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財政學大意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初等財政學大意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政府
1.( ) 在交易成本低的情況下,政府將明確的財產權不管歸屬於受污染者或污染者,透過協商,最適資源配置可達成 最適合描述有外部性情況下的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
2.( ) 公債依存度係指公債收入占 政府歲出 的比率
3.( ) 因戰爭或其他社會因素,使人們及政府設法解決既有的重要問題,其所導致政府支出增加的現象,稱之為 稽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
4.( ) 如果國家機場的保安管理係由政府委託民間公司負責,則國際機場的安全(airport security)屬於 公部門提供(public provision)但私部門生產(private production)的公共財 這種公共財
5.( ) 依規費法的規定,下列各級政府規費主管機關中, 在中央為財政部在縣(市)為縣(市)政府在鄉(鎮、市)為鄉(鎮、市)公所 錯誤
6.(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7.( ) 政府對某財貨課徵消費稅後,買賣雙方負擔稅額的大小,與買賣雙方價格彈性(絕對值)的大小呈 反向關係 這種關係
8.( ) 政府課稅所導致「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是指 民眾的福利損失超過政府課取的稅收
9.( ) 若政府比民間企業更重視未來世代,則其進行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的折現率與民間的折現率相比應會: 較低
10.( ) 若X財貨市場的尖峰時段需求曲線為P1= 100 –Q1,離峰時段需求曲線為P2= 75 –Q2。政府獨占事業提供每一單位財貨的成本均為50元,X財貨最高產能為75單位。依據尖峰定價法,下列敘述 尖峰時段定價為50元 離峰時段定價為50元離峰時段均衡量為25單位 錯誤
增加
1.( ) 下列關於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的敘述, 政府活動的絕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活動對國民所得的相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與經濟活動具有正向關係 錯誤
2.( ) 公共支出計畫,透過受益者對受損者的潛在補償,而使社會淨利益增加,稱為 希克斯.卡多爾(Hicks-Kaldor)準則
3.(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4.( ) 地方財政上所稱的「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是指 社區每增加1元的無條件補助,所增加的公共支出比社區所得增加1元的效果來得大
5.( ) 在一般的先進國家中, 福利支出 這種政府支出增加得最快
6.( ) 政府利用減稅或增加支出的方式,以化解預算盈餘,提升社會福利,此結果稱為 財政紅利(fiscal dividend)
7.( ) 若地方政府對X財貨的需求彈性為二,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消費X財貨提出無限額配合補助,配合款占X財貨消費金額的比重為50%,請問補助後地方政府X財貨的消費增減情形為 增加100%
8.( ) 納稅人常極力爭取政府支出的擴大,而忽視公共支出增加將會引起稅負提高,稱之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9.( ) 假設地方政府所購買的X,Y財貨均為正常財,當中央政府提供100萬元的總額補助款時,則關於地方政府購買行為的敘述 補助後X,Y財貨的購買均會增加 正確
10.( ) 國民所得增加後,人們對生活必需品消費的增加率低於奢侈品消費的增加率,稱之為 恩格爾法則(Engel&apos s law)
公共財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3.( ) 公立游泳池是屬於 擁擠性公共財 這種財貨
4.( ) 公共財之所以產生坐享其成(free riding)的問題係因為 個人消費該財貨的數量與其支付的價款金額無關
5.( ) 公共財在人數少時可由彼此協商產生具效率性之市場均衡是為 林達爾(Lindahl)均衡
6.( ) 公共財的邊際社會利益曲線(marginal social benefit curve)等於 個人邊際利益曲線的垂直加總
7.(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8.(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9.( ) 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自願交易理論由 林達爾(E. Lindahl) 提出
10.(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這種
財貨
1.( ) 俱樂部財(club goods) 財貨,其最適數量及最適使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2.( ) 國防安全 這種財貨同時具有非敵對性(non-rivalry)與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消費特性
3.(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4.( ) 下列有關坐享其成(free riding)問題的敘述, 當財貨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時,會發生坐享其成問題 正確
5.( ) 公立游泳池是屬於 擁擠性公共財 這種財貨
6.( ) 公共財之所以產生坐享其成(free riding)的問題係因為 個人消費該財貨的數量與其支付的價款金額無關
7.( ) 以下 公海漁藏量 這種財貨為共有資源(commons)
8.( )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當供給曲線為水平線時,對 奢侈品 這種財貨課稅具有累進性
9.( ) 政府對某財貨課徵消費稅後,買賣雙方負擔稅額的大小,與買賣雙方價格彈性(絕對值)的大小呈 反向關係 這種關係
10.( ) 若地方政府對X財貨的需求彈性為二,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消費X財貨提出無限額配合補助,配合款占X財貨消費金額的比重為50%,請問補助後地方政府X財貨的消費增減情形為 增加100%
計畫
1.( ) 公共支出計畫,透過受益者對受損者的潛在補償,而使社會淨利益增加,稱為 希克斯.卡多爾(Hicks-Kaldor)準則
2.( ) 公共計畫中, 機場捷運計畫 較適合使用成本效益分析之市場價格機能予以評價
3.( ) 以公共投資計畫執行期間,各個時點利益現值總和與各個時點成本現值總和的相對大小,做為是否執行計畫判斷標準的評估方法稱為 益本比法
4.(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5.(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使公共投資計畫淨效益現值(present value of net benefit)為零的折現率,稱為 內部報酬率
6.( ) 在做成本效益分析時,利用影子價格(shadow prices)來衡量計畫所需的成本,則關於影子價格的陳述, 當衡量成本時,影子價格等於機會成本 是正確的
7.(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 使得一計畫的淨現值為零之折現率
8.( ) 有關零基預算(ZBB)與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PBS)之敘述,下列 ZBB強調以「效能、產出」為評估基礎ZBB對以往年度延續之計畫每年均重新評估PPBS重視長期、總體目標之規劃 錯誤
9.(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促使地方政府增加某項特定職能的支出,則以 無限額的計畫型配合補助款(open-ended categorical matching grants) 之效果較佳
10.( ) 政府與民間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所用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之所以不同,是因為 政府會考慮計畫之外部性
造成
1.( ) 稅基的稅率彈性為負,且其絕對值較大的地方稅 這種性質之地方稅的課徵,較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之間的「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2.( ) 大量發行公債所造成的公債貨幣化現象,將容易產生 物價上漲 這種效果
3.( ) 工廠冒出黑煙造成附近居民呼吸器官的疾病增加,在此情況下,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不易適用的原因是 交易成本過大
4.( ) 以下 價格(或金融性)外部性(pecuniary) 外部性不會造成無效率
5.( ) 因位置性的外部性,所造成的經濟個體間相互競爭的行為稱之為 軍備競賽(arm race)
6.( ) 有關共同財產資源(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的敘述,下列 財產權不明確使用者不必付費會造成資源過度使用 錯誤
7.( ) 有關課徵貨物稅所造成超額負擔(EB)與稅率(t)的關係, EB與t的平方倍呈正相關 正確
8.( ) 政府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來取代直接支出,其所造成稅收損失的數額,即相當於政府實際支出的數額,這種租稅減免稱為 稅式支出
9.( ) 政府對薪資所得課稅會造成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的發生,主要是因為 它改變了消費與休閒的相對價格
10.( ) 若由地方政府獨自提供地方公共財時, 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具有外溢效果 這種因素可能造成其無法達到符合經濟效率之最適量
稱為
1.( ) 三個議案中,每一議案與其他兩議案進行多數決投票,結果都是一勝一敗,無法決定出最佳選擇的現象,稱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2.( ) 以公共投資計畫執行期間,各個時點利益現值總和與各個時點成本現值總和的相對大小,做為是否執行計畫判斷標準的評估方法稱為 益本比法
3.(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4.( ) 同層級政府間財政能力不一致的現象,稱為 財政水平不均
5.( ) 決定公共財最適提供量的條件通常被稱為 薩繆爾遜(P. Samuelson)條件
6.( ) 政府利用減稅或增加支出的方式,以化解預算盈餘,提升社會福利,此結果稱為 財政紅利(fiscal dividend)
7.( ) 政府課稅經轉嫁後之稅負的最終承擔者稱為 經濟歸宿
8.( ) 若進口商將進口關稅完全轉嫁給零售商負擔,則此種轉嫁方式稱為 前轉
9.( ) 假設政府為達成減少車禍死亡率1%的目標,因此其在眾多目標相同的可行方案中,選擇執行成本最低者,此分析稱為 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10.( ) 將國家財政收支依經常預算與資本預算分門編列之方式稱為 複式預算
課徵
1.( ) 休閒為正常財,且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 這種情形,課徵薪資所得稅不會打擊勞動者的工作意願
2.( ) 下列有關印花稅理論與實務的敘述, 印花稅的課徵以屬地主義為原則是具有流通稅性質的租稅在我國的徵收方式,有從價(定率)與從量(定額)兩種型式 錯誤
3.( ) 主張政府課徵租稅,應使每人因繳納租稅而損失的效用相等的學說為 相等絕對犧牲(equal absolute sacrifice)
4.( ) 在地方政府所課徵的租稅中, 地方特產稅 較會產生「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的效果
5.( ) 有關課徵貨物稅所造成超額負擔(EB)與稅率(t)的關係, EB與t的平方倍呈正相關 正確
6.(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7.( ) 要矯正共有資源(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之無效率, 課徵庇古稅(Pigouvian tax) 方法較為可行
8.( ) 假設A財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垂直線,今政府對A財貨的生產者課徵一從量貨物稅,則敘述 消費者將會完全負擔此一租稅 正確
9.( ) 假設在經濟體系中資本是唯一生產要素,且可以在A、B兩地區間自由移動。若A地區對資本課徵要素稅,而B地區所使用的資本則不課稅。則敘述 兩地區資本的稅後報酬相同 正確
10.( ) 當休閒為正常財時,針對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對於勞動供給的影響為 無法確定
租稅
1.( ) 財產稅 這種租稅最容易發生租稅資本化的現象
2.( ) 「菸品健康福利捐」在租稅的屬性分類中,應歸類為 指定用途稅
3.( ) 下列有關印花稅理論與實務的敘述, 印花稅的課徵以屬地主義為原則是具有流通稅性質的租稅在我國的徵收方式,有從價(定率)與從量(定額)兩種型式 錯誤
4.( ) 下列 稅收占租稅能力(capacity)的比例 可反映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tax effort)程度
5.( ) 主張政府課徵租稅,應使每人因繳納租稅而損失的效用相等的學說為 相等絕對犧牲(equal absolute sacrifice)
6.(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7.( ) 在地方政府所課徵的租稅中, 地方特產稅 較會產生「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的效果
8.( ) 有關租稅經濟歸宿的敘述, 是指經濟體系中租稅的最終實際負擔者 正確
9.( ) 為了避免納稅義務人生前轉移財產以規避死後的遺產稅,特別設計 贈與稅 租稅來輔助遺產稅
10.( ) 根據「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每位消費者在最適公共財數量之下所面對的租稅價格等於 個別消費者享受此公共財最後一單位的邊際利益
最適
1.( ) 在交易成本低的情況下,政府將明確的財產權不管歸屬於受污染者或污染者,透過協商,最適資源配置可達成 最適合描述有外部性情況下的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
2.(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3.( ) 俱樂部財(club goods) 財貨,其最適數量及最適使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4.(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5.(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6.(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7.(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8.( ) 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自願交易理論由 林達爾(E. Lindahl) 提出
9.( ) 以MBi表示增加公共財消費所帶給個人i的邊際利益,MSC表示增加公共財提供的邊際社會成本,在部分均衡下決定最適公共財數量的邊際條件是 MB1+MB2+……+MBn=MSC
10.( ) 以MB表示公共財對各人之邊際效益,並以MC表示公共財之邊際生產成本,則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條件為 所有人MB之加總應等於MC
議案
1.( ) 三個議案中,每一議案與其他兩議案進行多數決投票,結果都是一勝一敗,無法決定出最佳選擇的現象,稱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2.( ) 在Hotelling主張下,依簡單多數決原則, 中位數所得者 通常為議案的真正決策者
3.( ) 有甲乙丙三個議案,若依多數決投票結果顯示,甲議案優於乙議案,乙議案優於丙議案,丙議案優於甲議案。則稱此現象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4.( ) 有關直接民主體制下「中位數投票者定理」的敘述, 議案採兩兩表決 正確
5.( ) 若甲、乙、丙三個議案分別獲得四分之一、十分之四、三分之一的同意票,結果乙案勝出,此係採行 最高票制(plurality voting) 這種表決方式
6.( ) 假設某地方政府興建垃圾焚化爐的議案,需要該地區所有居民都贊成。此種表決方式稱為 絕對無異議
7.( ) 假設選民所得的分配與其對公共議案偏好的分配一致且皆為單峰分配。在波文模型(Bowen model)中,當所得分配為右偏(skewed to the right)分配時,則採兩兩議案簡單多數決投票所決定的公共支出水準Q*,與社會最適水準Q**間的關係為 Q*<Q**
8.( ) 薄列克(D. Black)認為如果社會上有N個成員,每個人對議案的偏好順序呈單峰分配時,則 第(N+1)/2中位數者 的偏好能成為社會的偏好順序
我國
1.( ) 健康福利捐 並非我國目前的規費收入來源
2.( ) 下列有關我國「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相關規定, 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的基本所得額,必須在新臺幣200萬元以上者才適用該條例營利事業之基本所得額的稅率,最低不得低於10%個人之基本所得額的稅率為20% 錯誤
3.( ) 有關現行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決算的編審, 總預算草案應於每年八月底前送交立法院審議總決算草案的彙總編製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總決算須由審計長向立法院提出審核報告 錯誤
4.( ) 我國公共債務法所規定之債務餘額不含 中央銀行發行國庫券
5.( ) 我國現行土地增值稅的稅額計算係採 土地漲價倍數為基礎的差額累進稅率 這種累進稅率
6.( ) 我國現行的貨物稅是屬於 選擇性消費稅 這種特性
7.( ) 我國現行稅目中, 地價稅 為縣市稅
8.( ) 依我國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 菸酒稅 不屬於統籌分配稅
9.( ) 依據我國「地方稅法通則」之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課徵 臨時稅課 地方稅時,應指明課徵該稅之目的,並指定用途
10.( ) 根據我國地方稅法通則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為辦理自治事項,充裕財源,得在規定範圍內,就下列 所得稅 這種國稅附加徵收之
效果
1.( ) 大量發行公債所造成的公債貨幣化現象,將容易產生 物價上漲 這種效果
2.( ) 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的總額補助,具有下列 所得效果 這種效果
3.( ) 因戰爭或其他社會因素,使人們及政府設法解決既有的重要問題,其所導致政府支出增加的現象,稱之為 稽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
4.( ) 在地方政府所課徵的租稅中, 地方特產稅 較會產生「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的效果
5.( ) 有關定額稅(lump-sum tax)的敘述, 有所得效果,沒有替代效果 正確
6.(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平衡不同地方政府間的「水平財政不均」(horizontal fiscal inequality),則 一般總額補助款(general lump-sum grants) 之效果較佳
7.(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促使地方政府增加某項特定職能的支出,則以 無限額的計畫型配合補助款(open-ended categorical matching grants) 之效果較佳
8.( ) 哈伯格(A. Harberger)將公司所得稅所造成的轉嫁現象,區分成兩種效果,稱之為 產量效果與要素替代效果
9.( ) 為達到地方政府增加特定項目之支出水準的政策目的, 無限額配合補助 補助方式的效果最佳
10.( ) 若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遊樂服務,其效益不僅局限於臺北市居民,其他地區的居民也可以享受到該園區所提供的服務,則表示該市立動物園產生 外溢效果 這種效果
方式
1.(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2.( ) 下列有關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敘述, 如寇斯定理成立,意含著不需要政府以課稅或補貼方式來處理外部性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交易協調的成本要低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涉及的人數要少 錯誤
3.(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4.( ) 全民健康保險採強制納保方式執行,可以避免 逆向選擇 這種問題
5.( ) 有關遺產稅和贈與稅的配合實施, 若遺產稅採分遺產稅制,則贈與稅就須採分贈與稅制 搭配實施的方式較合適
6.( ) 政府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來取代直接支出,其所造成稅收損失的數額,即相當於政府實際支出的數額,這種租稅減免稱為 稅式支出
7.( ) 若中央政府考量地方政府財政能力、財政需要等因素,給予地方政府補助金,應採用 公式補助 這種補助方式
8.( ) 若進口商將進口關稅完全轉嫁給零售商負擔,則此種轉嫁方式稱為 前轉
9.( ) 假設政府規定每一個地區每100平方公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在1噸,然而每地區每單位排放廢氣所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都不一樣,這樣的管制方式會 造成有些地區的污染水準高於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有些地區的污染水準低於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
10.( ) 將國家財政收支依經常預算與資本預算分門編列之方式稱為 複式預算
產生
1.( ) 中央銀行大量購買公債 這一種情況,比較容易產生物價膨脹稅(inflation tax)的現象
2.( ) 布坎南(J. Buchanan) 認為,公債融通是否產生代際的負擔移轉,需視其用途而定
3.( ) 下列有關獨占廠商之敘述 獨占廠商之產量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少獨占廠商之定價方式會產生效率損失,所以社會福利會比完全競爭市場來得低獨占廠商之定價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高 錯誤
4.(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5.( ) 大量發行公債所造成的公債貨幣化現象,將容易產生 物價上漲 這種效果
6.( ) 工廠排放廢水,所產生之外部性為 技術外部不經濟
7.( ) 今天一筆10億元的支出計畫,自明年開始產生5,000萬元利益直到永遠,未來每年通貨膨脹為1%,則內部報酬率為 5%
8.( ) 公共財之所以產生坐享其成(free riding)的問題係因為 個人消費該財貨的數量與其支付的價款金額無關
9.( ) 公共財在人數少時可由彼此協商產生具效率性之市場均衡是為 林達爾(Lindahl)均衡
10.( ) 比較單一稅率的廣基消費稅(T_C)與累進稅率的所得稅(T_I), T_C符合普遍課徵的性質T_C易產生稅負累退性T_I之稅務行政成本較高 錯誤
現象
1.( ) 中央銀行大量購買公債 這一種情況,比較容易產生物價膨脹稅(inflation tax)的現象
2.( ) 財產稅 這種租稅最容易發生租稅資本化的現象
3.( ) 補助金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來源最能改善「垂直財政不平衡」的現象
4.( ) 三個議案中,每一議案與其他兩議案進行多數決投票,結果都是一勝一敗,無法決定出最佳選擇的現象,稱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5.( ) 大量發行公債所造成的公債貨幣化現象,將容易產生 物價上漲 這種效果
6.(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7.( ) 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易使民眾疏於自我的健康管理,導致醫療資源過度使用,此種現象稱為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8.( ) 同層級政府間財政能力不一致的現象,稱為 財政水平不均
9.( ) 因戰爭或其他社會因素,使人們及政府設法解決既有的重要問題,其所導致政府支出增加的現象,稱之為 稽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
10.( ) 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減稅方式來吸引轄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的現象,稱之為 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補助
1.( ) 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的總額補助,具有下列 所得效果 這種效果
2.( ) 中央政府補助臺北市政府興建捷運,若臺北市支出1元時,則相對補助1元,但補助金額最高只有20億元。試問此種補助的型態,與 有條件配合封閉式(conditional, matching and closed-ended) 這種補助最為相似
3.( )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 地方稅率較高者 這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4.( ) 受補助的地方政府,通常比較偏好 非條件式(unconditional) 這種型態的補助款
5.( ) 為達到地方政府增加特定項目之支出水準的政策目的, 無限額配合補助 補助方式的效果最佳
6.( ) 為導正地方政府支出的利益外溢效果,應採取的補助金制度為 有條件式的配合補助
7.( ) 若中央政府考量地方政府財政能力、財政需要等因素,給予地方政府補助金,應採用 公式補助 這種補助方式
8.( ) 若地方政府對X財貨的需求彈性為二,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消費X財貨提出無限額配合補助,配合款占X財貨消費金額的比重為50%,請問補助後地方政府X財貨的消費增減情形為 增加100%
消費
1.(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2.(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3.( ) 下列有關坐享其成(free riding)問題的敘述, 當財貨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時,會發生坐享其成問題 正確
4.( ) 以MBi表示增加公共財消費所帶給個人i的邊際利益,MSC表示增加公共財提供的邊際社會成本,在部分均衡下決定最適公共財數量的邊際條件是 MB1+MB2+……+MBn=MSC
5.(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6.( ) 若地方政府對X財貨的需求彈性為二,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消費X財貨提出無限額配合補助,配合款占X財貨消費金額的比重為50%,請問補助後地方政府X財貨的消費增減情形為 增加100%
7.( ) 假設一個人一生,可分為2期,一為工作時,一為退休以後,第1期所得為Y,而第2期則靠第1期儲蓄及其所產生之利息所得生活,且第1期消費為C1,第2期為C2;若政府對利息課徵所得稅,則就替代效果而言, 有利於第1期消費 正確
8.( ) 國民所得增加後,人們對生活必需品消費的增加率低於奢侈品消費的增加率,稱之為 恩格爾法則(Engel&apos s law)
9.( ) 當消費者如果不支付消費財貨所需價款,因而被排除在消費行列之外,此情形稱之為 排他
提供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3.(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4.( ) 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的總額補助,具有下列 所得效果 這種效果
5.(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6.(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7.( ) 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自願交易理論由 林達爾(E. Lindahl) 提出
8.( ) 以MBi表示增加公共財消費所帶給個人i的邊際利益,MSC表示增加公共財提供的邊際社會成本,在部分均衡下決定最適公共財數量的邊際條件是 MB1+MB2+……+MBn=MSC
9.( ) 以MB表示公共財對各人之邊際效益,並以MC表示公共財之邊際生產成本,則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條件為 所有人MB之加總應等於MC
10.( ) 在最適公共財提供數量下,敘述 此公共財帶給社會所有成員的邊際利益未必相同 正確
課稅
1.( ) 一般情況下,課稅的所得效果會小於替代效果 是供給學派經濟學者的主張
2.( ) 下列有關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敘述, 如寇斯定理成立,意含著不需要政府以課稅或補貼方式來處理外部性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交易協調的成本要低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涉及的人數要少 錯誤
3.( )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當供給曲線為水平線時,對 奢侈品 這種財貨課稅具有累進性
4.( ) 兩人在課稅前的福利水準相同,課稅後的福利水準也相同,稱為 水平的公平
5.( ) 政府對薪資所得課稅會造成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的發生,主要是因為 它改變了消費與休閒的相對價格
6.( ) 政府課稅所導致「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是指 民眾的福利損失超過政府課取的稅收
7.( ) 政府課稅經轉嫁後之稅負的最終承擔者稱為 經濟歸宿
8.( ) 為實現相等比例犧牲(equal proportional sacrifice)原則,課稅應符合 繳稅犧牲之效用占稅前總效用的比例每個人皆相等 這種條件
9.( ) 假設在經濟體系中資本是唯一生產要素,且可以在A、B兩地區間自由移動。若A地區對資本課徵要素稅,而B地區所使用的資本則不課稅。則敘述 兩地區資本的稅後報酬相同 正確
10.( ) 最適稅制是必須使所有被課稅財貨的受補償需求量呈同比例下降,此稱為 雷姆斯法則(Ramsey rule)
數量
1.( ) 俱樂部財(club goods) 財貨,其最適數量及最適使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2.(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3.( ) 公共財之所以產生坐享其成(free riding)的問題係因為 個人消費該財貨的數量與其支付的價款金額無關
4.(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5.(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6.(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7.( ) 在求公共財的社會總需求曲線時,「垂直加總」個別消費者需求曲線的意義是指 在某一既定的數量之下,每位消費者願付價格的加總
8.(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9.( ) 在最適公共財提供數量下,敘述 此公共財帶給社會所有成員的邊際利益未必相同 正確
10.( ) 在醫療市場上,第三者付費(third-party payment)制度將會 誘使更多的醫療資源投入,超過有效率的市場數量
成本
1.( ) 下列有關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敘述, 如寇斯定理成立,意含著不需要政府以課稅或補貼方式來處理外部性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交易協調的成本要低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涉及的人數要少 錯誤
2.(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3.( ) 比較單一稅率的廣基消費稅(T_C)與累進稅率的所得稅(T_I), T_C符合普遍課徵的性質T_C易產生稅負累退性T_I之稅務行政成本較高 錯誤
4.( ) 以公共投資計畫執行期間,各個時點利益現值總和與各個時點成本現值總和的相對大小,做為是否執行計畫判斷標準的評估方法稱為 益本比法
5.( ) 在做成本效益分析時,利用影子價格(shadow prices)來衡量計畫所需的成本,則關於影子價格的陳述, 當衡量成本時,影子價格等於機會成本 是正確的
6.( ) 存在外部性成本時,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為 可能大於零,也可能等於零
7.(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效益成本比是指 效益現值除以成本現值
8.( ) 依據布坎南和杜洛克(Buchanan and Tullock)之最適票決法則(optimal voting rule), 簡單多數票決 這種票決的決策成本最低
9.( ) 若要以皮古稅(Pigouvian tax)解決污染所造成的不效率,則其單位稅額應為: 最適污染量下之邊際污染成本
10.( ) 若要以皮古稅(Pigouvian tax)解決污染所造成的不效率,則其單位稅額應為 最適污染量下之邊際污染成本
地方政府
1.( ) 財產稅制度 租稅制度較適合當作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源
2.( ) 稅基的稅率彈性為負,且其絕對值較大的地方稅 這種性質之地方稅的課徵,較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之間的「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3.( ) 下列 稅收占租稅能力(capacity)的比例 可反映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tax effort)程度
4.( ) 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的總額補助,具有下列 所得效果 這種效果
5.( ) 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減稅方式來吸引轄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的現象,稱之為 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6.( )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 地方稅率較高者 這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7.( ) 有關不動產財產稅的敘述,下列 稅收適合劃歸地方政府 是一種穩定的財政收入納稅人的遵循成本大多不高 錯誤
8.( ) 有關中央與地方政府功能的劃分,依傳統理論, 資源配置 較適宜由地方政府執行
9.( ) 依據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對各級政府支出之分類,關於地方政府辦理稅務、庫務、金融、公產等經費之支出屬於 財務支出
10.(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平衡不同地方政府間的「水平財政不均」(horizontal fiscal inequality),則 一般總額補助款(general lump-sum grants) 之效果較佳
具有
1.( ) 國防安全 這種財貨同時具有非敵對性(non-rivalry)與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消費特性
2.( ) 下列有關印花稅理論與實務的敘述, 印花稅的課徵以屬地主義為原則是具有流通稅性質的租稅在我國的徵收方式,有從價(定率)與從量(定額)兩種型式 錯誤
3.( ) 下列關於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的敘述, 政府活動的絕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活動對國民所得的相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與經濟活動具有正向關係 錯誤
4.( ) 下列有關坐享其成(free riding)問題的敘述, 當財貨的消費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時,會發生坐享其成問題 正確
5.( ) 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的總額補助,具有下列 所得效果 這種效果
6.( ) 以下 注射預防針 這種活動具有外部利益
7.( ) 生產可能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與下列 生產面的契約曲線 具有相同的意涵
8.( ) 在生產面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不同點所反映出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 不一定都相同 這種現象
9.( ) 在交易效率之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的任一點,具有 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MRS)皆相等 這種特性
10.( )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當供給曲線為水平線時,對 奢侈品 這種財貨課稅具有累進性
稅收
1.( ) 房屋稅 這種稅收,就納稅人而言,稅負一定會逐年遞減
2.( ) 下列 稅收占租稅能力(capacity)的比例 可反映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tax effort)程度
3.( ) 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減稅方式來吸引轄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的現象,稱之為 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4.( ) 在其他情況相同的前提下,下列有關於累進稅制之敘述, 是一種具有自動穩定機能的因子當經濟景氣擴張時,政府的稅收會大幅增加會使稅收的所得彈性大於一 錯誤
5.( ) 在勞動固定且稅收相同的前提下,比較廣基銷售稅與比例所得稅的超額負擔,下列 兩者都不會產生超額負擔 正確
6.( ) 有關不動產財產稅的敘述,下列 稅收適合劃歸地方政府 是一種穩定的財政收入納稅人的遵循成本大多不高 錯誤
7.( ) 政府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來取代直接支出,其所造成稅收損失的數額,即相當於政府實際支出的數額,這種租稅減免稱為 稅式支出
8.( ) 政府課稅所導致「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是指 民眾的福利損失超過政府課取的稅收
9.( ) 為達成學理上所稱之「雙重紅利」(double dividend),環境稅稅收應支用於下列 降低勞動稅 這種用途
10.( ) 根據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 使用牌照稅 這種稅收全部歸屬於地方
偏好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中位數選民定理在 選民為單峰偏好 條件下成立
3.(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4.( ) 有關投票制度中巴累托原則(Pareto Principle)的敘述, 若所有選民皆偏好方案A勝過方案B,則結果便不應該是方案B獲選 正確
5.( ) 受補助的地方政府,通常比較偏好 非條件式(unconditional) 這種型態的補助款
6.( ) 若個別選民的偏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且全體選民之偏好呈現不對稱分配,則採用多數決表決結果將反映 中位數選民(median voter) 的偏好
7.( ) 假設一個社區有甲、乙、丙三位投票者,他們對(水庫、學校、道路)三種公共財偏好排序分別為甲是(1, 3, 2)、乙是(2, 1, 3)、丙是(3, 2, 1);1表示偏好順序為最高,以此類推。針對水庫及學校來投票時,則多數決的結果顯示 學校 勝出
8.( ) 假設選民所得的分配與其對公共議案偏好的分配一致且皆為單峰分配。在波文模型(Bowen model)中,當所得分配為右偏(skewed to the right)分配時,則採兩兩議案簡單多數決投票所決定的公共支出水準Q*,與社會最適水準Q**間的關係為 Q*<Q**
現值
1.( ) 以公共投資計畫執行期間,各個時點利益現值總和與各個時點成本現值總和的相對大小,做為是否執行計畫判斷標準的評估方法稱為 益本比法
2.(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使公共投資計畫淨效益現值(present value of net benefit)為零的折現率,稱為 內部報酬率
3.( ) 多期之「成本效益分析」常須計算「現值」(present value, PV),有關現值之敘述 折現率愈高,則未來回收之現值愈低 正確
4.(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效益成本比是指 效益現值除以成本現值
5.( ) 有關成本效益分析之三種評估準則〔益本比準則(B/C)、淨效益現值準則(NPV)、內部報酬率準則(IRR)〕的敘述, 內部報酬率的計算與市場利率無關 正確
6.( ) 若一項公共投資計畫的社會效益現值為1,100億元,社會成本現值為1,000億元,則敘述 該計畫值得投資 正確
7.( ) 影響公共投資評估現值計算的主要因素為 折現率與期數
假設
1.(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2.( ) 假設A財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垂直線,今政府對A財貨的生產者課徵一從量貨物稅,則敘述 消費者將會完全負擔此一租稅 正確
3.( ) 假設X財貨的市場供給線是一條水平線,市場需求線是一條負斜率的直線。原先市場均衡價格是5元,均衡交易量是8單位。現若政府對該財貨的供給者課徵每單位稅額為10元的從量稅,假設稅後均衡交易量為6單位,試問以下 超額負擔10元 正確
4.( ) 假設一個人一生,可分為2期,一為工作時,一為退休以後,第1期所得為Y,而第2期則靠第1期儲蓄及其所產生之利息所得生活,且第1期消費為C1,第2期為C2;若政府對利息課徵所得稅,則就替代效果而言, 有利於第1期消費 正確
5.( ) 假設一個社區有甲、乙、丙三位投票者,他們對(水庫、學校、道路)三種公共財偏好排序分別為甲是(1, 3, 2)、乙是(2, 1, 3)、丙是(3, 2, 1);1表示偏好順序為最高,以此類推。針對水庫及學校來投票時,則多數決的結果顯示 學校 勝出
6.( ) 假設地方政府所購買的X,Y財貨均為正常財,當中央政府提供100萬元的總額補助款時,則關於地方政府購買行為的敘述 補助後X,Y財貨的購買均會增加 正確
7.( ) 假設在經濟體系中資本是唯一生產要素,且可以在A、B兩地區間自由移動。若A地區對資本課徵要素稅,而B地區所使用的資本則不課稅。則敘述 兩地區資本的稅後報酬相同 正確
8.( ) 假設社會上只有A、B二人,UA與UB分別代表其效用水準。W1,W2,W3為社會的福利水準,mm為總效用可能曲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下列敘述 c點既滿足經濟效率之條件,又能極大化社會福利 正確
9.( ) 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人,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一般乘客。當政府興建捷運完工後,乘客因為交通時間縮短且費用較低,可以增加300單位的效用;計程車司機則因為長程旅客減少使收入減少,會降低150單位的效用,試問政府興建捷運的政策對於社會福利之影響為 根據Kaldor 補償原則可得知社會福利提高
10.( ) 假設政府為達成減少車禍死亡率1%的目標,因此其在眾多目標相同的可行方案中,選擇執行成本最低者,此分析稱為 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公債
1.( ) 中央銀行大量購買公債 這一種情況,比較容易產生物價膨脹稅(inflation tax)的現象
2.( ) 一般而論,長期公債與短期公債相比,長期公債具 流動性較低,票面利率較高 這種特性
3.( ) 大量發行公債所造成的公債貨幣化現象,將容易產生 物價上漲 這種效果
4.( ) 公債依存度係指公債收入占 政府歲出 的比率
5.( ) 公債價格和利率變動之關係, 呈反向關係 正確
6.( ) 古典學派對發行公債的主張為 完全反對
7.( ) 在經濟繁榮且有發生通貨膨脹之虞時,公債之發行應以 個人 為銷售對象較佳
8.( ) 假定其他情況不變,若政府發行公債,使利率上升,導致私部門投資減少,此種效果稱之為 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
9.( ) 教科書上提的沒有倒帳風險的是 中央公債
等於
1.( ) 公共財的邊際社會利益曲線(marginal social benefit curve)等於 個人邊際利益曲線的垂直加總
2.( ) 以MB表示公共財對各人之邊際效益,並以MC表示公共財之邊際生產成本,則公共財最適提供量之條件為 所有人MB之加總應等於MC
3.( ) 在 完全競爭市場 這種情況下,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
4.( ) 在做成本效益分析時,利用影子價格(shadow prices)來衡量計畫所需的成本,則關於影子價格的陳述, 當衡量成本時,影子價格等於機會成本 是正確的
5.( ) 如果政府補貼看病的醫療費用,致使看病不用錢,則敘述 民眾看病的數量會在邊際利益(MB)等於零時的數量 正確
6.( ) 存在外部性成本時,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為 可能大於零,也可能等於零
7.( ) 自然獨占廠商若以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定價,則 會產生虧損虧損若由政府彌補則社會福利是增是減未定為避免虧損可以採取價格等於平均成本定價 錯誤
8.( ) 根據「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每位消費者在最適公共財數量之下所面對的租稅價格等於 個別消費者享受此公共財最後一單位的邊際利益
9.( ) 財政政策的實施,在LM曲線呈 LM斜率等於0 情況下,不會有排擠效果
是指
1.( ) 比例稅制是指 隨著稅基的擴大,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相同且維持不變 而言
2.( ) 地方財政上所稱的「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是指 社區每增加1元的無條件補助,所增加的公共支出比社區所得增加1元的效果來得大
3.(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影子價格(shadow price)是指 商品的邊際社會成本
4.( ) 在求公共財的社會總需求曲線時,「垂直加總」個別消費者需求曲線的意義是指 在某一既定的數量之下,每位消費者願付價格的加總
5.(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 使得一計畫的淨現值為零之折現率
6.(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效益成本比是指 效益現值除以成本現值
7.( ) 有關租稅經濟歸宿的敘述, 是指經濟體系中租稅的最終實際負擔者 正確
8.( ) 所謂社會平衡點是指 社會無差異曲線與社會生產可能曲線的切點
9.( ) 政府課稅所導致「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是指 民眾的福利損失超過政府課取的稅收
10.( )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是指 對低於貧窮水準者給予補貼
所得稅
1.( ) 下列有關所得稅與消費稅的敘述, 所得稅較消費稅的稅基,多出了儲蓄的部分所得稅多採累進稅率,消費稅多採比例稅率所得稅較不易轉嫁,消費稅較容易轉嫁 錯誤
2.( ) 比較單一稅率的廣基消費稅(T_C)與累進稅率的所得稅(T_I), T_C符合普遍課徵的性質T_C易產生稅負累退性T_I之稅務行政成本較高 錯誤
3.(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之下,若甲有課稅所得200元,乙有課稅所得500元,而甲乙均要負擔50元的所得稅,請問敘述 此所得稅具有定額稅(lump-sum tax)的性質 正確
4.( ) 在勞動固定且稅收相同的前提下,比較廣基銷售稅與比例所得稅的超額負擔,下列 兩者都不會產生超額負擔 正確
5.( ) 在簡單(封閉體系)凱因斯學派模型中,政府採取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則關於其乘數之敘述, 比採降低所得稅財政政策的乘數來得大 正確
6.( ) 有關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之敘述, 其財源包括所得稅、貨物稅等,且由財政部掌管 正確
7.( ) 根據我國地方稅法通則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為辦理自治事項,充裕財源,得在規定範圍內,就下列 所得稅 這種國稅附加徵收之
情況
1.( ) 中央銀行大量購買公債 這一種情況,比較容易產生物價膨脹稅(inflation tax)的現象
2.( ) 在交易成本低的情況下,政府將明確的財產權不管歸屬於受污染者或污染者,透過協商,最適資源配置可達成 最適合描述有外部性情況下的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
3.( ) 工廠冒出黑煙造成附近居民呼吸器官的疾病增加,在此情況下,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不易適用的原因是 交易成本過大
4.( ) 在 完全競爭市場 這種情況下,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
5.( ) 在一個隨收隨付(pay-as-you-go)的退休年金制度下,為維持收支相等,則 就業人口增加 這種情況可能會促使個人保費費率(或社會安全稅)調降(其他條件不變下)
6.( ) 在其他情況不變下, 累進制 這種稅制設計最具有所得重分配效果
7.( ) 在其他情況相同的前提下,下列有關於累進稅制之敘述, 是一種具有自動穩定機能的因子當經濟景氣擴張時,政府的稅收會大幅增加會使稅收的所得彈性大於一 錯誤
8.(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之下,若甲有課稅所得200元,乙有課稅所得500元,而甲乙均要負擔50元的所得稅,請問敘述 此所得稅具有定額稅(lump-sum tax)的性質 正確
9.( ) 身體情況較差者選擇購買保險或申請續保,而情況良好者則不欲購買保險或續保。此一現象稱之為 逆向選擇
10.(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平衡不同地方政府間的「水平財政不均」(horizontal fiscal inequality),則 一般總額補助款(general lump-sum grants) 之效果較佳
公共支出
1.( ) 下列關於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的敘述, 政府活動的絕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活動對國民所得的相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與經濟活動具有正向關係 錯誤
2.( ) 公共支出計畫,透過受益者對受損者的潛在補償,而使社會淨利益增加,稱為 希克斯.卡多爾(Hicks-Kaldor)準則
3.( ) 地方財政上所稱的「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是指 社區每增加1元的無條件補助,所增加的公共支出比社區所得增加1元的效果來得大
4.( )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 地方稅率較高者 這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5.( ) 在簡單(封閉體系)凱因斯學派模型中,政府採取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則關於其乘數之敘述, 比採降低所得稅財政政策的乘數來得大 正確
6.( ) 個人享有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益減去個人租稅負擔的差額,布坎南(J.M. Buchanan)將它稱之為 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
7.( ) 納稅人常極力爭取政府支出的擴大,而忽視公共支出增加將會引起稅負提高,稱之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8.( ) 假設選民所得的分配與其對公共議案偏好的分配一致且皆為單峰分配。在波文模型(Bowen model)中,當所得分配為右偏(skewed to the right)分配時,則採兩兩議案簡單多數決投票所決定的公共支出水準Q*,與社會最適水準Q**間的關係為 Q*<Q**
9.( ) 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是指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支出會隨每人所得的增加而增加
10.( ) 華格納解釋公共支出不斷成長之主要因素為 對公共支出之需求所得彈性高
負擔
1.( ) 布坎南(J. Buchanan) 認為,公債融通是否產生代際的負擔移轉,需視其用途而定
2.( ) 「隨收隨付」式的老人年金缺點為 當人口成長率下降時,未來世代的負擔會加重
3.(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4.(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之下,若甲有課稅所得200元,乙有課稅所得500元,而甲乙均要負擔50元的所得稅,請問敘述 此所得稅具有定額稅(lump-sum tax)的性質 正確
5.( ) 有關租稅經濟歸宿的敘述, 是指經濟體系中租稅的最終實際負擔者 正確
6.(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7.( ) 政府對某財貨課徵消費稅後,買賣雙方負擔稅額的大小,與買賣雙方價格彈性(絕對值)的大小呈 反向關係 這種關係
8.( ) 若進口商將進口關稅完全轉嫁給零售商負擔,則此種轉嫁方式稱為 前轉
9.( ) 租稅課徵之後,會發生轉嫁的現象;如果生產者透過市場交易活動,將全部或一部分的稅負移轉給購買者負擔,稱之為 前轉
10.( ) 假設A財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垂直線,今政府對A財貨的生產者課徵一從量貨物稅,則敘述 消費者將會完全負擔此一租稅 正確
規定
1.( ) 下列有關我國「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相關規定, 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的基本所得額,必須在新臺幣200萬元以上者才適用該條例營利事業之基本所得額的稅率,最低不得低於10%個人之基本所得額的稅率為20% 錯誤
2.( ) 卡多爾(N. Kaldor)曾提出由納稅義務人每年或一定期間內申報其個人的消費總額,在規定數額內免稅,而對超過的部分課徵累進稅,此種租稅制度稱之為 綜合消費稅
3.( ) 我國公共債務法所規定之債務餘額不含 中央銀行發行國庫券
4.( ) 依目前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 營業稅 屬於國稅
5.( ) 依我國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 菸酒稅 不屬於統籌分配稅
6.( ) 依規費法的規定,下列各級政府規費主管機關中, 在中央為財政部在縣(市)為縣(市)政府在鄉(鎮、市)為鄉(鎮、市)公所 錯誤
7.( ) 依據我國「地方稅法通則」之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課徵 臨時稅課 地方稅時,應指明課徵該稅之目的,並指定用途
8.( ) 根據我國地方稅法通則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為辦理自治事項,充裕財源,得在規定範圍內,就下列 所得稅 這種國稅附加徵收之
9.( ) 根據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 使用牌照稅 這種稅收全部歸屬於地方
10.( ) 根據我國現行所得稅法規定, 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 這種扣除額並無申報金額上限之規定
稱之
結果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三個議案中,每一議案與其他兩議案進行多數決投票,結果都是一勝一敗,無法決定出最佳選擇的現象,稱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3.(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4.( ) 有關投票制度中巴累托原則(Pareto Principle)的敘述, 若所有選民皆偏好方案A勝過方案B,則結果便不應該是方案B獲選 正確
5.( ) 政府利用減稅或增加支出的方式,以化解預算盈餘,提升社會福利,此結果稱為 財政紅利(fiscal dividend)
6.( ) 若甲、乙、丙三個議案分別獲得四分之一、十分之四、三分之一的同意票,結果乙案勝出,此係採行 最高票制(plurality voting) 這種表決方式
7.( ) 若個別選民的偏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且全體選民之偏好呈現不對稱分配,則採用多數決表決結果將反映 中位數選民(median voter) 的偏好
8.( ) 假設一個社區有甲、乙、丙三位投票者,他們對(水庫、學校、道路)三種公共財偏好排序分別為甲是(1, 3, 2)、乙是(2, 1, 3)、丙是(3, 2, 1);1表示偏好順序為最高,以此類推。針對水庫及學校來投票時,則多數決的結果顯示 學校 勝出
9.( ) 選票互助(logrolling)可能會產生 有可能會提高社會福利 這種結果
社會
1.( ) 下列關於羅斯(Rawls)式的社會福利函數之敘述, 考慮經濟能力的不平等性社會應使最低福利水準的人,效用極大化使社會成員的享受機會均等 錯誤
2.( ) 公共支出計畫,透過受益者對受損者的潛在補償,而使社會淨利益增加,稱為 希克斯.卡多爾(Hicks-Kaldor)準則
3.( ) 所謂社會平衡點是指 社會無差異曲線與社會生產可能曲線的切點
4.( ) 假設社會上只有A、B二人,UA與UB分別代表其效用水準。W1,W2,W3為社會的福利水準,mm為總效用可能曲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下列敘述 c點既滿足經濟效率之條件,又能極大化社會福利 正確
5.( ) 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人,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一般乘客。當政府興建捷運完工後,乘客因為交通時間縮短且費用較低,可以增加300單位的效用;計程車司機則因為長程旅客減少使收入減少,會降低150單位的效用,試問政府興建捷運的政策對於社會福利之影響為 根據Kaldor 補償原則可得知社會福利提高
6.( ) 當社會之生產活動存在外部不經濟時,市場供需所決定之產量,較最適社會產量為 多
支出
1.(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2.( ) 下列有關政府支出的敘述, 耗源性支出是直接動用到社會資源,故其會直接反映在有效需求上移轉性支出僅是改變私人部門的購買力,其對有效需求的影響仍須視民間的邊際支出傾向而定在一般情況下,耗源性支出乘數大於移轉性支出乘數 錯誤
3.( ) 中央政府補助臺北市政府興建捷運,若臺北市支出1元時,則相對補助1元,但補助金額最高只有20億元。試問此種補助的型態,與 有條件配合封閉式(conditional, matching and closed-ended) 這種補助最為相似
4.( ) 依據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對各級政府支出之分類,關於地方政府辦理稅務、庫務、金融、公產等經費之支出屬於 財務支出
5.( ) 其他情況不變,若補助款的目的是要促使地方政府增加某項特定職能的支出,則以 無限額的計畫型配合補助款(open-ended categorical matching grants) 之效果較佳
6.( ) 政府利用減稅或增加支出的方式,以化解預算盈餘,提升社會福利,此結果稱為 財政紅利(fiscal dividend)
7.( ) 政府透過租稅減免的方式來取代直接支出,其所造成稅收損失的數額,即相當於政府實際支出的數額,這種租稅減免稱為 稅式支出
替代效果
其他
屬於
1.( ) 捐贈列舉扣除額 是屬於稅式支出(tax expenditure)的一種
2.( ) 國民住宅 屬於殊價財
3.( ) 下列 產量愈多,總成本愈少 不屬於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的特性
4.( ) 公立游泳池是屬於 擁擠性公共財 這種財貨
5.( ) 如果國家機場的保安管理係由政府委託民間公司負責,則國際機場的安全(airport security)屬於 公部門提供(public provision)但私部門生產(private production)的公共財 這種公共財
6.( ) 我國現行之統籌分配款制度是屬於 稅收分享(tax sharing)
7.( ) 我國現行的貨物稅是屬於 選擇性消費稅 這種特性
8.( ) 我國現行稅目中,屬於國稅的是 菸酒稅
9.( ) 依目前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之規定, 營業稅 屬於國稅
10.( ) 依據我國「財政收支劃分法」對各級政府支出之分類,關於地方政府辦理稅務、庫務、金融、公產等經費之支出屬於 財務支出
關係
1.( ) 一般而言,風險趨避程度與風險貼水(risk premium)的關係為 正比
2.( ) 下列關於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的敘述, 政府活動的絕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活動對國民所得的相對量隨著時間演變而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與經濟活動具有正向關係 錯誤
3.( ) 公債價格和利率變動之關係, 呈反向關係 正確
4.( )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廠商基於利潤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π)與基於社會福利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W),兩者大小關係為 Qπ<QW
5.( ) 政府對某財貨課徵消費稅後,買賣雙方負擔稅額的大小,與買賣雙方價格彈性(絕對值)的大小呈 反向關係 這種關係
6.( ) 若政府對後代子孫賦予較高關心時,其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用的社會折現率r*,與私人企業所用折現率r**的關係為 r*<r**
7.( ) 若獨占廠商採第一級差別取價時的最大利潤產量為Q*;而社會最適產量為Q**。則比較兩產量的關係, Q*=Q** 正確
價格
1.( ) 公債價格和利率變動之關係, 呈反向關係 正確
2.( ) 以下 價格(或金融性)外部性(pecuniary) 外部性不會造成無效率
3.( ) 自然獨占廠商若以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定價,則 會產生虧損虧損若由政府彌補則社會福利是增是減未定為避免虧損可以採取價格等於平均成本定價 錯誤
4.( ) 若市場需求函數為P = 100 –Q,P為價格,Q為數量,提供該財貨的平均成本AC = 300/Q,則政府獨占事業以邊際成本定價,提供數量為 100
5.( ) 根據「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每位消費者在最適公共財數量之下所面對的租稅價格等於 個別消費者享受此公共財最後一單位的邊際利益
6.( ) 假設X財貨的市場供給線是一條水平線,市場需求線是一條負斜率的直線。原先市場均衡價格是5元,均衡交易量是8單位。現若政府對該財貨的供給者課徵每單位稅額為10元的從量稅,假設稅後均衡交易量為6單位,試問以下 超額負擔10元 正確
提高
1.( ) 1970年代,提出「稅率提高反而會使政府稅收減少」經驗法則的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是 拉佛(A. Laffer)
2.(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3.( ) 納稅人常極力爭取政府支出的擴大,而忽視公共支出增加將會引起稅負提高,稱之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4.( ) 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人,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一般乘客。當政府興建捷運完工後,乘客因為交通時間縮短且費用較低,可以增加300單位的效用;計程車司機則因為長程旅客減少使收入減少,會降低150單位的效用,試問政府興建捷運的政策對於社會福利之影響為 根據Kaldor 補償原則可得知社會福利提高
5.( ) 累進稅制是指 平均稅率隨著稅基增加而提高 而言
6.( ) 當景氣蕭條時,凱因斯(J. M. Keynes)主張政府應採取 提高公共支出的規模 這種措施,以刺激景氣
所得
1.( ) 地方財政上所稱的「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是指 社區每增加1元的無條件補助,所增加的公共支出比社區所得增加1元的效果來得大
2.( )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之下,若甲有課稅所得200元,乙有課稅所得500元,而甲乙均要負擔50元的所得稅,請問敘述 此所得稅具有定額稅(lump-sum tax)的性質 正確
3.( ) 有關國民年金保險所採用的「隨收隨付」制,敘述 由目前工作人口之所得提撥目前退休者之退休金 正確
4.( )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是 對所得低於一定水準以下的個人或家庭所給予的一種補貼
5.( ) 根據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相關規定, 房屋交易所得 必須申報繳納綜合所得稅
6.( ) 假設一個人一生,可分為2期,一為工作時,一為退休以後,第1期所得為Y,而第2期則靠第1期儲蓄及其所產生之利息所得生活,且第1期消費為C1,第2期為C2;若政府對利息課徵所得稅,則就替代效果而言, 有利於第1期消費 正確
7.( ) 假設選民所得的分配與其對公共議案偏好的分配一致且皆為單峰分配。在波文模型(Bowen model)中,當所得分配為右偏(skewed to the right)分配時,則採兩兩議案簡單多數決投票所決定的公共支出水準Q*,與社會最適水準Q**間的關係為 Q*<Q**
8.( ) 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是指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支出會隨每人所得的增加而增加
投票者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下列有關公共選擇中「代議民主」的敘述, 投票者藉由選票選舉民意代表 正確
3.( ) 有關直接民主體制下「中位數投票者定理」的敘述, 議案採兩兩表決 正確
4.( ) 假設一個社區有甲、乙、丙三位投票者,他們對(水庫、學校、道路)三種公共財偏好排序分別為甲是(1, 3, 2)、乙是(2, 1, 3)、丙是(3, 2, 1);1表示偏好順序為最高,以此類推。針對水庫及學校來投票時,則多數決的結果顯示 學校 勝出
污染
水準
1.( ) 波文模型(Bowen model) 說明在所有的投票者對公共財的偏好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s)且提供公共財的邊際成本由所有的投票者平均負擔的情況下,依多數決表決結果會得到唯一且最適的公共財提供水準
2.( ) 存在外部性成本時,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為 可能大於零,也可能等於零
3.( ) 假設社會上只有A、B二人,UA與UB分別代表其效用水準。W1,W2,W3為社會的福利水準,mm為總效用可能曲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下列敘述 c點既滿足經濟效率之條件,又能極大化社會福利 正確
4.( ) 假設政府規定每一個地區每100平方公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在1噸,然而每地區每單位排放廢氣所造成的邊際外部成本都不一樣,這樣的管制方式會 造成有些地區的污染水準高於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有些地區的污染水準低於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
5.( ) 假設選民所得的分配與其對公共議案偏好的分配一致且皆為單峰分配。在波文模型(Bowen model)中,當所得分配為右偏(skewed to the right)分配時,則採兩兩議案簡單多數決投票所決定的公共支出水準Q*,與社會最適水準Q**間的關係為 Q*<Q**
廠商
1.( ) 下列有關獨占廠商之敘述 獨占廠商之產量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少獨占廠商之定價方式會產生效率損失,所以社會福利會比完全競爭市場來得低獨占廠商之定價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高 錯誤
2.( )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廠商基於利潤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π)與基於社會福利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W),兩者大小關係為 Qπ<QW
3.( ) 自然獨占廠商若以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定價,則 會產生虧損虧損若由政府彌補則社會福利是增是減未定為避免虧損可以採取價格等於平均成本定價 錯誤
4.( ) 若某一廠商的生產活動對附近居民造成污染,則以下 社會最適產出小於廠商的均衡產出 正確
超額負擔
1.( ) 在勞動固定且稅收相同的前提下,比較廣基銷售稅與比例所得稅的超額負擔,下列 兩者都不會產生超額負擔 正確
2.( ) 有關課徵貨物稅所造成超額負擔(EB)與稅率(t)的關係, EB與t的平方倍呈正相關 正確
3.( ) 政府對薪資所得課稅會造成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的發生,主要是因為 它改變了消費與休閒的相對價格
4.( ) 政府課稅所導致「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是指 民眾的福利損失超過政府課取的稅收
5.( ) 假設X財貨的市場供給線是一條水平線,市場需求線是一條負斜率的直線。原先市場均衡價格是5元,均衡交易量是8單位。現若政府對該財貨的供給者課徵每單位稅額為10元的從量稅,假設稅後均衡交易量為6單位,試問以下 超額負擔10元 正確
6.( ) 造成X無效率(X inefficiency)與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的主要原因為 前者係生產成本面造成的,後者係市場價格扭曲造成的
7.( ) 課稅所造成的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主要是因 替代效果 所引起的
減少
1.( ) 1970年代,提出「稅率提高反而會使政府稅收減少」經驗法則的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是 拉佛(A. Laffer)
2.( ) 假定其他情況不變,若政府發行公債,使利率上升,導致私部門投資減少,此種效果稱之為 排擠效果(crowding-out effect)
3.( ) 假設政府為達成減少車禍死亡率1%的目標,因此其在眾多目標相同的可行方案中,選擇執行成本最低者,此分析稱為 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4.( ) 稅式支出(tax expenditure)是指 由於稅法或特別條款中的規定,造成政府稅收減少的部分
5.( ) 稅式支出是指 政府提供租稅優惠而減少之稅收
6.( ) 當休閒為劣等財時,針對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對於代表性勞動供給者的影響為 減少勞動供給
7.( ) 當產生外部成本時,則敘述 課徵庇古稅(Pigouvian tax)可以減少過多的私人產出,但採用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則沒辦法減少私人產出 不正確
相同
1.(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2.( ) 比例稅制是指 隨著稅基的擴大,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相同且維持不變 而言
3.( ) 在生產面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不同點所反映出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 不一定都相同 這種現象
4.(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5.( )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 地方稅率較高者 這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6.( ) 在最適公共財提供數量下,敘述 此公共財帶給社會所有成員的邊際利益未必相同 正確
7.( ) 兩人在課稅前的福利水準相同,課稅後的福利水準也相同,稱為 水平的公平
社會福利
1.( ) 消費者剩餘 可以用來衡量社會福利之基準
2.( ) 下列有關獨占廠商之敘述 獨占廠商之產量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少獨占廠商之定價方式會產生效率損失,所以社會福利會比完全競爭市場來得低獨占廠商之定價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高 錯誤
3.( ) 公營事業訂定價格時,若考慮極大化社會福利,應採 邊際成本定價法(marginal cost pricing) 這種定價策略
4.( ) 有關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的敘述, 是政府結合租稅制度來實施的社會福利 正確
5.( )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廠商基於利潤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π)與基於社會福利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W),兩者大小關係為 Qπ<QW
6.( ) 自然獨占廠商若以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定價,則 會產生虧損虧損若由政府彌補則社會福利是增是減未定為避免虧損可以採取價格等於平均成本定價 錯誤
7.( ) 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人,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一般乘客。當政府興建捷運完工後,乘客因為交通時間縮短且費用較低,可以增加300單位的效用;計程車司機則因為長程旅客減少使收入減少,會降低150單位的效用,試問政府興建捷運的政策對於社會福利之影響為 根據Kaldor 補償原則可得知社會福利提高
一種
無法
1.( ) 通常無法達到決議 為一致決(unanimity rule)投票制度的主要問題
2.( ) 「一致決」(Unanimity)決策方式的問題是 常常無法達成決定
3.( ) 三個議案中,每一議案與其他兩議案進行多數決投票,結果都是一勝一敗,無法決定出最佳選擇的現象,稱為 循環多數決(cyclical majority voting)
4.( ) 為了正確評估公共投資計畫的成本與效益,當市場價格無法真實反應邊際社會利益時,應該使用 影子價格 代替市場價格
5.( ) 若由地方政府獨自提供地方公共財時, 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具有外溢效果 這種因素可能造成其無法達到符合經濟效率之最適量
6.( ) 當公共支出計畫的效益無法評估時,改以有系統地分析各種替代方案的成本,找出其中最便宜的方案,這種方式稱之為 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7.( ) 當休閒為正常財時,針對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對於勞動供給的影響為 無法確定
8.( ) 當財貨提供給某人消費之後,其他人均無法再消費該財貨的現象,稱之為 消費上的敵對性
根據
所得效果
1.( ) 一般情況下,課稅的所得效果會小於替代效果 是供給學派經濟學者的主張
2.( ) 休閒為正常財,且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 這種情形,課徵薪資所得稅不會打擊勞動者的工作意願
多數決
可能
1.(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2.( ) 民主國家議決政府支出計畫採多數決方式,一般國民可能低估其所必須負擔的租稅,而偏好政府支出增加,此現象稱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3.( ) 在一個隨收隨付(pay-as-you-go)的退休年金制度下,為維持收支相等,則 就業人口增加 這種情況可能會促使個人保費費率(或社會安全稅)調降(其他條件不變下)
4.( ) 在尼斯坎南(Niskanen)所認為的官僚可能目標中,下列 安心從事變革 與預算的大小無關
5.(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6.( ) 存在外部性成本時,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為 可能大於零,也可能等於零
7.( ) 所謂社會平衡點是指 社會無差異曲線與社會生產可能曲線的切點
8.( ) 若由地方政府獨自提供地方公共財時, 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具有外溢效果 這種因素可能造成其無法達到符合經濟效率之最適量
9.( ) 假設社會上只有A、B二人,UA與UB分別代表其效用水準。W1,W2,W3為社會的福利水準,mm為總效用可能曲線(grand utility possibility frontier)。下列敘述 c點既滿足經濟效率之條件,又能極大化社會福利 正確
問題
均衡
1.( ) 均衡時的最適規模與享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是俱樂部財(club goods)的特性
2.( ) 公共財在人數少時可由彼此協商產生具效率性之市場均衡是為 林達爾(Lindahl)均衡
3.(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4.( ) 公共財若由私人市場提供,則其均衡產出將會 小於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下的最適數量
5.( ) 若某一廠商的生產活動對附近居民造成污染,則以下 社會最適產出小於廠商的均衡產出 正確
6.( ) 假設X財貨的市場供給線是一條水平線,市場需求線是一條負斜率的直線。原先市場均衡價格是5元,均衡交易量是8單位。現若政府對該財貨的供給者課徵每單位稅額為10元的從量稅,假設稅後均衡交易量為6單位,試問以下 超額負擔10元 正確
成本效益分析
1.(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使公共投資計畫淨效益現值(present value of net benefit)為零的折現率,稱為 內部報酬率
2.(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影子價格(shadow price)是指 商品的邊際社會成本
3.( ) 多期之「成本效益分析」常須計算「現值」(present value, PV),有關現值之敘述 折現率愈高,則未來回收之現值愈低 正確
4.(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 使得一計畫的淨現值為零之折現率
5.(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效益成本比是指 效益現值除以成本現值
6.( ) 政府與民間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所用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之所以不同,是因為 政府會考慮計畫之外部性
7.( ) 若政府比民間企業更重視未來世代,則其進行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的折現率與民間的折現率相比應會: 較低
8.( ) 若政府比民間企業更重視未來世代,則其進行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的折現率與民間的折現率相比應會 較低
9.( ) 若政府對後代子孫賦予較高關心時,其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用的社會折現率r*,與私人企業所用折現率r**的關係為 r*<r**
儲蓄
1.( ) 下列有關所得稅與消費稅的敘述, 所得稅較消費稅的稅基,多出了儲蓄的部分所得稅多採累進稅率,消費稅多採比例稅率所得稅較不易轉嫁,消費稅較容易轉嫁 錯誤
2.( ) 退休效果(retirement effect)所指的是 因為社會安全制度的存在使得人們因此提早退休,並增加目前的儲蓄
3.( ) 假設一個人一生,可分為2期,一為工作時,一為退休以後,第1期所得為Y,而第2期則靠第1期儲蓄及其所產生之利息所得生活,且第1期消費為C1,第2期為C2;若政府對利息課徵所得稅,則就替代效果而言, 有利於第1期消費 正確
4.( ) 從財富替代效果(wealth substitution effect)來看,有關社會安全制度的敘述,下列 社會安全制度降低儲蓄誘因 正確
條件
影響
1.( ) 下列有關政府支出的敘述, 耗源性支出是直接動用到社會資源,故其會直接反映在有效需求上移轉性支出僅是改變私人部門的購買力,其對有效需求的影響仍須視民間的邊際支出傾向而定在一般情況下,耗源性支出乘數大於移轉性支出乘數 錯誤
2.( ) 有關投票理論中「無關選項之獨立性」(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之敘述, 選項A之參選與否不會影響選項B與選項C間之集體排序 正確
3.( ) 相對於財政政策而言,貨幣政策主要是透過貨幣供給的調節,來影響 市場利率 這一種變數
4.( ) 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人,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另一個是一般乘客。當政府興建捷運完工後,乘客因為交通時間縮短且費用較低,可以增加300單位的效用;計程車司機則因為長程旅客減少使收入減少,會降低150單位的效用,試問政府興建捷運的政策對於社會福利之影響為 根據Kaldor 補償原則可得知社會福利提高
5.( ) 當休閒為正常財時,針對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對於勞動供給的影響為 無法確定
6.( ) 當休閒為劣等財時,針對薪資所得課徵比例薪資所得稅,對於代表性勞動供給者的影響為 減少勞動供給
7.( ) 影響公共投資評估現值計算的主要因素為 折現率與期數
補貼
1.( ) 一般而言,在相同補貼支出下,為鼓勵消費受補貼的特定財貨,應採取 價格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較佳
2.( ) 下列有關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敘述, 如寇斯定理成立,意含著不需要政府以課稅或補貼方式來處理外部性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交易協調的成本要低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涉及的人數要少 錯誤
3.( )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是 對所得低於一定水準以下的個人或家庭所給予的一種補貼
4.( )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是指 對低於貧窮水準者給予補貼
折現率
1.( )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使公共投資計畫淨效益現值(present value of net benefit)為零的折現率,稱為 內部報酬率
2.( ) 多期之「成本效益分析」常須計算「現值」(present value, PV),有關現值之敘述 折現率愈高,則未來回收之現值愈低 正確
3.( ) 成本效益分析中之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 使得一計畫的淨現值為零之折現率
4.( ) 政府與民間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所用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之所以不同,是因為 政府會考慮計畫之外部性
5.( ) 若政府比民間企業更重視未來世代,則其進行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的折現率與民間的折現率相比應會: 較低
6.( ) 若政府比民間企業更重視未來世代,則其進行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的折現率與民間的折現率相比應會 較低
7.( ) 若政府對後代子孫賦予較高關心時,其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用的社會折現率r*,與私人企業所用折現率r**的關係為 r*<r**
8.( ) 影響公共投資評估現值計算的主要因素為 折現率與期數
而言
1.( ) 房屋稅 這種稅收,就納稅人而言,稅負一定會逐年遞減
2.( ) 比例稅制是指 隨著稅基的擴大,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相同且維持不變 而言
3.(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4.( ) 相對於財政政策而言,貨幣政策主要是透過貨幣供給的調節,來影響 市場利率 這一種變數
5.( ) 假設一個人一生,可分為2期,一為工作時,一為退休以後,第1期所得為Y,而第2期則靠第1期儲蓄及其所產生之利息所得生活,且第1期消費為C1,第2期為C2;若政府對利息課徵所得稅,則就替代效果而言, 有利於第1期消費 正確
6.( ) 累進稅制是指 平均稅率隨著稅基增加而提高 而言
7.( ) 就具自然獨占性質的公營事業而言,敘述 若採用邊際成本定價法,則將產生最大的社會福利水準,但有虧損發生 正確
公共投資
稅率
1.( ) 稅基的稅率彈性為負,且其絕對值較大的地方稅 這種性質之地方稅的課徵,較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之間的「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2.( ) 1970年代,提出「稅率提高反而會使政府稅收減少」經驗法則的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是 拉佛(A. Laffer)
3.( ) 下列有關所得稅與消費稅的敘述, 所得稅較消費稅的稅基,多出了儲蓄的部分所得稅多採累進稅率,消費稅多採比例稅率所得稅較不易轉嫁,消費稅較容易轉嫁 錯誤
4.( ) 比例稅制是指 隨著稅基的擴大,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相同且維持不變 而言
5.( ) 卡多爾(N. Kaldor)所主張的支出稅(expenditure tax)(或稱綜合消費稅),不具有 採比例稅率 這種性質
6.( ) 如果已婚婦女的勞動供給彈性大於未婚婦女的勞動供給彈性,則敘述 依最適租稅理論,已婚婦女應該比未婚婦女被課徵較低的稅率 正確
貨物稅
1.( ) 有關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之敘述, 其財源包括所得稅、貨物稅等,且由財政部掌管 正確
2.( ) 有關財產稅歸宿之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的敘述,下列 財產稅具有貨物稅性質,且房屋稅具累退性 正確
3.( ) 有關課徵貨物稅所造成超額負擔(EB)與稅率(t)的關係, EB與t的平方倍呈正相關 正確
4.( ) 我國現行的貨物稅是屬於 選擇性消費稅 這種特性
5.(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產量
1.( ) 下列有關獨占廠商之敘述 獨占廠商之產量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少獨占廠商之定價方式會產生效率損失,所以社會福利會比完全競爭市場來得低獨占廠商之定價通常比完全競爭來得高 錯誤
2.( ) 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廠商基於利潤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π)與基於社會福利極大化所決定的產量(QW),兩者大小關係為 Qπ<QW
3.( ) 若獨占廠商採第一級差別取價時的最大利潤產量為Q*;而社會最適產量為Q**。則比較兩產量的關係, Q*=Q** 正確
採用
1.( ) 有關國民年金保險所採用的「隨收隨付」制,敘述 由目前工作人口之所得提撥目前退休者之退休金 正確
2.( ) 為比較不同期的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之計畫,常採用 比較折現後的現金流入淨額 這種方法
3.( ) 若中央政府考量地方政府財政能力、財政需要等因素,給予地方政府補助金,應採用 公式補助 這種補助方式
4.( ) 若政府對後代子孫賦予較高關心時,其成本效益分析所採用的社會折現率r*,與私人企業所用折現率r**的關係為 r*<r**
5.( ) 若個別選民的偏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且全體選民之偏好呈現不對稱分配,則採用多數決表決結果將反映 中位數選民(median voter) 的偏好
6.( ) 就具自然獨占性質的公營事業而言,敘述 若採用邊際成本定價法,則將產生最大的社會福利水準,但有虧損發生 正確
個人
降低
相等
1.( ) 主張政府課徵租稅,應使每人因繳納租稅而損失的效用相等的學說為 相等絕對犧牲(equal absolute sacrifice)
2.( ) 在一個隨收隨付(pay-as-you-go)的退休年金制度下,為維持收支相等,則 就業人口增加 這種情況可能會促使個人保費費率(或社會安全稅)調降(其他條件不變下)
3.( ) 在交易效率之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的任一點,具有 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MRS)皆相等 這種特性
政府支出
決定
1.( ) 均衡時的最適規模與享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是俱樂部財(club goods)的特性
2.( ) 俱樂部財(club goods) 財貨,其最適數量及最適使用人數須同時決定
3.( ) 「一致決」(Unanimity)決策方式的問題是 常常無法達成決定
4.(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5.( ) 公共財數量若是由眾人用簡單多數決(simple majority voting)的方式決定,則 其結果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社會最適量 正確
6.( ) 以MBi表示增加公共財消費所帶給個人i的邊際利益,MSC表示增加公共財提供的邊際社會成本,在部分均衡下決定最適公共財數量的邊際條件是 MB1+MB2+……+MBn=MSC
7.( ) 有關俱樂部財(club goods)最適提供量的決定,敘述 俱樂部財的規模與會員人數同時決定 正確
8.( ) 決定公共財最適提供量的條件通常被稱為 薩繆爾遜(P. Samuelson)條件
每人
1.( ) 下列對「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所決定之最適公共財數量的敘述 每人依受益原則分攤公共財的提供成本每人所消費的公共財數量均相同每人均同意此公共財的提供數量 錯誤
2.( ) 主張政府課徵租稅,應使每人因繳納租稅而損失的效用相等的學說為 相等絕對犧牲(equal absolute sacrifice)
3.( ) 在社會的最適數量下,敘述 對私有財而言,每人消費的數量可能不同;而對公共財而言,每人消費數量卻相同 正確
4.( ) 在相同每人公共支出的前提下,若中央政府想改善各地區財政餘利(fiscal residuum)的差異,應對下列 地方稅率較高者 這種地方政府給予補助
5.( ) 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是指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公共支出會隨每人所得的增加而增加
曲線
1.( ) 公共財的邊際社會利益曲線(marginal social benefit curve)等於 個人邊際利益曲線的垂直加總
2.( ) 生產可能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與下列 生產面的契約曲線 具有相同的意涵
3.( ) 在生產面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不同點所反映出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 不一定都相同 這種現象
4.( ) 在交易效率之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的任一點,具有 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MRS)皆相等 這種特性
5.( ) 在求公共財的社會總需求曲線時,「垂直加總」個別消費者需求曲線的意義是指 在某一既定的數量之下,每位消費者願付價格的加總
6.( ) 假設A財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垂直線,今政府對A財貨的生產者課徵一從量貨物稅,則敘述 消費者將會完全負擔此一租稅 正確
現行
比例
邊際
1.( ) 下列有關政府支出的敘述, 耗源性支出是直接動用到社會資源,故其會直接反映在有效需求上移轉性支出僅是改變私人部門的購買力,其對有效需求的影響仍須視民間的邊際支出傾向而定在一般情況下,耗源性支出乘數大於移轉性支出乘數 錯誤
2.(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3.( ) 公共財的邊際社會利益曲線(marginal social benefit curve)等於 個人邊際利益曲線的垂直加總
4.( ) 以MBi表示增加公共財消費所帶給個人i的邊際利益,MSC表示增加公共財提供的邊際社會成本,在部分均衡下決定最適公共財數量的邊際條件是 MB1+MB2+……+MBn=MSC
5.( ) 為了正確評估公共投資計畫的成本與效益,當市場價格無法真實反應邊際社會利益時,應該使用 影子價格 代替市場價格
6.( ) 若要以皮古稅(Pigouvian tax)解決污染所造成的不效率,則其單位稅額應為: 最適污染量下之邊際污染成本
遺產稅
1.( ) 有關遺產稅和贈與稅的配合實施, 若遺產稅採分遺產稅制,則贈與稅就須採分贈與稅制 搭配實施的方式較合適
2.( ) 為了避免納稅義務人生前轉移財產以規避死後的遺產稅,特別設計 贈與稅 租稅來輔助遺產稅
消費者
1.( ) 下表顯示經濟體系內之消費者(甲、乙、丙及其他)欣賞戶外音樂會所產生之邊際利益(MB),會隨著表演次數不同而有所變動;假設戶外音樂會為純公共財(pure public goods)且其邊際生產成本固定為$1,000,則戶外音樂會最適之提供數量為 0
2.( ) 在交易效率之契約曲線(contract curve)上的任一點,具有 任何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MRS)皆相等 這種特性
3.( ) 根據「林達爾模型(Lindahl Model)」,每位消費者在最適公共財數量之下所面對的租稅價格等於 個別消費者享受此公共財最後一單位的邊際利益
4.( ) 假設A財貨的市場需求曲線為一垂直線,今政府對A財貨的生產者課徵一從量貨物稅,則敘述 消費者將會完全負擔此一租稅 正確
地區
生產
外部性
1.( ) 外部性要容易明確的被界定 是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成立的要件
2.( ) 下列有關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敘述, 如寇斯定理成立,意含著不需要政府以課稅或補貼方式來處理外部性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交易協調的成本要低寇斯定理要成立,通常涉及的人數要少 錯誤
3.( ) 以下 價格(或金融性)外部性(pecuniary) 外部性不會造成無效率
4.( ) 因位置性的外部性,所造成的經濟個體間相互競爭的行為稱之為 軍備競賽(arm race)
5.( ) 存在外部性成本時,最有效率的污染水準為 可能大於零,也可能等於零
6.( ) 有關資源配置不效率的實質外部性,敘述 未反映於市場價格中 正確
可以
稅負
1.( ) 房屋稅 這種稅收,就納稅人而言,稅負一定會逐年遞減
2.( ) 比較單一稅率的廣基消費稅(T_C)與累進稅率的所得稅(T_I), T_C符合普遍課徵的性質T_C易產生稅負累退性T_I之稅務行政成本較高 錯誤
3.( ) 政府若要提高貨物稅的租稅收入,而且使生產者負擔較多的稅負,則貨物稅的課徵對象是 需求為有彈性但供給為無彈性之貨物
4.( ) 政府課稅經轉嫁後之稅負的最終承擔者稱為 經濟歸宿
5.( ) 租稅課徵之後,會發生轉嫁的現象;如果生產者透過市場交易活動,將全部或一部分的稅負移轉給購買者負擔,稱之為 前轉
6.( ) 納稅人常極力爭取政府支出的擴大,而忽視公共支出增加將會引起稅負提高,稱之為 財政幻覺(fiscal illusion)
主要
大於
選民
1.( ) 中位數選民定理在 選民為單峰偏好 條件下成立
2.( ) 有關投票制度中巴累托原則(Pareto Principle)的敘述, 若所有選民皆偏好方案A勝過方案B,則結果便不應該是方案B獲選 正確
3.( ) 若個別選民的偏好是單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且全體選民之偏好呈現不對稱分配,則採用多數決表決結果將反映 中位數選民(median voter) 的偏好
影子價格
準則
評估
1.( ) 有關零基預算(ZBB)與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PBS)之敘述,下列 ZBB強調以「效能、產出」為評估基礎ZBB對以往年度延續之計畫每年均重新評估PPBS重視長期、總體目標之規劃 錯誤
2.( ) 就效率而言,在評估政府投資計畫的成本效益時,對金融效益、無形效益應分別 前者不須納入評估、後者須納入評估
3.( ) 評估公共投資計畫可行性,最有用的工具是 成本效益分析
4.( ) 當公共支出計畫的效益無法評估時,改以有系統地分析各種替代方案的成本,找出其中最便宜的方案,這種方式稱之為 成本有效性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稅額
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