此一切結書之法律性質為 行政契約
主張
1.( ) 主張建構新的組織型態 屬於新公共行政的觀點
2.( ) 人性「好逸惡勞」是 X理論 這種理論主張的假定
3.( ) 下列對於「新新聯邦主義」之敘述, 倡導供給面經濟學主張人員精簡建構嚴格預算壓力以緊縮社會支出 錯誤
4.(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5.(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6.(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7.( ) 夏福利茲和羅素(Shafritz & Russell)在「簡介公共行政」一書中,於羅聖朋(Rosenbloom)所主張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之外,加上 職業觀點 這種觀點,使公共行政的界定和描述更周延
價值
1.( ) 相對主義 這種行政文化類型,係強調任何價值都沒有永遠性、不變性與固定性
2.( ) 「組織所具有的器物(artifacts)、信念、規範、價值與前提(premises)的模式。」是指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
3.( ) 以下 倫理和價值的議題不應成為公共行政研究的課題 不是新公共行政(NPA)的內涵
4.( ) 依據瓦爾多(D. Waldo)和羅勝朋(D. Rosenbloom)的觀點, 價值轉變 屬於「行政國」的成長原因
5.( ) 美國的『平等就業機會法』,最主要在達成以下 代表性 這種公共人事行政價值
理論
1.( ) 下列 有限理性 是組織理論中,交易成本經濟學對於人性的假定
2.( ) 行政學的整合理論又稱系統理論,關於系統理論的敘述,下列 它以生物有機體比喻行政組織 它重視行政組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 它主張行政組織的成敗與生態息息相關 錯誤
3.( ) 根據我國學者張潤書先生的看法,行政學的傳統理論之重要原則不包括下列 民主化
4.( ) 根據組織理論學家費佛(Jeffrey Pfeffer)的見解,有關組織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下列所述 「理性模式」強調集權,「政治模式」強調分權 正確
5.( ) 根據組織學習理論的先驅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的見解,當組織嘗試建立新的價值、目標和規範時,其所進行的學習類型為 雙回饋圈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
訂定
1.( )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係行政院為確保公務員清廉自持、公正無私與依法執行職務所訂定之法規
2.( ) 有關解釋性行政規則之效力, 具有拘束下級機關之效力 具有拘束訂定機關之效力 具有間接拘束人民之效力 錯誤
研究
1.( ) 下列對於行為科學涵義的敘述, 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行為強調多學科性(multi-disciplinary)的合作以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與事實 錯誤
2.( ) 以下 倫理和價值的議題不應成為公共行政研究的課題 不是新公共行政(NPA)的內涵
3.( ) 由於50年代和60年代流行邏輯實證論,因缺乏 公共性 這種研究而使行政學成為公私不分的組織理論與管理之學
4.( ) 有關生態理論在行政學之應用,敘述 認為過去行政現象的研究忽略了組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最正確
5.( ) 行政學的靜態研究途徑,因其注重組織結構、權責分配及法令規章等,故又稱為 結構的研究
6.( ) 從行政學發展的歷程看,公共性、政治、管理及公共政策等四種不同研究角度之先後出現順序是 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
而言
比較
1.( ) 下列 工會 比較屬於私益性質之利益團體
2.( ) 下列 新公共管理學派強調政府應師法企業 比較無法區別公部門與私部門在績效管理上的差異
3.( ) 比較而言,對於已開發國家行政文化與生態特質的說明,下列 肯冒險而願嘗試錯誤 正確
4.( ) 有關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的比較, 在權力基礎方面,正式組織為合法的權力,非正式組織為認同的權力 最正確
5.( ) 有關績效預算的敘述,下列 比較各機關同質活動所需經費 將企業成本觀念引進政府 計算每一計畫單位所耗成本 錯誤
6.( ) 非營利組織比較不能發揮的政策領域為 種族政策
公務員
1.( )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係行政院為確保公務員清廉自持、公正無私與依法執行職務所訂定之法規
2.( ) 下列 政府倫理法 不是我國公務員倫理行為的法律規範
3.( ) 公務員於其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等職務。此一規定也被稱為 旋轉門條款
4.( ) 公務員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政府機關違法失職情事的行為,最適合被稱之為 弊端揭發
5.( ) 因為時間有限,監督者只能採取固定的模式來做監督,一旦出現監督者無法監控的範圍時,公務員就有機可乘。此在描述國會對行政活動 專職地位的優越性 這種監督的困境
公共性
1.( ) 下列對於公共行政內涵之敘述, 重視公共性涵蓋行政實務與行政理論研究政府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運作 錯誤
2.( ) 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界定有許多不同途徑,將公眾視為是受惠者,這是以下 服務提供的觀點 這種公共性界定途徑觀點
3.( ) 由於50年代和60年代流行邏輯實證論,因缺乏 公共性 這種研究而使行政學成為公私不分的組織理論與管理之學
4.( )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必須確保多元族群的多元利益同時被審慎考慮,這意味政府機關與民營機構的不同,係在 公共性 這種概念的考量上
不得
1.( ) 公務員於其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等職務。此一規定也被稱為 旋轉門條款
2.( ) 在美國,州政府不得任意限制新遷入的居民必須具備一定居住時間後,才能享受該州社福措施,此為 平等保護 原則
3.( ) 依公務人員陞遷法第12條,關於各機關人員不得辦理陞任之規定,敘述 最近2年內曾依公務員懲戒法受撤職、休職或降級之處分者 正確
作為
1.( ) 作為停止或持續政策的參考 並非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
2.( ) 將施政計畫轉化為政策理念 並非公共行政人員為扮演治理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所應有的作為
3.( ) 下列有關行政意義之敘述, 行政是指整個政府各公務機關推動政務的一切作為行政的意義可從政治、管理、公共政策三種觀點加以剖析行政是政府官吏推行政府功能時的活動 錯誤
4.( ) 下列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 為公共政策學者戴依(Thomas Dye)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
5.( ) 作為行政法法源之一般法律原則, 習慣法補充性原則 尚未被明定於行政程序法當中
目的
預算
1.( ) 下列有關漸進預算的描述, 預算是「利益均霑」的分享有助於共識與聯盟的建立國會為預算決策權力之所在 錯誤
2.( ) 下列對於「新新聯邦主義」之敘述, 倡導供給面經濟學主張人員精簡建構嚴格預算壓力以緊縮社會支出 錯誤
3.( ) 下列 爭取預算資源 不是密卓夫(I. Mitroff)所提出的危機管理的工作計畫之一
4.( ) 下列有關分配預算的敘述, 根據法定預算,由各機關依法分配實施之計畫經費 分配預算的實施計畫由各機關編造 分配預算應依實施計畫按月或按期分配 錯誤
5.( ) 我國政府機關中,負責預算的籌劃、概算的編擬、會計的控制及國情與政績統計的是 行政院主計總處
現象
1.( ) 「代表性官僚」的理念,主要是為了避免政府運作過程中, 公務人員的社會背景 這種原因所致的曲解公共利益現象
2.( ) 有關生態理論在行政學之應用,敘述 認為過去行政現象的研究忽略了組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最正確
3.( ) 從組織病態的角度來說,「邁爾斯定律」(Miles Law)主要在嘲諷 換了職位就換了腦袋 這種行政現象
4.( ) 從組織病態的角度來說,「不稀罕效應」(Bend it over, here it comes again; BOHICA)係指下列 機關人員的「反對革新情結」 這種行政現象
依據
1.( ) 「依據機關組織結構的層級節制體系所建立的溝通系統」意指 正式溝通 這種溝通類別
2.( ) 下列有關工作設計之敘述, 工作設計是依據工作分析所得的資訊,按任務作業流程設定某一職位的工作內容及權責工作設計須就某一具有完整事功的任務,區劃其分工的型態職位是組織的基石,故組織設計通常和工作設計同時進行 錯誤
3.( ) 主管對員工的工作表現作成紀錄,記載與目標相關之績效優良或不佳的代表事例,以為考核之依據,係為 重大事件法 考績評量法
4.( ) 依據瓦爾多(D. Waldo)和羅勝朋(D. Rosenbloom)的觀點, 價值轉變 屬於「行政國」的成長原因
5.( ) 依據我國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署」、「局」名稱所適用的機關是 三級機關
6.( )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所依據之法規或事實事後發生變更,原處分機關依職權得為 廢止原行政處分 這種處置
7.( ) 關於法規命令之敘述, 法規命令內容必須明列法律授權之依據 正確
決定
1.(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2.( ) 將經濟學中市場法則的決策規則運用到公共問題的決定,假定人是理性的,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是 公共選擇理論 這種理論
3.( ) 賽蒙(H. A. Simon)的決策理論認為組織成員是「行政人」,而非「經濟人」,因為人的理性無法廣博充足,充其量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故大都僅可做出 滿意的 這種決定
4.( ) 邁爾斯定律(Miles Law)是用來形容組織社會化,促使成員態度趨向本位主義的副作用。 職位決定立場 能正確的表達此一定律的意義
民意
1.( ) 民意失靈 不屬於公共政策學者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所提出的公共問題的起因
2.( ) 選舉 不屬於民意間接表達的媒介
3.( ) 下列敘述 大多數民眾均關心公共事務 不屬於現代民主國家的民意特性
辦理
認為
1.( ) 下列有關訴願決定之敘述, 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 訴願有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並得視事件之情節,逕為變更之決定或發回原行政處分機關另為處分 原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由 錯誤
2.( ) 下列有關訴願法送達之敘述, 訴願代理人除受送達之權限受有限制者外,送達應向該代理人為之 但受理訴願機關認為必要時,得送達於訴願人或參加人本人 對於法人或非法人之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對於在中華民國有事務所或營業所之外國法人或團體為送達者,應向其在中華民國之代表人或管理人為之 其代表人或管理人有二人以上者,送達得僅向其中一人為之 錯誤
3.( ) 下列對系統理論之敘述, 組織是各次級系統所組成的被批評有維持管理者意識形態之嫌認為組織有生命週期之有機體 錯誤
4.( ) 有關生態理論在行政學之應用,敘述 認為過去行政現象的研究忽略了組織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 最正確
5.( ) 依大法官解釋意旨,有關行政命令之敘述, 針對主管機關如何檢驗狂犬病之檢驗方法與程序,立法者若認為有必要,得授權以法規命令定之 正確
6.( ) 戴維斯(Keith Davis)認為一個人擁有四項特質者,就能產生領導作用,此特質不包括下列 個人魅力
稱之
運用
假定
1.( ) 政治與行政二分 屬於傳統公共行政的假定
2.( ) 人性「好逸惡勞」是 X理論 這種理論主張的假定
3.( ) 下列 有限理性 是組織理論中,交易成本經濟學對於人性的假定
4.( ) 以下有關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的敘述, 假定理性人必定經由「誘因體系」的吸引從事活動公共選擇理論在方法論的主張是個體論者如果私部門的生產或消費活動引起「外部性」的效果,政府必須採取法律干預,以維持秩序 錯誤
5.( ) 在管理主義人性假定之下,公共行政人員的倫理行為呈現的特徵,不包括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為核心的要角
效力
依法
事件
系統
1.( ) 在十九、二十世紀期間最常出現於拉丁美洲國家的強人體制,是屬於開發中國家 個人型官僚精英系統 這種「官僚突出類型」的政治行政系統
2.( ) 有關系統途徑(system approach)之政策轉換過程的敘述, 由於不易觀察與掌握,通常被視為黑箱(black box) 正確
必須
中的
人民
最正
績效
1.( ) 主管對員工的工作表現作成紀錄,記載與目標相關之績效優良或不佳的代表事例,以為考核之依據,係為 重大事件法 考績評量法
蒙(H
溝通
1.( ) 「依據機關組織結構的層級節制體系所建立的溝通系統」意指 正式溝通 這種溝通類別
2.(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意涵或特性中, 鄰避行為的產生和環境主義有關鄰避行為的產生基本上是情緒性的、價值判斷的反應通常可透過政策工具及溝通來降低利害關係人的抗拒 錯誤
3.( ) 下列 單向溝通原則 不是「人群關係」(human relations)的主要管理原則
4.( ) 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所扮演的角色,下列 可以廣泛地運用影響力,塑造政府決策可以擔任政府的行政助手可以協助溝通政府與企業部門的活動,追求公共利益 錯誤
5.( ) 組織內傳遞人事異動訊息,應該使用下列 書寫溝通 這種溝通方式比較適當
程度
1.( ) 決策者在 不確定環境 這種決策環境中,其能掌控的程度最低
2.( ) 政策目標達成後,消除問題的程度是政策評估的 充分性 這種標準
程序
1.( ) 律師懲戒覆審程序 ,非屬與訴願程序相當之程序
2.( ) 公務人員保障事件中之復審程序,相當於 訴願 這種救濟程序
計畫
是指
附款
服務
可以
公共
1.( ) 下列 目標多元又高度相容 不是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的明顯特性
2.( ) 以下 倫理和價值的議題不應成為公共行政研究的課題 不是新公共行政(NPA)的內涵
3.( ) 基於公共行政人員所提供的服務乃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因此,學者 T. J. Barth 主張其應扮演的角色為 教育者
發展
營業
管轄權
1.( ) 人民於法定期間內,向無管轄權機關提出申請者,依行政程序法之規定,該受理申請之行政機關應 該行政機關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之機關,並通知申請人
2.( ) 下列關於行政管轄權變更之敘述, 行政機關之管轄權得依法規而變更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原管轄機關得會同組織法規變更後之管轄機關公告管轄變更事項 行政機關之組織法規若變更管轄權之規定,而相關行政法規所定管轄機關尚未一併修正時,其管轄變更事項之公告,得逕由組織法規變更前與變更後管轄機關之共同上級機關為之 錯誤
3.( ) 訴願人誤向無訴願管轄權之機關作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者,無管轄權之機關應 應將該事件移送於原處分機關,並通知訴願人
傳統
許可
政府機關
非正式組織
性質
利益
1.( ) 下列有關組織結構分部化之敘述, 分部化是一種機關組織水平擴張的過程在分部化組織中,同一階層的各部門都是平行的分部化的主要目的,在藉分工求取更大的組織利益和工作效率 錯誤
2.( ) 行政機關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得廢止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但對受益人因信賴該處分致遭受財產上之損失,應給予合理之補償,係屬 信賴保護原則 這種行政法原則之具體化
3.( ) 政府預算的項目,反映了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及主張是否受到政府的青睞或照顧。這樣的觀點反映了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