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機器人-CubicTutor

地特行政學大意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地特行政學大意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組織
    1.( ) 功能研究法 領導的研究方法特別重視組織人員的專門技術
    2.(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3.( ) 下列 堅強地維繫組織傳統文化,以抵抗任何想要改變的聲浪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的積極功能
    4.( ) 下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敘述 系統地整合組織的努力是領導者的核心工作是領導者主要責任的展現 錯誤
    5.( ) 有關組織的獨任制與合議制的敘述, 瑞士的聯邦政府是合議制的典型代表 正確
    6.(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7.( ) 為確保行政責任,常從組織的內部與外部,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控制,請問下列 代表性官僚 不是內部的正式控制方法
    8.( ) 從系統理論的觀點,組織可分為多項次級系統, 技術次級系統 封閉性最高
    9.( ) 組織再造(organization re-engineering)必須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 須跳脫功能部門的分割與侷限,根據實際需要重新建構組織之流程 正確
    10.( ) 組織是人員對權責認識、感情交流與思想溝通所形成的一種團體意識,此係從 心態 這種觀點來看待組織


    這種


    觀點
    1.( ) 次級系統構成的體系 不屬於傳統時期組織理論的觀點
    2.( ) 扁平化組織 是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在組織設計上較為相同的觀點
    3.( ) 「同事A君經常願意分享多年寶貴的工作經驗與訣竅,大家樂於接受其觀點」,此一情況係在反映領導的 專家權力 這種權力基礎
    4.( ) 「參與專案小組的同事之間因績效獎金分配結果而有所不滿,影響個人未來工作投入程度」,反映 公平理論 這種激勵理論的觀點
    5.(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6.( ) 下列 新公共管理 這種理論觀點,強調以市場或契約取代科層組織,政府職能規模應予以縮減之小而美政府
    7.( ) 凡是能夠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者,這是 技術與經濟的觀點 這種效率的觀點
    8.( ) 以學者古立克(L. Gulick)所創造的「POSDCORB」來描述行政,主要是從 管理觀點 這種觀點切入行政的基本概念
    9.( ) 根據新公共管理的觀點,當福利國家遇到「財政危機」時,為支撐政府的運作,通常會採行一些措施,下列 刪減公共服務支出 借貸和赤字預算 同時進行預算刪減和赤字預算 錯誤
    10.( ) 強調行政組織會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而自求適應、自謀調整,屬於 生態的觀點 這種觀點


    屬於
    1.( ) 工作責任 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所稱的「激勵因子」
    2.( ) 「政府將公共事業或資產移轉給民間」是屬於薩瓦斯(E. Savas)對民營化途徑分類中的 撤資(divestment)
    3.( ) 下列 租稅 屬於重分配性政策
    4.( ) 下列 將組織視為開放系統 不屬於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的理論缺失
    5.( ) 在各種公共政策類型中,中央政府對各地方政府的補助政策,係屬於 分配性政策 這種政策類型
    6.( ) 在針對危機發展階段所規劃的應變體制中,「危機情境監測系統」的建置應屬於 危機爆發時 這種階段的管理活動
    7.( ) 有關行政責任的內涵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團體責任 不屬於行政責任的內涵之一
    8.( ) 行政責任的確保,若訴諸於行政官員個人的承諾、價值、忠誠,以及彼此的團隊意識等發自內心的自律倫理,始能避免違法或不當行為,這是屬於 內部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
    9.( ) 依據赫茲伯格(F. 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 人際關係 屬於保健因素
    10.( )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提及「民間機構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之建設,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此種公私部門的合作關係,理論上是屬於 OT(Operate-Transfer) 公私協力類型


    政府
    1.( ) 防止政府任用私人、阻擋劣才入任為第一要務 不屬人事行政的積極內涵
    2.( ) 「政府將公共事業或資產移轉給民間」是屬於薩瓦斯(E. Savas)對民營化途徑分類中的 撤資(divestment)
    3.(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4.( ) 下列 零基預算 預算編製制度,在政府的實務經驗中,被認為推行的時間相對最短者
    5.( ) 下列有關政府會計功能之敘述, 取信於民供各級政府對收支之考核控制預算之工具 錯誤
    6.( ) 古典民主政治思潮中,主張「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governmentthatgovernsleastgovernsbest)」,這類型的政府亦可稱之為 有限政府
    7.( ) 有關財政收入的性質敘述,下列 規費是行政收入中重要的一項收入 賦稅收入是各國政府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 公債收入是政府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向人民或其他國家借債所取得的財政收入 錯誤
    8.( )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提及「民間機構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之建設,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此種公私部門的合作關係,理論上是屬於 OT(Operate-Transfer) 公私協力類型
    9.( ) 從經濟面分析非營利組織,下列 政府失靈論 是最具代表性的看法
    10.( ) 對於「行政國」這個概念的敘述,下列選項 行政人員是政府治理的「守衛者」 正確


    機關
    1.( ) 考試院 是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保障事項的決策機關
    2.( ) 「直接由政府機關供給,包括由獨立機關或公有公司供給、由特區供給與直接簽約外包或間接外包」,此係屬 經由非市場機制提供財貨 這種政府機關所使用的政策執行工具
    3.( ) 「機關成立年代越久,成員素質越低」,係指 白京生定律(Parkinson’sLaw) 所稱之組織病象
    4.( ) 八八水災重創臺灣,也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性。行政機關針對危機發展出三個應變活動,試問下列 設置危機指揮中心 係屬「危機爆發時的管理活動」
    5.( ) 下列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是混合制的中央行政機關
    6.(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7.( ) 有關公眾關係之觀念,下列敘述 機關公眾關係之責任,應是行政首長的基本責任之一平時發展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重要原則製發廣告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途徑 錯誤
    8.( ) 有關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分析方法,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機關協調 不屬於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9.( ) 我國主要負責預算籌劃、概算編擬、會計控制與國情及政績統計的機關,為下列 中央主計機關
    10.( ) 我國機關中, 客家委員會 的委員制功能最弱


    方式
    1.( ) 交易/政治聯盟 是「卡內基模型」(The Carnegie Model)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
    2.( ) 下列 工作豐富化 激勵方式著重給予工作人員更多自主權和責任,但不涉及擴大其水平面向的工作項目
    3.( ) 下列有關「管理格道」(Managerial Grid)之敘述, 鄉村俱樂部式管理(country club management)為對員工表達最大關心、對工作展現最少關心的管理方式 正確
    4.( ) 公共行政應該受到高度的公眾監督,因此透過立法方式,規定某些資訊內容可以公開,此一立法方式稱為 陽光法案
    5.( ) 地方民意代表有違反議事規則或其他妨礙秩序之行為受懲戒,由各該立法機關紀律委員會、小組審議,提大會議決後,由會議主席宣告之;處分方式 書面道歉 正確
    6.( ) 在行政院法務部的組織架構中,分別有法律事務司、檢察司、保護司等不同部門,請問這是依循下列 按功能分部化 分部化方式
    7.( ) 有關激勵增強理論(Rein forcement Theory)的敘述,下列 重點在探討人員被激勵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維持相信人是被動的,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方式激勵其行為與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有關 錯誤
    8.( ) 行政責任的確保,若訴諸於行政官員個人的承諾、價值、忠誠,以及彼此的團隊意識等發自內心的自律倫理,始能避免違法或不當行為,這是屬於 內部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
    9.( ) 我國政府透過 撤資出售 這種方式完成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的過程
    10.( ) 依組織的財務取得方式及組織控制方式兩個面向來評估,下列 聯合勸募協會 非營利組織屬於「捐助-會員控制」的類型


    一種


    其中
    1.( ) 一般而言,政策監測(policymonitoring)具有四項功能, 規劃功能 不在其中
    2.( ) 公部門及其行政領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面臨到許多趨勢潮流所帶來的影響,其中由專業化趨勢所帶來的影響是 去階層化
    3.( ) 代議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會造成許多問題,其中所謂的「肉桶立法」(pork-barrel legislation)是指 立法人員在大方案中夾帶有利自己的小方案
    4.( ) 目標管理中的目標設定有其必須具備的條件, 可複製的 不在其中
    5.( ) 有關「轉換型領導」的內涵敘述, 轉換型領導的理論奠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的二分角色關係上 不在其中
    6.( ) 有關全鍾燮(J. S. Jun)對「民主行政」特色的描述, 厲行法治 不在其中
    7.( ) 有關阿德福(C.P.Alderfer)ERG理論之敘述, 挫折—停滯的過程 不在其中
    8.( ) 行政中立在我國之所以成為重要議題,是由於多項因素互動促成,比較而言, 多元利益的折衷 不在其中
    9.( ) 韋伯(M.Weber)理想型官僚組織(Ideal-typeBureaucracy)的特徵敘述, 通才取向 不在其中
    10.( ) 馬師婁(A.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共有五種, 公平需求 不在其中


    責任
    1.( ) 工作責任 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所稱的「激勵因子」
    2.( ) 責任明確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的優點
    3.(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4.( ) 下列 工作豐富化 激勵方式著重給予工作人員更多自主權和責任,但不涉及擴大其水平面向的工作項目
    5.( ) 下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敘述 系統地整合組織的努力是領導者的核心工作是領導者主要責任的展現 錯誤
    6.( ) 公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時,國家應負 損害賠償 這種責任
    7.( ) 有關公眾關係之觀念,下列敘述 機關公眾關係之責任,應是行政首長的基本責任之一平時發展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重要原則製發廣告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途徑 錯誤
    8.( ) 有關行政責任的內涵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團體責任 不屬於行政責任的內涵之一
    9.( ) 有關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分析方法,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機關協調 不屬於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10.( ) 行政責任的確保,若訴諸於行政官員個人的承諾、價值、忠誠,以及彼此的團隊意識等發自內心的自律倫理,始能避免違法或不當行為,這是屬於 內部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


    政策
    1.( ) 下列 大有為政府服務人民之有利政策 不是各國政府採行民營化政策的主要理由
    2.( ) 下列 社會福利 屬於分配性政策
    3.( ) 下列 租稅 屬於重分配性政策
    4.(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5.( ) 下列有關府際關係的敘述, 府際關係是指不同的政府層級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和依賴關係高層級的政府單位會將收入和其他資源分享給低層級的單位不同層級政府為共同地區提供服務並加以管理之交互關係的政策和機制 錯誤
    6.( ) 史東(Deborah Stone)所著之《政策弔詭》旨在反應民主國家主要公務倫理困境為 如何在多元價值間折衝協調
    7.( ) 在各種公共政策類型中,中央政府對各地方政府的補助政策,係屬於 分配性政策 這種政策類型
    8.( ) 如果我們接受羅威(T. Lowi)對公共政策的分類,那麼政府徵收綜合所得稅採累進稅率的做法,屬於 重分配性 類型政策
    9.( ) 我國政務官領導因素的限制,下列敘述 任期不長政治任用職位有限鑽研政策的時間非常有限 錯誤
    10.( ) 政府機關進行公眾關係的目標相當多元, 宣揚憲政精神 闡述政策方向 便利政令推展 錯誤


    主要
    1.( ) 交易/政治聯盟 是「卡內基模型」(The Carnegie Model)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
    2.( ) 行政是服務而非領航的作為 為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的主要論點之一
    3.( ) 是否成員分配利益 是營利性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主要區別標準之一
    4.( ) 「代表性官僚」概念的主要意涵及功能,一般而言,不包含 反應政治勢力的恩庇結構
    5.( ) 下列 大有為政府服務人民之有利政策 不是各國政府採行民營化政策的主要理由
    6.( ) 下列 保障人民於憲法所賦予之權益 不是各國政府致力於推動行政革新的主要理由
    7.( ) 下列 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不是主張政府財政分權的主要理由
    8.( ) 下列人事分類制度中, 品位分類制 主要係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9.( ) 以學者古立克(L. Gulick)所創造的「POSDCORB」來描述行政,主要是從 管理觀點 這種觀點切入行政的基本概念
    10.( ) 史東(Deborah Stone)所著之《政策弔詭》旨在反應民主國家主要公務倫理困境為 如何在多元價值間折衝協調


    行為


    不在
    1.( ) 「主管權威的大小,不在其職位的高低,而在其被部屬接受的程度」。這是那一位學者所提出的 巴納德(ChesterI.Barnard)動態平衡理論中的無異議區 這種看法
    2.( ) 一般而言,政策監測(policymonitoring)具有四項功能, 規劃功能 不在其中
    3.( ) 目標管理中的目標設定有其必須具備的條件, 可複製的 不在其中
    4.( ) 有關「轉換型領導」的內涵敘述, 轉換型領導的理論奠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的二分角色關係上 不在其中
    5.( ) 有關全鍾燮(J. S. Jun)對「民主行政」特色的描述, 厲行法治 不在其中
    6.( ) 有關阿德福(C.P.Alderfer)ERG理論之敘述, 挫折—停滯的過程 不在其中
    7.( ) 行政中立在我國之所以成為重要議題,是由於多項因素互動促成,比較而言, 多元利益的折衷 不在其中
    8.( ) 韋伯(M.Weber)理想型官僚組織(Ideal-typeBureaucracy)的特徵敘述, 通才取向 不在其中
    9.( ) 馬師婁(A.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共有五種, 公平需求 不在其中
    10.( ) 馬斯婁(A.Maslow)提出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環境需求 不在其中


    非正式組織
    1.( ) 責任明確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的優點
    2.( ) 下列 堅強地維繫組織傳統文化,以抵抗任何想要改變的聲浪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的積極功能
    3.( ) 下列 運用非正式組織 不是有利於決策者創新的組織結構設計
    4.( )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互比較, 正式組織較具任務導向,非正式組織較具關係導向 正式組織的產生是人為設計的結果,非正式組織則是順乎自然形成的 正式組織的權威來自於合法合理的基礎,非正式組織則來自於認同的基礎 錯誤
    5.( ) 有關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研究發現,下列 員工的參與可以提高工作士氣人格尊重乃增進生產力的主因非正式組織對成員產生約束力 錯誤
    6.(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7.(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交往,與正式組織相比較,則下列有關其社會距離的敘述, 社會距離較短較近 正確
    8.( ) 非正式組織的缺點,不包括下列 社會控制
    9.( ) 非正式組織傳播謠言的速度非常迅速,此在學理上比喻為 葡萄藤效應
    10.( )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相互比較,敘述 非正式組織靠行為規範及影響力控制,正式組織靠法令規章及獎懲制度控制 最正確


    決策
    1.( ) 考試院 是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保障事項的決策機關
    2.( ) 理性廣博決策途徑 是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倡的決策途徑
    3.( ) 「行政決策受到現有設備的限制,不能隨心所欲的作合理的決定」,此敘述乃指行政決策的 沈澱費用的障礙 這種障礙
    4.( ) 一般所稱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的「危機」,並不包含下列 決策所需反應時間相當充分 特質
    5.( ) 下列關於決策過程中團體盲思(groupthink)的敘述, 高度凝聚力的團體,越易產生這種情形組織成員會對於團體內的不愉快加以合理化豬灣事件是美國外交決策團體盲思的例子 錯誤
    6.( ) 有關垃圾桶決策途徑對組織決策之敘述,下列 組織決策並無一定的次序性 抉擇機會是決策產出的關鍵因素 有時解決方案先於問題出現 錯誤
    7.( ) 有關委員會決策優點之說明,一般而言不包括 責任歸屬明確
    8.( ) 有關非程式化決策的敘述,下列 非結構性問題需要非程式化決策管理決策很少是完全程式化或非程式化,通常是介於兩者之間非程式化決策越多,越需要管理者的判斷力 錯誤
    9.( ) 決策者蒐集充分資訊,對問題解決方案作周詳考慮,以制定最佳決策,此係指 廣博理性決策
    10.( ) 決策要理性合理,在邏輯上常見主張的第一個步驟是 了解問題


    原則
    1.(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乃是公共關係之大忌,故平時發展原則相當重要,下列 不斷創新的關係 並非此原則應注意之事項
    2.( ) 下列 必須兼顧收入面與支出面 為財政政策規劃之原則
    3.( ) 下列關於「組織結構的建立過程方面」原則的敘述, 組織結構於建立時,應考慮是否能因應未來的時勢需要而作變遷,此為「彈性原則」 正確
    4.( ) 公眾關係是要政府機關和民眾建立良好關係, 成本效益 並非其所要考慮的主要工作原則
    5.( ) 有關公眾關係之觀念,下列敘述 機關公眾關係之責任,應是行政首長的基本責任之一平時發展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重要原則製發廣告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途徑 錯誤
    6.( ) 行政機關擬訂法規命令時,原則上應於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公告,而任何人都可以在所訂期間內陳述意見,此最符合 公民參與 這種概念
    7.( ) 領導是行政運作的一部分,而行政領導必須遵守相關的法理原則,請問下列 比例原則 這種原則被稱之為「行政法上的帝王條款」
    8.( ) 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去影響標的群眾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有助於個人、團體、或是整體社會的一種行為,稱為 社會行銷


    稱為
    1.(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2.( ) 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會透過某個單位或個人的不義之手才能圓滿成功,導致一個組織或人員在公共生活中發生不符倫理的行為,而為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遂將此種不道德行為合理化,稱為 髒手
    3.( ) 一位行政主管所能直接指揮監督部屬的數目,通常稱為 控制幅度
    4.( ) 一般人將政府組織稱為 第一部門
    5.( ) 下列 績效預算 這種預算制度,又可稱為成本預算
    6.( ) 不同層級的政府研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互賴的關係,稱為 府際關係
    7.( ) 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行政區劃、權力基礎,或資源多寡,發生領導權限的重疊性,府際關係因之常起爭議衝突。甚至地方首長的聲望、民意基礎有直逼中央的趨勢,造成威脅,此種效應稱為 葉爾欽效應
    8.( ) 公共行政應該受到高度的公眾監督,因此透過立法方式,規定某些資訊內容可以公開,此一立法方式稱為 陽光法案
    9.( ) 因層級節制而衍生的溝通障礙被稱為 地理上的障礙
    10.(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功能
    1.(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2.( ) 一般而言,政策監測(policymonitoring)具有四項功能, 規劃功能 不在其中
    3.( ) 下列 堅強地維繫組織傳統文化,以抵抗任何想要改變的聲浪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的積極功能
    4.( ) 下列有關政府會計功能之敘述, 取信於民供各級政府對收支之考核控制預算之工具 錯誤
    5.( ) 在行政院法務部的組織架構中,分別有法律事務司、檢察司、保護司等不同部門,請問這是依循下列 按功能分部化 分部化方式
    6.( ) 在領導所具備的種種功能中,請問下列 協調 這種功能可以消除因「本位觀念」與「團體意識」所導致的衝突
    7.( ) 我國機關中, 客家委員會 的委員制功能最弱
    8.( ) 美國社會學家帕深思(T. Parsons)曾指出任何一種組織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均具有四個基本功能,下列選項 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的維護、整合 正確列出這四項功能
    9.( ) 員工績效考核所能發揮的功能中, 促進公民參與 較不相關
    10.( ) 根據社會系統理論的看法,認為組織中直接擔負達成組織目標功能的是 操作技術階層


    稱之


    是指
    1.( )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是指「公共行政」採用下列 公共政策 途徑作定義
    2.(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3.( ) 「對於以前的一種滿意行為反應,現在不予積極增強,因而減少該行為或反應的出現」,是指下列 消弱 增強行為之型態
    4.( ) 下列有關府際關係的敘述, 府際關係是指不同的政府層級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和依賴關係高層級的政府單位會將收入和其他資源分享給低層級的單位不同層級政府為共同地區提供服務並加以管理之交互關係的政策和機制 錯誤
    5.( ) 多元民主社會常見「鐵三角」的政策網絡,所謂的鐵三角是指 利益團體、官僚體制,國會委員會
    6.( ) 有關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模式,下列敘述 互補模式是指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有著共同的目標,而相互結合,各取所需,達成共同的目標 正確
    7.(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8.( ) 強調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是指組織具有 負熵作用 作用
    9.( ) 從途徑目標理論(Path Goal Theory)來看,對部屬的行動予以計畫、組織與協調,是指下列 工具行為 領導行為
    10.( ) 團體中有公認的「行為規範」存在於每位成員心中,使其放棄部分「我行我素」的觀念,跟大家一齊行動。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團體壓力 這種特性


    問題
    1.( ) 下列有關「組織病象」的敘述, 「墨菲定律」強調看似細微或不起眼之處,經常是問題的根源 正確
    2.( ) 代議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會造成許多問題,其中所謂的「肉桶立法」(pork-barrel legislation)是指 立法人員在大方案中夾帶有利自己的小方案
    3.( ) 有關垃圾桶決策途徑對組織決策之敘述,下列 組織決策並無一定的次序性 抉擇機會是決策產出的關鍵因素 有時解決方案先於問題出現 錯誤
    4.( ) 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同之處,敘述 企業對於問題的因應,較能隨時調整變通 正確
    5.( ) 決策要理性合理,在邏輯上常見主張的第一個步驟是 了解問題
    6.( ) 依介入程度之不同,參與可分成三個層次,下列 問題察覺 不包括在內
    7.(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8.( ) 第一線行政人員在行使 稽查 這種職權時,較有機會發生貪瀆的問題
    9.( ) 與私部門相比較,下列有關公部門績效管理特質的敘述 公部門的績效管理面對多元認知差異的問題 公部門的績效目標比較不容易界定和衡量 公部門的績效目標比較不具體且陳義過高 錯誤
    10.( ) 賽蒙(H. Simon)對行政理論發展影響甚深,下列 關注組織士氣平衡的問題 不是他的主張


    依據
    1.(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2.(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關於行政機關之名稱,所謂「一級機關」指的是 院
    3.( )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下列 退休 為考試院具有完整法制與執行事項的權力
    4.( ) 依據史拉姆(V. Schram)的看法, 組織惰性 不能說明人們參與志願組織的原因
    5.( ) 依據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規定,關於鄉(鎮、市)民代表會的設置,下列 全國各鄉(鎮、市)民代表會代表人數,介於3∼31人之間 正確
    6.( ) 依據安蕬甜(S.R.Arnstein)「公民參與階梯理論」(LadderofCitizenParticipation), 授權 的公民權力程度最高
    7.( ) 依據沃爾夫(T. Wolf)的看法, 不能向服務對象收取費用 不屬於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8.( ) 依據彼得斯(B. G. Peters)的四種治理模式,政府機關引進部分工時制,係屬 彈性模式 治理模式
    9.( ) 依據赫茲伯格(F. 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 人際關係 屬於保健因素
    10.( ) 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6條規定, 養老 未明敘於考試院的職權範圍


    請問
    1.( ) 在行政院法務部的組織架構中,分別有法律事務司、檢察司、保護司等不同部門,請問這是依循下列 按功能分部化 分部化方式
    2.( ) 在領導所具備的種種功能中,請問下列 協調 這種功能可以消除因「本位觀念」與「團體意識」所導致的衝突
    3.(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4.( ) 政治體制中的統治菁英,對長期建立的社會系統,擁有權力地位,常強調君主或貴族社會地位的繼承,但也常伴隨著某種宗教的合法化基礎,請問這樣一種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行政系統可稱之為 傳統菁英系統
    5.( ) 為確保行政責任,常從組織的內部與外部,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控制,請問下列 代表性官僚 不是內部的正式控制方法
    6.( ) 從組織的結構上來研究組織的意義,認為組織就是由許多不同部分所構成的完整體,正如一個沒有發動的機器。請問這是 靜態的觀點 觀點下組織的意義
    7.( ) 團體中有公認的「行為規範」存在於每位成員心中,使其放棄部分「我行我素」的觀念,跟大家一齊行動。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團體壓力 這種特性
    8.( ) 認為行政組織研究不能只從結構上觀察,還要研究組織人員的交互行為,請問這是 動態的觀點 觀點下組織的意義
    9.( ) 領導是行政運作的一部分,而行政領導必須遵守相關的法理原則,請問下列 比例原則 這種原則被稱之為「行政法上的帝王條款」
    10.( ) 請問下列 法規森嚴 這種組織病象會造成嚴重的「形式主義」,抑制行政效率


    對於
    1.( ) 「對於以前的一種滿意行為反應,現在不予積極增強,因而減少該行為或反應的出現」,是指下列 消弱 增強行為之型態
    2.( ) 下列 批判工具主義的行政思維,缺乏對於程序理性的反省 不是新公共行政的論述內容
    3.( ) 下列對於「效率」概念的看法, 效率並非節約或儉吝效率並非是冷酷無情的觀念效率並非只問目的,不擇手段 錯誤
    4.( ) 下列對於開放系統理論的敘述, 組織是一個與外在環境互動的系統組織是一個反饋系統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 錯誤
    5.( ) 下列關於公眾關係的敘述, 其成效衡量標準是對於達成機構目標提供多少助力 正確
    6.( ) 下列關於決策過程中團體盲思(groupthink)的敘述, 高度凝聚力的團體,越易產生這種情形組織成員會對於團體內的不愉快加以合理化豬灣事件是美國外交決策團體盲思的例子 錯誤
    7.( ) 有關全球化的特質以及其對於公共行政的意涵, 全球化現象可透過貿易、金融、文化等面向的跨國界流通予以觀察 各國政府部門對於經濟活動的主導角色在全球化趨勢中面臨挑戰 公共事務領域因全球化趨勢而擴展,尤其是比較行政與國際行政 錯誤
    8.( ) 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同之處,敘述 企業對於問題的因應,較能隨時調整變通 正確
    9.( ) 行政中立的意義為 對於公務員特定政治行為加以限制,促使公務人員秉持中立
    10.(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基礎
    1.( ) 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行政區劃、權力基礎,或資源多寡,發生領導權限的重疊性,府際關係因之常起爭議衝突。甚至地方首長的聲望、民意基礎有直逼中央的趨勢,造成威脅,此種效應稱為 葉爾欽效應
    2.( ) 公共服務人員應將公眾視為下列 公民 ,才是建構良善社會(good society)的基礎
    3.( )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互比較, 正式組織較具任務導向,非正式組織較具關係導向 正式組織的產生是人為設計的結果,非正式組織則是順乎自然形成的 正式組織的權威來自於合法合理的基礎,非正式組織則來自於認同的基礎 錯誤
    4.( ) 政治體制中的統治菁英,對長期建立的社會系統,擁有權力地位,常強調君主或貴族社會地位的繼承,但也常伴隨著某種宗教的合法化基礎,請問這樣一種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行政系統可稱之為 傳統菁英系統
    5.( ) 韋伯的「理想型官僚制度」是建立在 理性-合法權威 這種權威的基礎上
    6.( ) 教育部設有高等教育司、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及終身教育司等,乃是依 目的 作為分部化的基礎
    7.( ) 運用懲罰方式來鞏固領導權威,係以 強制基礎 作為領導的權力基礎
    8.( ) 績效評估往往以「工作分析」作為評估基礎,請問下列 工作報酬 不是工作分析所包含的內容


    公共
    1.( ) 「在公共服務的提供或者公共資產的所有權上,降低政府角色或提高私部門角色之活動」,學理上稱之為 民營化
    2.( )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是指「公共行政」採用下列 公共政策 途徑作定義
    3.( ) 下列 批判工具主義的行政思維,缺乏對於程序理性的反省 不是新公共行政的論述內容
    4.( ) 下列 新公共管理 與「新公共行政」之意涵存有最大差異
    5.( ) 下列有關「新公共行政運動」的敘述, 主張入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正確
    6.( ) 有關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下列敘述 前者強調民眾,後者注重顧客前者培養公民意識,後者激發生產效能前者強調行政制度化,後者倡導解除管制化 錯誤
    7.( ) 現代國家的政治領袖,經常會以「順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等勉勵公務人員,這是在反映公共人事行政的 政治回應 這種價值


    人員
    1.( ) 大幅增加預算編製人員工作負荷 為零基預算制度的缺點
    2.( ) 功能研究法 領導的研究方法特別重視組織人員的專門技術
    3.(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4.( ) 公共事務錯綜複雜變化萬端,非有限的法規能窮盡釐清有效規範,必須授與行政人員 裁量權 權限,使其憑藉專業知能與職業倫理,針對特定具體情況,做出妥善因應
    5.( ) 公共服務人員應將公眾視為下列 公民 ,才是建構良善社會(good society)的基礎
    6.( ) 有關激勵增強理論(Rein forcement Theory)的敘述,下列 重點在探討人員被激勵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維持相信人是被動的,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方式激勵其行為與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有關 錯誤
    7.( ) 執行機關特性係影響政策執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 政策資源配置情形 政策執行人員意願 執行機關組織氣候 錯誤
    8.( ) 組織是人員對權責認識、感情交流與思想溝通所形成的一種團體意識,此係從 心態 這種觀點來看待組織
    9.( ) 對於「行政國」這個概念的敘述,下列選項 行政人員是政府治理的「守衛者」 正確


    提供
    1.( ) 「在公共服務的提供或者公共資產的所有權上,降低政府角色或提高私部門角色之活動」,學理上稱之為 民營化
    2.( ) 「直接由政府機關供給,包括由獨立機關或公有公司供給、由特區供給與直接簽約外包或間接外包」,此係屬 經由非市場機制提供財貨 這種政府機關所使用的政策執行工具
    3.(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4.( ) 下列關於公眾關係的敘述, 其成效衡量標準是對於達成機構目標提供多少助力 正確
    5.( ) 有關市場治理模式的公共組織設計, 透過私部門提供公共服務 強化組織的多元競爭 權力的多元轉移 錯誤
    6.( ) 就行政運作的投入機制來說,選舉具有若干功能, 提供執政者的政策取向 做為政權合法化的工具 做為民主政治教育的機制 錯誤


    政治
    1.( ) 「代表性官僚」概念的主要意涵及功能,一般而言,不包含 反應政治勢力的恩庇結構
    2.( ) 1980年代美國一群學者延續新公共行政精神,指出公共行政雖處於政治系絡之中,但嚴正駁斥政治過度干預行政,此論點見之於他們所稱的 黑堡宣言 這種宣言之中
    3.( ) 行政中立的意義為 對於公務員特定政治行為加以限制,促使公務人員秉持中立
    4.( ) 我國政務官領導因素的限制,下列敘述 任期不長政治任用職位有限鑽研政策的時間非常有限 錯誤
    5.( ) 政治體制中的統治菁英,對長期建立的社會系統,擁有權力地位,常強調君主或貴族社會地位的繼承,但也常伴隨著某種宗教的合法化基礎,請問這樣一種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行政系統可稱之為 傳統菁英系統
    6.( ) 根據「行政中立」的概念,行政人員遭遇政治糾紛時,應扮演 完全不介入 這種角色
    7.( ) 現代國家的政治領袖,經常會以「順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等勉勵公務人員,這是在反映公共人事行政的 政治回應 這種價值


    我國


    危機
    1.( ) 「危機就是轉機」,係指危機具有 雙面效果性 這種特性
    2.( ) 一般所稱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的「危機」,並不包含下列 決策所需反應時間相當充分 特質
    3.( ) 八八水災重創臺灣,也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性。行政機關針對危機發展出三個應變活動,試問下列 設置危機指揮中心 係屬「危機爆發時的管理活動」
    4.( ) 下列 建立危機處理的劇本 不是危機爆發時的管理活動


    主張
    1.( ) 「個人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往往是激發其工作意願的動機,而不純粹是以物質獎賞為重」,是下列 人群關係學派 這種學派的主張
    2.(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3.( ) 下列 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不是主張政府財政分權的主要理由
    4.( ) 下列有關「新公共行政運動」的敘述, 主張入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正確
    5.( ) 古典民主政治思潮中,主張「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governmentthatgovernsleastgovernsbest)」,這類型的政府亦可稱之為 有限政府
    6.( ) 決策要理性合理,在邏輯上常見主張的第一個步驟是 了解問題
    7.( ) 新公共服務學派(New Public Service)的理論內涵中,對公務人員的倫理要求,主要是表現在 課責 這種主張
    8.( ) 賽蒙(H. Simon)對行政理論發展影響甚深,下列 關注組織士氣平衡的問題 不是他的主張
    9.( ) 關於行政學的發展史,下列 行政與政治分離論可溯源至1887年威爾遜(W. Wilson)之〈行政的研究〉 第一次新公共行政會議於1968年召開,主張追求社會公平與公共價值 新公共行政除重視公共哲學的建構外,在方法論上更強調後邏輯實證論 錯誤
    10.( ) 關於新公共行政的敘述,下列 基本主張來自於明諾布魯克會議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被批評過於理想化,規範性的價值難以界定 錯誤


    權威
    1.( ) 「主管權威的大小,不在其職位的高低,而在其被部屬接受的程度」。這是那一位學者所提出的 巴納德(ChesterI.Barnard)動態平衡理論中的無異議區 這種看法
    2.( ) 下列 唯有因環境和情勢的需要,人們才接受權威 為傅麗德(M. Follett)對於權威的看法
    3.( )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互比較, 正式組織較具任務導向,非正式組織較具關係導向 正式組織的產生是人為設計的結果,非正式組織則是順乎自然形成的 正式組織的權威來自於合法合理的基礎,非正式組織則來自於認同的基礎 錯誤
    4.( ) 韋伯的「理想型官僚制度」是建立在 理性-合法權威 這種權威的基礎上
    5.( ) 動態管理學者傅麗德(M. Follett)曾對權威的看法,提出她著名的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下列 人類是很敏感的,只有在真的環境之中和事實的需要,他們才肯接受權威 較符合她的論述要點


    影響
    1.( ) 「參與專案小組的同事之間因績效獎金分配結果而有所不滿,影響個人未來工作投入程度」,反映 公平理論 這種激勵理論的觀點
    2.(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3.( ) 下列 羅斯福總統新政(New Deal)的影響 並非1960年代末期「新公共行政」興起的主要背景
    4.( ) 公部門及其行政領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面臨到許多趨勢潮流所帶來的影響,其中由專業化趨勢所帶來的影響是 去階層化
    5.( ) 有關定量(或量化)政策評估的意涵, 在蒐集量化資料前必須界定母體與樣本 通常仰賴統計學作為資料分析的方法 問卷題目的設計受到評估面向的影響 錯誤
    6.( ) 行政溝通過程中,部屬對上司常常報喜不報憂,或歪曲事實隱瞞真相。此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表功主義 這種因素的影響
    7.( ) 行為科學理論對行政管理的影響為 由監督制裁到人性激發
    8.( )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相互比較,敘述 非正式組織靠行為規範及影響力控制,正式組織靠法令規章及獎懲制度控制 最正確
    9.( ) 執行機關特性係影響政策執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 政策資源配置情形 政策執行人員意願 執行機關組織氣候 錯誤
    10.( ) 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去影響標的群眾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有助於個人、團體、或是整體社會的一種行為,稱為 社會行銷


    途徑
    1.( ) 理性廣博決策途徑 是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倡的決策途徑
    2.( ) 議會監督 不屬行政責任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3.( )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是指「公共行政」採用下列 公共政策 途徑作定義
    4.( ) 有關公眾關係之觀念,下列敘述 機關公眾關係之責任,應是行政首長的基本責任之一平時發展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重要原則製發廣告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途徑 錯誤
    5.( ) 有關行政責任的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分析方法,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機關協調 不屬於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6.( ) 有關垃圾桶決策途徑對組織決策之敘述,下列 組織決策並無一定的次序性 抉擇機會是決策產出的關鍵因素 有時解決方案先於問題出現 錯誤
    7.(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8.( ) 相較之下, 滿意決策途徑 這種決策途徑,其理性程度次高


    組織結構
    1.( ) 控制幅度縮小 屬於高塔式組織結構的主要特徵之一
    2.(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3.( ) 下列關於「組織結構的建立過程方面」原則的敘述, 組織結構於建立時,應考慮是否能因應未來的時勢需要而作變遷,此為「彈性原則」 正確
    4.( ) 下列關於組織結構意義的敘述, 結構與功能是組織的兩個最主要部分 正確


    強調
    1.( ) 下列 新公共管理 這種理論觀點,強調以市場或契約取代科層組織,政府職能規模應予以縮減之小而美政府
    2.( ) 下列有關「組織病象」的敘述, 「墨菲定律」強調看似細微或不起眼之處,經常是問題的根源 正確
    3.( ) 有關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下列敘述 前者強調民眾,後者注重顧客前者培養公民意識,後者激發生產效能前者強調行政制度化,後者倡導解除管制化 錯誤
    4.( ) 政治體制中的統治菁英,對長期建立的社會系統,擁有權力地位,常強調君主或貴族社會地位的繼承,但也常伴隨著某種宗教的合法化基礎,請問這樣一種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行政系統可稱之為 傳統菁英系統
    5.( ) 強調行政組織會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而自求適應、自謀調整,屬於 生態的觀點 這種觀點
    6.( ) 強調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是指組織具有 負熵作用 作用
    7.( ) 強調管理經濟係屬人事機構設置的 行政的理由 這種理由
    8.( ) 對於轉換型領導,下列敘述 轉換型領導強調領導者與部屬的相互影響 最為適當


    社會
    1.( ) 下列 社會福利 屬於分配性政策
    2.( ) 下列 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不是主張政府財政分權的主要理由
    3.( ) 公共服務人員應將公眾視為下列 公民 ,才是建構良善社會(good society)的基礎
    4.( ) 多元民主社會常見「鐵三角」的政策網絡,所謂的鐵三角是指 利益團體、官僚體制,國會委員會
    5.( ) 金敦(J. Kingdon)提出政策議程設定過程的多元流模式,不包括 社會流(social stream) 流程
    6.(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交往,與正式組織相比較,則下列有關其社會距離的敘述, 社會距離較短較近 正確
    7.( ) 開發中國家的行政制度往往出現「異質性」(Heterogeneity)特色,就雷格斯(F.Riggs)的理念來說,屬於 稜柱社會 這種社會的現象
    8.( ) 學者羅聖朋(David H. Rosenbloom)提出的公共行政整合途徑,並不包含下列 社會 這種觀點
    9.( ) 關於公民參與概念的敘述,下列 公民個人或團體可為參與的主體 社會提供參與管道 人民可用感情、知識、意志及行動的付出來表示 錯誤


    目標
    1.( ) 「政府再造應先釐清政府主要角色與適當定位,而後界定其發展的目標與策略」,此乃歐斯朋(D. Osborne)和傅瑞祺(P. Plastrik)提出「五C策略」之 核心策略 這種策略的內涵
    2.( ) 下列關於公眾關係的敘述, 其成效衡量標準是對於達成機構目標提供多少助力 正確
    3.( ) 有關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模式,下列敘述 互補模式是指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有著共同的目標,而相互結合,各取所需,達成共同的目標 正確
    4.( ) 政府機關進行公眾關係的目標相當多元, 宣揚憲政精神 闡述政策方向 便利政令推展 錯誤
    5.( ) 美國社會學家帕深思(T. Parsons)曾指出任何一種組織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均具有四個基本功能,下列選項 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的維護、整合 正確列出這四項功能
    6.( ) 從途徑目標理論(Path Goal Theory)來看,對部屬的行動予以計畫、組織與協調,是指下列 工具行為 領導行為
    7.( ) 績效預算制度以 效能結果 為主要追求目標


    比較
    1.( )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所扮演的角色論述, 不得從事銷售交易行為 比較不合理
    2.( ) 下列敘述, 應該大量運用廣告與公共關係進行行銷 比較不能切合公部門行銷的本質
    3.( ) 比較而言, 集思廣益,有利創新 是群體決策的主要優點
    4.( ) 在的選項中, 學校 比較屬於帕森思(T. Parsons)所稱的模式維持組織
    5.( ) 有關全球化的特質以及其對於公共行政的意涵, 全球化現象可透過貿易、金融、文化等面向的跨國界流通予以觀察 各國政府部門對於經濟活動的主導角色在全球化趨勢中面臨挑戰 公共事務領域因全球化趨勢而擴展,尤其是比較行政與國際行政 錯誤
    6.( ) 有關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下列敘述 前者強調民眾,後者注重顧客前者培養公民意識,後者激發生產效能前者強調行政制度化,後者倡導解除管制化 錯誤
    7.( ) 行政中立在我國之所以成為重要議題,是由於多項因素互動促成,比較而言, 多元利益的折衷 不在其中
    8.( ) 政策評估結果發現原先問題界定不當,執行方案未能對症下藥,此時通常比較不會採取 持續政策方案 這種評估處理方案
    9.( ) 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時,如果採取比較寬廣的控制幅度,則較容易形成 扁平式的組織結構 這種類型的組織結構
    10.( ) 對於「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下列 對政府角色抱持肯定的態度 偏向新公共行政的內涵


    方案
    1.( ) 政策過程評估 這種政策評估著重於探討方案的執行是否按照原訂計畫進行
    2.(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3.( ) 決策者蒐集充分資訊,對問題解決方案作周詳考慮,以制定最佳決策,此係指 廣博理性決策
    4.( ) 政策評估結果發現原先問題界定不當,執行方案未能對症下藥,此時通常比較不會採取 持續政策方案 這種評估處理方案
    5.( )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革新方案,一般不包括 強化管制


    障礙
    1.( ) 「行政決策受到現有設備的限制,不能隨心所欲的作合理的決定」,此敘述乃指行政決策的 沈澱費用的障礙 這種障礙
    2.( ) 主管「自以為是」的心態,最主要會造成 地位上的障礙 這種類型的溝通障礙
    3.( ) 主管與部屬可能因職務有別,造成隔閡,難以坦誠溝通,此乃 地位上障礙 這種現象造成
    4.( ) 因受到已有設備的限制,不能隨心所欲做合理的決定,係屬 沉澱費用 這種行政決策障礙
    5.( ) 因層級節制而衍生的溝通障礙被稱為 地理上的障礙


    可以
    1.( ) 「我最恨手持記秒表的管理者,也憤恨被視同機械只奉命照章工作,和同事之間的感情被激烈的工資競爭制度所破壞。」從上述這段組織員工的抱怨中,可以推測其組織的管理階層最有可能奉行 泰勒(F.Taylor)的科學管理 管理方式
    2.( ) 公共行政應該受到高度的公眾監督,因此透過立法方式,規定某些資訊內容可以公開,此一立法方式稱為 陽光法案
    3.( ) 在領導所具備的種種功能中,請問下列 協調 這種功能可以消除因「本位觀念」與「團體意識」所導致的衝突
    4.( ) 有關激勵增強理論(Rein forcement Theory)的敘述,下列 重點在探討人員被激勵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維持相信人是被動的,因此可以利用各種方式激勵其行為與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有關 錯誤
    5.( ) 有關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研究發現,下列 員工的參與可以提高工作士氣人格尊重乃增進生產力的主因非正式組織對成員產生約束力 錯誤
    6.( ) 行政機關擬訂法規命令時,原則上應於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公告,而任何人都可以在所訂期間內陳述意見,此最符合 公民參與 這種概念
    7.( ) 政策執行結果可以滿足標的群體需求、偏好或價值的程度,乃是政策評估的 回應性 這種標準
    8.( ) 某科員檢具相關事證向服務機關處長舉發其科長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定,處長未依法處理時,可以 失職 論之


    公務人員
    1.( ) 「品位分類制」係以 名分 來鼓勵公務人員戮力從公
    2.( ) 下列 降等 並非是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對公務人員可施予之懲戒處分
    3.( ) 下列人事分類制度中, 品位分類制 主要係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4.( ) 公務人員因公出差可領出差費用,這是屬於下列 受職務上費用償還之權利 這種權利
    5.( ) 公務人員在行政運作過程中,常見有曲解公共利益的現象,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行政人員的均衡思考
    6.( ) 行政中立的意義為 對於公務員特定政治行為加以限制,促使公務人員秉持中立
    7.( ) 現代國家的政治領袖,經常會以「順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等勉勵公務人員,這是在反映公共人事行政的 政治回應 這種價值
    8.( ) 黑堡宣言呼籲公務人員應扮演的主要角色中,下列敘述 人民受託者角色賢明少數的角色平衡需求的角色 錯誤
    9.( ) 新公共服務學派(New Public Service)的理論內涵中,對公務人員的倫理要求,主要是表現在 課責 這種主張
    10.( ) 關於公務人員人事制度, 普通考試及格者,取得委任第三職等任用資格 初等考試及格者,取得委任第一職等任用資格 高等考試三級考試及格者,得先以委任第五職等任用 錯誤


    團體
    1.(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2.( ) 下列關於決策過程中團體盲思(groupthink)的敘述, 高度凝聚力的團體,越易產生這種情形組織成員會對於團體內的不愉快加以合理化豬灣事件是美國外交決策團體盲思的例子 錯誤
    3.( ) 在領導所具備的種種功能中,請問下列 協調 這種功能可以消除因「本位觀念」與「團體意識」所導致的衝突
    4.( ) 有關行政責任的內涵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團體責任 不屬於行政責任的內涵之一
    5.( ) 雷格斯(F. W. Riggs)所稱︰能運用現代的、社會的組織方法,但卻又維持傳統型態之普化的及特殊目標的團體,係指 稜柱團體
    6.( ) 團體中有公認的「行為規範」存在於每位成員心中,使其放棄部分「我行我素」的觀念,跟大家一齊行動。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團體壓力 這種特性
    7.( ) 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去影響標的群眾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有助於個人、團體、或是整體社會的一種行為,稱為 社會行銷


    理論
    1.( ) 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主張經濟蕭條萎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公共支出,以抵銷經濟衰退的影響,從此政府介入社會經濟生活取得理論正當性,稱為 凱因斯觀點
    2.( ) 下列 將組織視為開放系統 不屬於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的理論缺失
    3.( ) 下列 新公共管理 這種理論觀點,強調以市場或契約取代科層組織,政府職能規模應予以縮減之小而美政府
    4.( ) 下列對於開放系統理論的敘述, 組織是一個與外在環境互動的系統組織是一個反饋系統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 錯誤
    5.( ) 行政激勵的「內容理論」中,不包含下列 增強理論
    6.( ) 就開放系統理論觀點,下列 顧客 係屬特定(任務)環境系統的因素
    7.( ) 激勵保健理論中的保健因素,組織成員對其滿足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短期的工作水準,下列選項中的因素組合, 上司的監督、人際關係、工作環境與條件 都是保健因素


    作為
    1.( ) 行政是服務而非領航的作為 為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的主要論點之一
    2.( ) 「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是指「公共行政」採用下列 公共政策 途徑作定義
    3.( ) 下列 公務員職務上所保管之文書、財物,應盡善良保管之責 為公務員應主動作為的義務
    4.( ) 有關定量(或量化)政策評估的意涵, 在蒐集量化資料前必須界定母體與樣本 通常仰賴統計學作為資料分析的方法 問卷題目的設計受到評估面向的影響 錯誤
    5.( ) 教育部設有高等教育司、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及終身教育司等,乃是依 目的 作為分部化的基礎
    6.( ) 運用懲罰方式來鞏固領導權威,係以 強制基礎 作為領導的權力基礎


    關係
    1.(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乃是公共關係之大忌,故平時發展原則相當重要,下列 不斷創新的關係 並非此原則應注意之事項
    2.( ) 「組織結構提供人員任務、責任與權力關係,並提供人員地位及歸屬關係,使大部分人員皆願意為組織效命」,以上敘述是指組織結構所能滿足的 工作滿足 這種功能
    3.( ) 不同層級的政府研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互賴的關係,稱為 府際關係
    4.( ) 公眾關係是要政府機關和民眾建立良好關係, 成本效益 並非其所要考慮的主要工作原則
    5.( ) 關於行政與行政法之間的關係,下列 「依法行政」是法治國行政之指導原則 行政法課予政府與行政人員法律責任 行政法是行使行政權的界限 錯誤


    激勵


    學者
    1.( ) 公共利益 因為其定義模糊不清、曖昧難明,故被學者索洛夫(F. Sorauf)認為其不過是用來合理化政策作為的有效政治迷思
    2.( ) 「主管權威的大小,不在其職位的高低,而在其被部屬接受的程度」。這是那一位學者所提出的 巴納德(ChesterI.Barnard)動態平衡理論中的無異議區 這種看法
    3.( ) 以學者古立克(L. Gulick)所創造的「POSDCORB」來描述行政,主要是從 管理觀點 這種觀點切入行政的基本概念
    4.( ) 根據學者雪恩(E. Schein)的組織文化理論,人事行政的措施或典章屬於下列 器物與創造物 這種層次的組織文化內容
    5.( ) 動態管理學者傅麗德(M. Follett)曾對權威的看法,提出她著名的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下列 人類是很敏感的,只有在真的環境之中和事實的需要,他們才肯接受權威 較符合她的論述要點
    6.( ) 新公共管理學者提出政府再造的基本訴求及改革重點, 公正(equity) 不在其中
    7.( ) 學者古立克(Luther H. Gulick)提出管理的七項主要功能,下列有關這些功能的敘述, D代表指揮(Directing)CO代表協調(Coordinating)O代表組織(Organizing) 錯誤


    預算
    1.( ) 下列有關我國預算的敘述, 預算是一種行政控制、課責的技術 預算程序是民主政治的監督機制,其結果具有強制性 預算書兼具政治性與法效性 錯誤
    2.( ) 下列 零基預算 預算編製制度,在政府的實務經驗中,被認為推行的時間相對最短者
    3.( ) 下列 績效預算 這種預算制度,又可稱為成本預算
    4.( ) 下列有關政府會計功能之敘述, 取信於民供各級政府對收支之考核控制預算之工具 錯誤
    5.( ) 有關中央政府總預算籌編的分工, 行政院核定下年度施政方針 財政部是歲入預算政策規劃的領航員 行政院主計總處將各類歲出預算與歲入預算彙編成總預算案 錯誤
    6.( ) 我國主要負責預算籌劃、概算編擬、會計控制與國情及政績統計的機關,為下列 中央主計機關


    現象
    1.( ) 公務人員在行政運作過程中,常見有曲解公共利益的現象,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行政人員的均衡思考
    2.( ) 主管與部屬可能因職務有別,造成隔閡,難以坦誠溝通,此乃 地位上障礙 這種現象造成
    3.( ) 有關全球化的特質以及其對於公共行政的意涵, 全球化現象可透過貿易、金融、文化等面向的跨國界流通予以觀察 各國政府部門對於經濟活動的主導角色在全球化趨勢中面臨挑戰 公共事務領域因全球化趨勢而擴展,尤其是比較行政與國際行政 錯誤
    4.( ) 行政溝通過程中,部屬對上司常常報喜不報憂,或歪曲事實隱瞞真相。此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表功主義 這種因素的影響
    5.( ) 行政組織由於首長的控制幅度過大,影響到他的監督與指揮效果,導致產生「天高皇帝遠」的現象,此係為下列 規模龐大 這種組織病象所引起的
    6.( ) 組織因為究責的需要所為有計畫的管理事務分工,一般稱之為組織的 垂直分化 這種現象
    7.( ) 發展中國家行政機關中會出現「拘泥法條,食古不化」現象,此在學理上稱之為 形式主義


    正式組織
    1.( ) 下列 堅強地維繫組織傳統文化,以抵抗任何想要改變的聲浪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的積極功能
    2.( )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互比較, 正式組織較具任務導向,非正式組織較具關係導向 正式組織的產生是人為設計的結果,非正式組織則是順乎自然形成的 正式組織的權威來自於合法合理的基礎,非正式組織則來自於認同的基礎 錯誤
    3.(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交往,與正式組織相比較,則下列有關其社會距離的敘述, 社會距離較短較近 正確


    發展
    1.(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乃是公共關係之大忌,故平時發展原則相當重要,下列 不斷創新的關係 並非此原則應注意之事項
    2.( ) 「政府再造應先釐清政府主要角色與適當定位,而後界定其發展的目標與策略」,此乃歐斯朋(D. Osborne)和傅瑞祺(P. Plastrik)提出「五C策略」之 核心策略 這種策略的內涵
    3.( ) 下列 人情化的升遷發展 不是韋伯(M. Weber)建構之合法-理性官僚制度,在結構方面的特點
    4.( ) 下列有關府際關係的敘述, 府際關係是指不同的政府層級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和依賴關係高層級的政府單位會將收入和其他資源分享給低層級的單位不同層級政府為共同地區提供服務並加以管理之交互關係的政策和機制 錯誤
    5.( ) 不同層級的政府研擬、發展和執行公共政策時,所形成複雜、互賴的關係,稱為 府際關係


    行政
    1.( ) 行政是服務而非領航的作為 為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的主要論點之一
    2.( ) 使行政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是威爾遜(W.Wilson)〈行政的研究〉一文對行政學發展的主要貢獻
    3.( ) 1980年代美國一群學者延續新公共行政精神,指出公共行政雖處於政治系絡之中,但嚴正駁斥政治過度干預行政,此論點見之於他們所稱的 黑堡宣言 這種宣言之中
    4.( ) 以學者古立克(L. Gulick)所創造的「POSDCORB」來描述行政,主要是從 管理觀點 這種觀點切入行政的基本概念
    5.( ) 有關全球化的特質以及其對於公共行政的意涵, 全球化現象可透過貿易、金融、文化等面向的跨國界流通予以觀察 各國政府部門對於經濟活動的主導角色在全球化趨勢中面臨挑戰 公共事務領域因全球化趨勢而擴展,尤其是比較行政與國際行政 錯誤
    6.( ) 有關財政收入的性質敘述,下列 規費是行政收入中重要的一項收入 賦稅收入是各國政府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 公債收入是政府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向人民或其他國家借債所取得的財政收入 錯誤
    7.( ) 強調管理經濟係屬人事機構設置的 行政的理由 這種理由


    工作
    1.( ) 工作責任 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所稱的「激勵因子」
    2.( ) 「我最恨手持記秒表的管理者,也憤恨被視同機械只奉命照章工作,和同事之間的感情被激烈的工資競爭制度所破壞。」從上述這段組織員工的抱怨中,可以推測其組織的管理階層最有可能奉行 泰勒(F.Taylor)的科學管理 管理方式
    3.( ) 下列有關「管理格道」(Managerial Grid)之敘述, 鄉村俱樂部式管理(country club management)為對員工表達最大關心、對工作展現最少關心的管理方式 正確
    4.( ) 下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敘述 系統地整合組織的努力是領導者的核心工作是領導者主要責任的展現 錯誤


    發生
    1.( ) 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會透過某個單位或個人的不義之手才能圓滿成功,導致一個組織或人員在公共生活中發生不符倫理的行為,而為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遂將此種不道德行為合理化,稱為 髒手
    2.(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敘述, 環境主義意識抬頭的結果加強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對話能夠減少鄰避情結的發生鄰避設施常被視為有害於生存權與環境權的公共設施或建設 錯誤
    3.( ) 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行政區劃、權力基礎,或資源多寡,發生領導權限的重疊性,府際關係因之常起爭議衝突。甚至地方首長的聲望、民意基礎有直逼中央的趨勢,造成威脅,此種效應稱為 葉爾欽效應
    4.( ) 非正式組織往往不受工作程序的約束,對於臨時發生的急迫問題,常能循著非正式途徑謀求解決。請問這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高度的伸縮性 這種優點
    5.( ) 第一線行政人員在行使 稽查 這種職權時,較有機會發生貪瀆的問題


    造成
    1.( ) 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行政區劃、權力基礎,或資源多寡,發生領導權限的重疊性,府際關係因之常起爭議衝突。甚至地方首長的聲望、民意基礎有直逼中央的趨勢,造成威脅,此種效應稱為 葉爾欽效應
    2.( ) 主管「自以為是」的心態,最主要會造成 地位上的障礙 這種類型的溝通障礙
    3.( ) 主管與部屬可能因職務有別,造成隔閡,難以坦誠溝通,此乃 地位上障礙 這種現象造成
    4.( ) 代議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會造成許多問題,其中所謂的「肉桶立法」(pork-barrel legislation)是指 立法人員在大方案中夾帶有利自己的小方案
    5.( ) 在學理上有所謂「北京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即有可能造成墨西哥灣颳起暴風雨」,此稱之為 蝴蝶效應 這種效應


    理論
    1.( ) 公民及社群談判及協商機制的服務者 是新公共服務理論(NewPublicService)認為行政人員應扮演的角色
    2.( )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有所謂「職涯發展」(careerdevelopment)的概念,其相關措施與 公務人員陞遷法 這種人事法規最為相關
    3.( ) 有關「轉換型領導」的內涵敘述, 轉換型領導的理論奠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的二分角色關係上 不在其中
    4.( )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提及「民間機構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之建設,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此種公私部門的合作關係,理論上是屬於 OT(Operate-Transfer) 公私協力類型
    5.( ) 新公共行政理論中主張「協和模式」(Consociated Model),其組織特徵為 專業組織


    計畫
    1.( ) 政策過程評估 這種政策評估著重於探討方案的執行是否按照原訂計畫進行
    2.( ) 「優勢、弱點、機會、威脅」(SWOT)分析係屬 策略計畫 這種型態的行政計畫
    3.( ) 從途徑目標理論(Path Goal Theory)來看,對部屬的行動予以計畫、組織與協調,是指下列 工具行為 領導行為
    4.( ) 組織因為究責的需要所為有計畫的管理事務分工,一般稱之為組織的 垂直分化 這種現象


    並非


    達成
    1.( ) 下列關於公眾關係的敘述, 其成效衡量標準是對於達成機構目標提供多少助力 正確
    2.( ) 有關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模式,下列敘述 互補模式是指當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有著共同的目標,而相互結合,各取所需,達成共同的目標 正確
    3.(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分權限及職掌劃出,以達成其設立目的之組織,稱為 機構
    4.( ) 官僚組織的成員組成與其所代表群眾之人口特質應相符合,係在達成 代表性 這種官僚特性
    5.( ) 政府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汽機車,希望達成節能減碳的效果,此一措施屬於 誘因型 這種類型的政策工具
    6.( ) 美國社會學家帕深思(T. Parsons)曾指出任何一種組織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均具有四個基本功能,下列選項 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的維護、整合 正確列出這四項功能


    特性


    員工
    1.( ) 「我最恨手持記秒表的管理者,也憤恨被視同機械只奉命照章工作,和同事之間的感情被激烈的工資競爭制度所破壞。」從上述這段組織員工的抱怨中,可以推測其組織的管理階層最有可能奉行 泰勒(F.Taylor)的科學管理 管理方式
    2.( ) 下列有關「管理格道」(Managerial Grid)之敘述, 鄉村俱樂部式管理(country club management)為對員工表達最大關心、對工作展現最少關心的管理方式 正確


    政府機關
    1.( ) 「直接由政府機關供給,包括由獨立機關或公有公司供給、由特區供給與直接簽約外包或間接外包」,此係屬 經由非市場機制提供財貨 這種政府機關所使用的政策執行工具
    2.(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3.( ) 公眾關係是要政府機關和民眾建立良好關係, 成本效益 並非其所要考慮的主要工作原則
    4.( ) 依據彼得斯(B. G. Peters)的四種治理模式,政府機關引進部分工時制,係屬 彈性模式 治理模式
    5.( ) 政府機關進行公眾關係的目標相當多元, 宣揚憲政精神 闡述政策方向 便利政令推展 錯誤


    民營化
    1.( ) 「在公共服務的提供或者公共資產的所有權上,降低政府角色或提高私部門角色之活動」,學理上稱之為 民營化
    2.( ) 「將公共財轉讓給私人」是民營化類型中的 財產民營化
    3.( ) 我國政府透過 撤資出售 這種方式完成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的過程
    4.( ) 依據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的政策工具理論,「民營化」的做法屬於 市場自由化 這種政策執行工具的類型
    5.( ) 薩瓦斯(E.Savas)認為政府應降低資產經營相關活動,並增加民間影響力,此一過程是 民營化 的主要表現


    個人
    1.( ) 「個人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感,往往是激發其工作意願的動機,而不純粹是以物質獎賞為重」,是下列 人群關係學派 這種學派的主張
    2.( ) 「參與專案小組的同事之間因績效獎金分配結果而有所不滿,影響個人未來工作投入程度」,反映 公平理論 這種激勵理論的觀點
    3.( ) 下列 執政黨 不是政府機關為了使「政策合法化」(policy legitimation),而將政策方案送請核准以完成法定程序,所指稱的機關、團體或個人
    4.( ) 應用行銷的原則與技術去影響標的群眾自願接受、拒絕、修正或放棄有助於個人、團體、或是整體社會的一種行為,稱為 社會行銷


    具有
    1.( ) 「危機就是轉機」,係指危機具有 雙面效果性 這種特性
    2.( ) 一般而言,政策監測(policymonitoring)具有四項功能, 規劃功能 不在其中
    3.( ) 下列有關我國預算的敘述, 預算是一種行政控制、課責的技術 預算程序是民主政治的監督機制,其結果具有強制性 預算書兼具政治性與法效性 錯誤
    4.( ) 下列關於監察院之敘述, 監察院院長同時具備監察委員之身分監察院具有行使彈劾、糾舉、糾正及審計等權監察院院長負責綜理院務,並為監察院會議主席 錯誤
    5.( )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下列 退休 為考試院具有完整法制與執行事項的權力
    6.( ) 美國社會學家帕深思(T. Parsons)曾指出任何一種組織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均具有四個基本功能,下列選項 適應、達成目標、模式的維護、整合 正確列出這四項功能
    7.( ) 強調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是指組織具有 負熵作用 作用


    透過
    1.( ) 一件事情的處理,往往會透過某個單位或個人的不義之手才能圓滿成功,導致一個組織或人員在公共生活中發生不符倫理的行為,而為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遂將此種不道德行為合理化,稱為 髒手
    2.( ) 下列人事分類制度中, 品位分類制 主要係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3.( ) 公共行政應該受到高度的公眾監督,因此透過立法方式,規定某些資訊內容可以公開,此一立法方式稱為 陽光法案
    4.( ) 有關市場治理模式的公共組織設計, 透過私部門提供公共服務 強化組織的多元競爭 權力的多元轉移 錯誤
    5.( ) 我國政府透過 撤資出售 這種方式完成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的過程
    6.( ) 組織的價值觀念透過制度化過程加以確立,其決策作成係依循經驗例規。此在雷曼和韋納(B. Reimann & Y. Weiner)的組織文化分類中是屬於 策略型文化 類型


    民眾
    1.( ) 公務員和社會民眾對行政機關運作所持有之理念價值、行為模式及人際關係,在學理上稱之為 行政文化
    2.( ) 有關新公共行政與新公共管理的比較,下列敘述 前者強調民眾,後者注重顧客前者培養公民意識,後者激發生產效能前者強調行政制度化,後者倡導解除管制化 錯誤


    必須


    包含


    分部化


    公務員
    1.( ) 下列 公務員職務上所保管之文書、財物,應盡善良保管之責 為公務員應主動作為的義務
    2.( ) 公務員和社會民眾對行政機關運作所持有之理念價值、行為模式及人際關係,在學理上稱之為 行政文化
    3.( ) 公務員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時,國家應負 損害賠償 這種責任
    4.( ) 有關公務員兼職情形, 國立大學未兼行政職務的教授可兼任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一職 符合公務員服務法及相關法規許可之條件


    之一
    1.( ) 行政是服務而非領航的作為 為新公共服務(New Public Service)的主要論點之一
    2.( ) 是否成員分配利益 是營利性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主要區別標準之一
    3.( ) 控制幅度縮小 屬於高塔式組織結構的主要特徵之一
    4.( ) 採取後實證主義立場 是新公共行政(NewPublicAdministration)的主要概念之一
    5.( ) 有關公眾關係之觀念,下列敘述 機關公眾關係之責任,應是行政首長的基本責任之一平時發展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重要原則製發廣告為推展公眾關係的途徑 錯誤
    6.( ) 有關行政責任的內涵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團體責任 不屬於行政責任的內涵之一
    7.( ) 動態平衡理論的巴納德(C.Barnard)認為,主管是組織運作的關鍵人物,而主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 建立溝通系統


    不包括
    1.( ) 公務人員在行政運作過程中,常見有曲解公共利益的現象,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行政人員的均衡思考
    2.( ) 有關委員會決策優點之說明,一般而言不包括 責任歸屬明確
    3.( ) 委員制組織運作之優點,不包括 責任明確
    4.( ) 金敦(J. Kingdon)提出政策議程設定過程的多元流模式,不包括 社會流(social stream) 流程
    5.( )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革新方案,一般不包括 強化管制
    6.( ) 職位分類制主要的分類標準,不包括 年資等級


    權力


    類型
    1.( ) 「將公共財轉讓給私人」是民營化類型中的 財產民營化
    2.( ) 主管「自以為是」的心態,最主要會造成 地位上的障礙 這種類型的溝通障礙
    3.( ) 如果我們接受羅威(T. Lowi)對公共政策的分類,那麼政府徵收綜合所得稅採累進稅率的做法,屬於 重分配性 類型政策
    4.( ) 依據魏瑪(D. Weimer)與文寧(A. Vining)的政策工具理論,「民營化」的做法屬於 市場自由化 這種政策執行工具的類型
    5.( )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提及「民間機構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之建設,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此種公私部門的合作關係,理論上是屬於 OT(Operate-Transfer) 公私協力類型
    6.( ) 政府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汽機車,希望達成節能減碳的效果,此一措施屬於 誘因型 這種類型的政策工具


    優點
    1.( ) 責任明確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的優點
    2.( ) 下列 不受上級長官的過分干涉,而有較多的自主與自由 為委員制的優點
    3.( ) 下列有關我國行政組織設計的敘述, 首長制的優點在於事權集中 最為正確
    4.( ) 有關委員會決策優點之說明,一般而言不包括 責任歸屬明確
    5.( ) 委員制組織運作之優點,不包括 責任明確


    價值
    1.( ) 公務員和社會民眾對行政機關運作所持有之理念價值、行為模式及人際關係,在學理上稱之為 行政文化
    2.( ) 行政責任的確保,若訴諸於行政官員個人的承諾、價值、忠誠,以及彼此的團隊意識等發自內心的自律倫理,始能避免違法或不當行為,這是屬於 內部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
    3.( ) 政策執行結果可以滿足標的群體需求、偏好或價值的程度,乃是政策評估的 回應性 這種標準
    4.( ) 現代國家的政治領袖,經常會以「順民者昌,失民者亡」、「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等勉勵公務人員,這是在反映公共人事行政的 政治回應 這種價值


    監督
    1.( ) 一位行政主管所能直接指揮監督部屬的數目,通常稱為 控制幅度
    2.( ) 下列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是混合制的中央行政機關
    3.( ) 公共行政應該受到高度的公眾監督,因此透過立法方式,規定某些資訊內容可以公開,此一立法方式稱為 陽光法案
    4.( ) 行為科學理論對行政管理的影響為 由監督制裁到人性激發
    5.( ) 行政組織由於首長的控制幅度過大,影響到他的監督與指揮效果,導致產生「天高皇帝遠」的現象,此係為下列 規模龐大 這種組織病象所引起的


    概念
    1.( ) 「代表性官僚」概念的主要意涵及功能,一般而言,不包含 反應政治勢力的恩庇結構
    2.( )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有所謂「職涯發展」(careerdevelopment)的概念,其相關措施與 公務人員陞遷法 這種人事法規最為相關
    3.( ) 行政學學理中有所謂「行政國」(AdministrativeState)一詞,此一概念所指的相關意涵為 現代國家行政部門的權力有日益增漲的趨勢
    4.( ) 行政機關擬訂法規命令時,原則上應於政府公報或新聞紙公告,而任何人都可以在所訂期間內陳述意見,此最符合 公民參與 這種概念
    5.( ) 根據「行政中立」的概念,行政人員遭遇政治糾紛時,應扮演 完全不介入 這種角色
    6.( ) 賽蒙(H.Simon)提出滿意決策理論,係以 行政人 概念為其建構基礎


    意涵


    根據


    中的


    認為


    部屬
    1.( ) 「主管權威的大小,不在其職位的高低,而在其被部屬接受的程度」。這是那一位學者所提出的 巴納德(ChesterI.Barnard)動態平衡理論中的無異議區 這種看法
    2.( ) 一位行政主管所能直接指揮監督部屬的數目,通常稱為 控制幅度
    3.( ) 主管與部屬可能因職務有別,造成隔閡,難以坦誠溝通,此乃 地位上障礙 這種現象造成
    4.( ) 行政溝通過程中,部屬對上司常常報喜不報憂,或歪曲事實隱瞞真相。此種現象主要是受到 表功主義 這種因素的影響


    控制
    1.( ) 一位行政主管所能直接指揮監督部屬的數目,通常稱為 控制幅度
    2.( ) 下列有關政府會計功能之敘述, 取信於民供各級政府對收支之考核控制預算之工具 錯誤
    3.( ) 行政組織由於首長的控制幅度過大,影響到他的監督與指揮效果,導致產生「天高皇帝遠」的現象,此係為下列 規模龐大 這種組織病象所引起的
    4.( ) 依組織的財務取得方式及組織控制方式兩個面向來評估,下列 聯合勸募協會 非營利組織屬於「捐助-會員控制」的類型
    5.( )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相互比較,敘述 非正式組織靠行為規範及影響力控制,正式組織靠法令規章及獎懲制度控制 最正確
    6.( ) 為確保行政責任,常從組織的內部與外部,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控制,請問下列 代表性官僚 不是內部的正式控制方法


    重視


    非營利組織


    法規


    系統
    1.( ) 下列有關績效管理的敘述 系統地整合組織的努力是領導者的核心工作是領導者主要責任的展現 錯誤
    2.( ) 下列對於開放系統理論的敘述, 組織是一個與外在環境互動的系統組織是一個反饋系統組織是一個新陳代謝系統 錯誤
    3.( ) 政治體制中的統治菁英,對長期建立的社會系統,擁有權力地位,常強調君主或貴族社會地位的繼承,但也常伴隨著某種宗教的合法化基礎,請問這樣一種開發中國家的政治行政系統可稱之為 傳統菁英系統


    決定


    行政機關


    公眾關係


    需要


    內涵
    1.( ) 防止政府任用私人、阻擋劣才入任為第一要務 不屬人事行政的積極內涵
    2.( ) 有關「轉換型領導」的內涵敘述, 轉換型領導的理論奠基於「領導者」、「被領導者」的二分角色關係上 不在其中
    3.( ) 有關行政責任的內涵大略可分為三種,下列 團體責任 不屬於行政責任的內涵之一
    4.( ) 新公共服務學派(New Public Service)的理論內涵中,對公務人員的倫理要求,主要是表現在 課責 這種主張


    運作


    溝通
    1.( ) 下列有關「鄰避情結」(NIMBY)的敘述, 環境主義意識抬頭的結果加強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對話能夠減少鄰避情結的發生鄰避設施常被視為有害於生存權與環境權的公共設施或建設 錯誤
    2.( ) 主管與部屬可能因職務有別,造成隔閡,難以坦誠溝通,此乃 地位上障礙 這種現象造成
    3.( ) 組織是人員對權責認識、感情交流與思想溝通所形成的一種團體意識,此係從 心態 這種觀點來看待組織


    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