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行政學大意 證照專業知識測驗
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 專業證照基本知識測驗
關鍵字分類 科目: 初等行政學大意
是非題- 正確的打(O) 錯誤的打(X)
組織
1.( ) 人格尊重 是從霍桑實驗結果所得到對組織員工效率提升所強調的重點
2.( ) 組織生態學 這種理論認為組織並非自給自足的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複雜的生態體系中,與其他組織發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3.( ) 「同心圓型」(concentric circle)的組織結構,主要強調組織的 溝通民主 這種特質
4.( )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特性的描述, 組織收入主要依賴募款,而非績效利潤為公共利益服務是一種志願性的組織 錯誤
5.( ) 任何組織皆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但它卻不必對所有的環境因素都加以反應,它也無法如此做,因為它只需選擇對其決策與運作特別有關因素來加以反應即可,這些因素就是特定環境因素, 服務對象 為特定環境因素
6.( ) 有關「科層體制」(bureaucratic model)組織的敘述中,下列 是韋伯(Max Weber)認為最理想的組織形式 組織特色是專業分工 為今日大型組織結構設計的現代意涵 錯誤
7.( ) 行為科學在行政學的應用上有許多缺失, 過份注重外在環境對組織內部人員的影響 並非其缺失
8.( ) 法務部為辦理廉能政策規劃,執行反貪、防貪及肅貪業務,特設 廉政署 這種組織
9.( ) 將組織內部類似的活動,歸類而形成一個單位的做法,是依據 功能 這種原則進行部門劃分
10.( ) 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間所建立的一種相互關係的模式,通常稱為 組織結構
這種
政府
1.( ) 人事工作毋須往來協調,較能解決機關問題 不屬於政府人事行政體制部外制的主要優點
2.( )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請問此敘述所指的是 單一制 這種府際關係類型
3.( )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稱為 補助款
4.( )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從「大有為」轉變為「小而美」,公共服務的提供也被認為需要考量市場機能效益, 意識型態的改變 最能符合上述內容之描述
5.( ) 行政院為提升政府整體績效,積極推動行政院之組織再造工作;該項政府改造工程係依所謂「四化」策略予以推動。請問 企業化 不屬於「四化」策略之內容
6.( ) 政府不直接為民眾提供服務,而委由民間企業或非營利機構提供直接服務,將使得國家成為 空洞國家 這種國家
7.( ) 政府推動公共(眾)關係時,通常將公共關係的客體,區分為內、外兩類公眾或顧客。試問 政府公務人員 屬於所謂的「內部公眾」
8.( ) 為了避免和預防公務人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目前政府已經制定有關這些利益衝突與迴避的相關法律,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 不在此列
9.( ) 現代政府要扮演3R角色, 改革現有弊端(Reform) 不在3R之內
10.( ) 歐斯本和蓋伯勒(David Osborne & Ted Gaebler)於《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專書中,主張政府應以遠見治理國家,事先預防重於事後彌補,此一原則稱之為 前瞻性的政府
屬於
1.( ) 工作內涵 屬於激勵保健理論的「激勵因素」
2.( ) 順適作用 屬於非正式組織的負功能
3.( ) 「代表性科層體制」是屬於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4.( )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機制是屬於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5.( ) 民主國家立法機關強調展現「看守荷包權」,這是屬於對行政機關責任的 政治監督 這種監督
6.( ) 因組織結構而發生之上行與下行溝通,屬於 正式溝通 類型的溝通
7.( ) 行政首長喜歡增加用人以顯示權威並建立王國,此屬於 白京生定律 這種組織病象
8.( ) 我國許多社會福利政策,如老農津貼等是屬於 顧客型 這種政策政治類型
9.( ) 政府推動公共(眾)關係時,通常將公共關係的客體,區分為內、外兩類公眾或顧客。試問 政府公務人員 屬於所謂的「內部公眾」
10.( ) 政府預算書項目在反映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與主張是否受到政府重視,這是屬於預算形式的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政策
1.( ) 政治性決策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的理性程度最低
2.( ) 公共服務人員應經常與民眾對話,以澄清政策的價值、發現政策的瑕疵、傾聽並反應民眾的需求。這是公共服務人員應具備的 審慎回應公民的需求 這種倫理修為
3.( ) 有關政務官與事務官之比較, 政務官因特定政治條件而任職及去職,事務官是依法進用的公務員 政務官負責政策決定或政務領導,事務官從事法律與政策的執行 政務官與政治才能相關,事務官須具專業才能 錯誤
4.( ) 有關政策評估類型的闡釋, 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中的政策方案衡量其實際成果 總合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結束後的政策予以整體評估 虛擬評估(pseudo-evaluation)是應用描述性方法產出具有信效度的政策品質資訊 錯誤
5.( ) 有關溫特(S.Winter)所提出的一般政策「規劃過程/執行成果」模式, 自變項為政策規劃與立法過程,例如利害關係團體間的衝突程度 中介變項可為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因素,例如基層官僚行為 政策標的團體的反應與行為也是此模式的中介變項之一 錯誤
6.( ) 政府推動網路報稅政策,執行結果以有多少民眾下載並使用網路報稅軟體來呈現,屬於 產出評估 這種政策評估
7.( ) 政府機關對某標的人口的活動僅能作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是屬下列 自我管制性政策 這種的政策類型
8.( ) 政策方案執行後,對標的群體產生有形的或無形的、預期的或非預期影響的評估,係指 影響評估 這種評估
9.( ) 政策評估係對政策行動價值與政策方案成敗,做一審慎判斷的過程。關於政策評估功能的描述,一般而言不包含 蒐集資訊美化政策掩飾缺失
10.( ) 基層官僚(street level bureaucrats)是政策執行階段的關鍵環節之一, 李普斯基(M.Lipsky)1980年代的著作引發學界對於基層官僚的關注 基層官僚通常擁有某種程度的裁量權,因此可以影響政策執行 政策標的團體與基層官僚的互動是政策執行的基礎 錯誤
途徑
1.( ) 文化途徑 研究公共行政的途徑,最能夠解釋「平坦式的管理層級」(flattened management hierarchies),也就是僅有很少監控層級的組織結構
2.( ) 政治性決策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的理性程度最低
3.( ) 理性廣博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具有最高的理性
4.( ) 「公民參與」係屬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課責方式
5.( ) 「代表性科層體制」是屬於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6.( ) 「行政監察員」(ombudsman)乃是歐美國家廉潔政府的重要制度設計。從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此乃屬於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類型的途徑
7.( )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機制是屬於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8.( ) 以行政機關為主體,公務員勇於向外界揭發機關弊端,係屬 內部非正式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
9.( ) 以系統途徑研究公共政策,其中的轉換過程,常被比喻為 黑箱
10.( ) 行政責任的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不包括 行政監察官
機關
1.( ) 人事工作毋須往來協調,較能解決機關問題 不屬於政府人事行政體制部外制的主要優點
2.( ) 審計制度 係透過行政機關以外機關所進行的帳目事後檢查,期有監督之功能
3.( ) 下列有關公眾關係的敘述 公眾關係的前提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消極的目的,乃是消除公眾對本機關之誤會、指摘與攻擊 錯誤
4.( ) 中央總機關為服務各地人民,在各地分設業務機關,此被稱之為 派出機關
5.( ) 公務員懲戒法對公務員的停職分為二種,其中「公務員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者、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或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徒刑之宣告並在執行中者之任何一款情形,任職機關應即停止其職務」,是指下列 當然停職 這種停職
6.( ) 危機在本質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若我們發現「機關對外在環境不甚了解,因此無法掌握動態變化」。此一描述應屬於 危機狀態的不確定
7.(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8.(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非依法兼任公營事業機關或公司代表官股之董事,應先 停職
9.(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內部單位 不列入機關組織法規定事項
10.( ) 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改制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其機關屬性係屬 幕僚型機關
公務人員
1.( ) 「公務人員應以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為依歸,摒棄偏私與壓力,確實推動行政工作」,此主要為 人民至上原則 這種行政中立原則之表現
2.( ) 下列有關品位分類制度之敘述, 主要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以資格地位高低為分類基礎 人員晉升幅度與範圍較大 錯誤
3.( ) 公務人員各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給與,係指 本俸
4.( ) 公務人員年終考績列丙等的獎懲是 留原俸級
5.( ) 公務人員倫理行為對憲政運作可以承擔一些角色責任, 應規避立法部門的政策合法化議題 不在其中
6.( ) 有關全球化下公共行政系統本質的轉變, 須能掌握並善用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的連結 須透過文官訓練加強個別公務人員的危機管理能力 須建立快速適應與學習創新的行政體系 錯誤
7.( ) 我國公務人員官等分為 三種 種
8.( ) 政府推動公共(眾)關係時,通常將公共關係的客體,區分為內、外兩類公眾或顧客。試問 政府公務人員 屬於所謂的「內部公眾」
9.( ) 為了避免和預防公務人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目前政府已經制定有關這些利益衝突與迴避的相關法律,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 不在此列
10.( ) 若干公務倫理旨在訂定公務人員行為操守準則和相關法規,以防杜違反倫理行為之產生,這些公務倫理措施稱為 消極性的倫理作為
學者
1.( ) 「行政機關具有政策影響力,雖是彌補縫合相關政治制度所移出的權力漏洞,但是並不能獨占或篡奪政策功能,而是在政策過程中扮演一個策略性角色」。學者盧爾克(F. E. Rourke)將行政機關此一權力關係的策略性角色形容為 否決團體
2.(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3.( ) 行政學者古立克(L. H. Gulick)創造一個“POSDCORB”的字來說明行政,其中「P」、「CO」分別代表的意思為 P:
4.( ) 依據心理學者馬師婁(A. H.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請問民眾對於健康保險與退休制度的需求,應屬於 安全 這種層次的需求
5.( ) 針對新公共管理的主張,提出我們不應是「再造政府」,而應是「再發現政府」,並提出十個再發現政府的原則與十個再造政府原則相抗衡的學者是 顧塞爾(G. T.Goodsell)
6.( ) 現代學者對政府腐化的定義非常分歧,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定義,下列 腐化是公務員道德上存有瑕疵的行為腐化是公務員為求私利而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腐化是一種供需均衡的商業行為 錯誤
7.( ) 學者中被稱為行政學之父的是 威爾遜(W. Wilson)
8.( ) 學者卡普蘭(A. Kaplan)提出政策規劃七項原則,其中強調從事政策規劃時,應考慮儘量使受益人數增加,使利益普及於一般人,此稱之為 分配普遍原則
9.( ) 學者何茲柏格(F. Herzberg)曾提出「激勵保健理論」, 成就與賞識 屬於「激勵因素」
10.( ) 學者哈理生(Albert Harrison)將組織文化分為四類, 人員取向的組織文化 類型最重視關懷、互助與體恤等價值
一種
強調
1.( ) 公平理論 不屬於強調內容的激勵理論範疇
2.( ) 期望理論 屬於強調過程的激勵理論範疇
3.( ) 「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以 專業主義 這種主義取向來詮釋公共行政人員的角色內涵
4.( ) 下列對於「目標管理」之說法, 是一種強調「參與管理」的方法是一種重視人性、團隊建立的管理方法可適用於公、私組織 錯誤
5.( ) 下列 強調社會現象應然面的研究 並非行政學修正理論時期產生的背景
6.( ) 下列 轉換型領導 領導理論,強調從價值面、人性面、文化面、社會面來討論領導的現象
7.( ) 有關「策略規劃」的概念,下列 策略規劃涉及分析組織所面臨的內、外在環境 策略規劃強調規劃力 策略規劃階段首先必須先瞭解組織目前的使命 錯誤
8.( ) 艾爾莫(R. Elmore)提出「由後推進的政策執行策略」(Backward Mapping),其主要意涵不包含 強調由上而下的政策執行
9.( ) 組織如果較強調威權及層級隸屬關係,這類型的組織結構有 強調垂直分化 這種傾向
10.( ) 當代災害治理的過程相當強調網絡治理與協力的特性, 行為者網絡具多樣性 行為者間重視合作關係與信任 行為者間重視資訊共享 錯誤
行政
1.( ) 行政 是「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所強調的治理第四權
2.( ) 「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這是 管理觀點 觀點的行政定義
3.( ) 下列關於公共行政的說明, 在效率與正義之間相互擺盪大有為政府強調福利國的行政理念小而能政府重視政府競爭力的行政理念 錯誤
4.( ) 以向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施加壓力的方式,作為爭取成員利益的組織,稱之為 利益團體
5.(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6.( ) 有關全球化下公共行政系統本質的轉變, 須能掌握並善用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的連結 須透過文官訓練加強個別公務人員的危機管理能力 須建立快速適應與學習創新的行政體系 錯誤
7.( ) 行政院所屬部會一級機關,係以 首長制 這種組織設計型態居多
8.( ) 行政學理論從傳統到當代的演變過程, 傳統理論重視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 當代理論漸漸重視團隊與群眾智慧 許多公務員想在奉獻與參與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錯誤
9.(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10.( ) 威爾遜(W. Wilson)於1887年發表「行政的研究」,其重要論點為 行政與政治分離
稱為
1.( ) 一般而言,有形的產出除以有形的投入(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的商數,或成本與利益之間的比率,稱為 效率
2.(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並以媒體為常見外漏對象,其次為議會、檢調或上級機關,而作此行為者,稱為 揭弊者
3.( ) 在常見的廣義公文書當中,屬員對長官就其職掌或經辦事項有所陳請時所用者,稱為 簽呈
4.( ) 決策者對每一可行方案的未來報酬(利益),是以最保守的數值(所謂小)來估計,從而選出其中最大報酬的那一個方案,此決策準則稱為 悲觀準則
5.( ) 依米契爾(R. Michels)之見,機關組織規模越大,領導階層的權力就越大,部屬的權力就越小,這種趨勢稱為 寡頭鐵律的病象
6.( ) 政府為提供失業者或老年人社會安全、保險與醫療救助等服務,所課予的一種稅收,稱為 社會安全與福利捐
7.( ) 某公務人員將遵守法規視為最主要目的,而忽略為民服務這一更重要的目的,這種現象稱為 目標錯置
8.( ) 針對消除行政文化、行政結構及行政程序上的不合理,以提高行政效能,此在學術的用語上,稱為 行政發展
9.( ) 常被稱為T團體(T-Group)訓練法的組織發展訓練模式為 敏感性訓練法
10.( ) 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間所建立的一種相互關係的模式,通常稱為 組織結構
權力
1.( ) 正當的權力 這種權力的基礎是建立在追隨者內化的價值,使他們相信有權者具有影響力
2.( ) 「行政機關具有政策影響力,雖是彌補縫合相關政治制度所移出的權力漏洞,但是並不能獨占或篡奪政策功能,而是在政策過程中扮演一個策略性角色」。學者盧爾克(F. E. Rourke)將行政機關此一權力關係的策略性角色形容為 否決團體
3.( ) 「機關首長的機要秘書,因隨時能夠接近首長影響決策,因而具有組織權力的基礎」,上述為 關聯權力 這種組織權力或影響力的呈現
4.( ) 在組織內因某人於學識、能力、做人處事等方面的優異表現,使眾人願以他為學習榜樣,所以他就由此產生 參照權力 這種權力
5.( ) 有關組織結構「垂直分化」的敘述,下列 垂直分化是以層級節制體系為代表 涉及組織活動所具權力的大小 和控制幅度有相關性 錯誤
6.( ) 艾尊尼(A. Etzioni)認為,為確保組織成員對上級的順從程度,機關首長應該掌握三種權力,下列 強制權力 獎勵權力 規範權力 錯誤
7.( ) 行政機關在政策產出過程的政策影響力可以彌補政治制度的權力漏洞,此一權力漏洞不包含 官僚體系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
8.( ) 行政機關機要人員往往被視為具有權力,這種權力最主要是源於 關聯 這種權力基礎
9.( ) 依米契爾(R. Michels)之見,機關組織規模越大,領導階層的權力就越大,部屬的權力就越小,這種趨勢稱為 寡頭鐵律的病象
10.( ) 首長的機要人員,其職位未必很高,但是機關內部上下主管或員工都避免得罪他(她)。這個現象顯示出機要人員擁有 關聯權力 這種權力
依據
1.( ) 邦聯 這種府際關係的類型是依據條約,而非依據憲法而成
2.( )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 工作性質 這種區分原則
3.( ) 以即時通訊軟體作為行政溝通工具應有所規範。 針對軟體安裝與設定,應先進行密碼設定及管理,並就裝置進行相關安全環境設定 依據不同公務需求成立各類群組,由群組管理者本於管理權限進行群組加入或退出之審核 針對非屬機敏性之公文檔案傳遞,應同時注意符合公文公開作業原則等規定 錯誤
4.( ) 有關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的意涵與應用, 透過不同政策方案間的辯論以爭取支持 立論理由意指支持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駁斥理由意指反對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錯誤
5.( ) 邦聯制是依據 條約 結合而成
6.(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內部單位 不列入機關組織法規定事項
7.( )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有關法律的定名,下列 法條例通則 錯誤
8.( ) 依據公務員服務法第22-1條規定,離職公務員違反本法第14-1條者(按為違反禁止旋轉門條款),其處罰之方式為 刑罰
9.( ) 依據心理學者馬師婁(A. H.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請問民眾對於健康保險與退休制度的需求,應屬於 安全 這種層次的需求
10.( ) 依據比特(B.J.Bitter)等人的分類, 消費合作社 屬於「互益類」(mutualbenefit)的非營利組織
主要
1.( ) 主張出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並非「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論點
2.( ) 「公務人員應以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為依歸,摒棄偏私與壓力,確實推動行政工作」,此主要為 人民至上原則 這種行政中立原則之表現
3.( )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 工作性質 這種區分原則
4.( ) 下列有關品位分類制度之敘述, 主要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以資格地位高低為分類基礎 人員晉升幅度與範圍較大 錯誤
5.( ) 下列 規範公務人員修習行政中立與倫理相關法制 不是西方主要國家為落實行政中立理念常用的制度
6.(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7.( ) 有關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的概念與意義, 政策規劃必須以經過認定的公共問題為標的 政策規劃以選擇為主要取向,包括問題、資料、方案等 政策規劃採變革取向,強調改善或解決公共問題 錯誤
8.( ) 依據羅聖朋(D. Rosenbloom)的見解,透視公共組織設計有三種主要途徑, 生態 不在其中
9.( )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主要係指危機的 雙面效果 這種特性
10.( ) 從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來看,為確保公務人員依法行政,係對其作 規範其政治參與活動 這種主要規範
政治
1.( ) 代表性 為公共行政政治研究途徑所強調的價值
2.( ) 政治監督 這種課責方式,是強調在公部門之外,發展一套可以課責行政機關的機制
3.( ) 以政府機關公眾關係的目標而言,下列 宣揚政令確立政策方向促進政治和諧 錯誤
4.( ) 功績原則的內涵不包括 政治任用
5.( ) 民主國家立法機關強調展現「看守荷包權」,這是屬於對行政機關責任的 政治監督 這種監督
6.(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7.( ) 有關政務官與事務官之比較, 政務官因特定政治條件而任職及去職,事務官是依法進用的公務員 政務官負責政策決定或政務領導,事務官從事法律與政策的執行 政務官與政治才能相關,事務官須具專業才能 錯誤
8.(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9.( ) 我國許多社會福利政策,如老農津貼等是屬於 顧客型 這種政策政治類型
10.( ) 威爾遜(W. Wilson)於1887年發表「行政的研究」,其重要論點為 行政與政治分離
原則
1.( ) 「公務人員應以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為依歸,摒棄偏私與壓力,確實推動行政工作」,此主要為 人民至上原則 這種行政中立原則之表現
2.( )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若以這句成語來描述推展公共關係的原則, 平時發展 正確
3.( )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 工作性質 這種區分原則
4.( ) 以即時通訊軟體作為行政溝通工具應有所規範。 針對軟體安裝與設定,應先進行密碼設定及管理,並就裝置進行相關安全環境設定 依據不同公務需求成立各類群組,由群組管理者本於管理權限進行群組加入或退出之審核 針對非屬機敏性之公文檔案傳遞,應同時注意符合公文公開作業原則等規定 錯誤
5.( ) 功績原則的內涵不包括 政治任用
6.( ) 政府財務行政強調的原則之一為「為防止政府濫用公帑,規定政府金錢收入與支出的詳盡手續」,這是指財務行政的 行政控制 這種目的
7.( ) 政府機關對某標的人口的活動僅能作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是屬下列 自我管制性政策 這種的政策類型
8.( ) 政策規劃時,應考慮盡量使受益者擴大,使政策利益普及於一般人而非侷限於少數人,此為政策規劃的 分配普遍原則 這種原則
9.( ) 美國於1978年,由國會通過的 文官改革法 這種法載明了功績制的九項原則
10.( ) 針對新公共管理的主張,提出我們不應是「再造政府」,而應是「再發現政府」,並提出十個再發現政府的原則與十個再造政府原則相抗衡的學者是 顧塞爾(G. T.Goodsell)
公務員
1.( )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請問以這句話來分析對行政權力的控制,應屬於 公民控制
2.( )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並以媒體為常見外漏對象,其次為議會、檢調或上級機關,而作此行為者,稱為 揭弊者
3.( ) 公務員懲戒法對公務員的停職分為二種,其中「公務員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者、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或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徒刑之宣告並在執行中者之任何一款情形,任職機關應即停止其職務」,是指下列 當然停職 這種停職
4.( ) 以行政機關為主體,公務員勇於向外界揭發機關弊端,係屬 內部非正式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
5.( ) 有關政務官與事務官之比較, 政務官因特定政治條件而任職及去職,事務官是依法進用的公務員 政務官負責政策決定或政務領導,事務官從事法律與政策的執行 政務官與政治才能相關,事務官須具專業才能 錯誤
6.( ) 行政學理論從傳統到當代的演變過程, 傳統理論重視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 當代理論漸漸重視團隊與群眾智慧 許多公務員想在奉獻與參與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錯誤
7.(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8.(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非依法兼任公營事業機關或公司代表官股之董事,應先 停職
9.(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離職後對於機密事件之保密義務為 離職後終生仍不可洩漏
10.(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有關公務員與長官之關係, 主管長官與兼管長官同時所發之命令,以主管長官之命令為準 最正確
人員
1.( ) 人員之間少互動 不屬於專案組織的特性
2.( ) 功能研究法 領導的研究方法特別重視組織人員的專門技術
3.( ) 「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以 專業主義 這種主義取向來詮釋公共行政人員的角色內涵
4.( ) 下列有關品位分類制度之敘述, 主要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以資格地位高低為分類基礎 人員晉升幅度與範圍較大 錯誤
5.( ) 下列對於專案組織的說明, 臨時性動態組織可消除部門間的本位主義人員主要自各功能部門借調而來 錯誤
6.( ) 下列關於審計制度功能的敘述, 解除行政機關相關人員財務收支的責任糾正財務行政人員會計事務處理之錯誤提供行政機關制訂施政方針的參考資料 錯誤
7.( ) 凡要求行政人員不介入政治過程,於執行職務時,本於法律的超然立場,一律平等對待任何相關的個人或團體,這樣的思維稱之為 行政中立主義
8.( ) 公共服務人員應經常與民眾對話,以澄清政策的價值、發現政策的瑕疵、傾聽並反應民眾的需求。這是公共服務人員應具備的 審慎回應公民的需求 這種倫理修為
9.( ) 公務人員各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給與,係指 本俸
10.( ) 行政機關機要人員往往被視為具有權力,這種權力最主要是源於 關聯 這種權力基礎
稱之
我國
1.( ) 內政部 是我國災害防救法的中央主管機關
2.( ) 功能分部化與地區分部化 這種組合,最能說明我國外交部的組織分部化模式
3.( ) 下列對於我國地方政府的描述, 桃園市為最新改制的直轄市 鄉(鎮、市)為我國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可辦理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錯誤
4.( ) 在我國司法系統中,得以判決制衡行政部門者,不包括下列 法務部 在內
5.( ) 有關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敘述, 負責辦理行政院人事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 正確
6.( ) 我國中央至地方行政機關的政風機構之最高主管機關係 法務部
7.( ) 我國公務人員官等分為 三種 種
8.( ) 我國目前地方政府及地方自治的施行,係依照 地方制度法 這種法律規範
9.( ) 我國各級行政機關現行之人事制度,屬於 官等職等並立制度 這種制度
10.( ) 我國政府目前會計年度開始月份為 元月 月
方式
1.( ) 政治監督 這種課責方式,是強調在公部門之外,發展一套可以課責行政機關的機制
2.( ) 「公民參與」係屬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課責方式
3.( ) 「透過志工活動來取代或補充政府機關的運作」,這是指 合產 這種民營化的方式
4.( ) 一般而言,地方縣市政府最常見的分部化方式是 功能分部化
5.( ) 公民個人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 請願 具有法律性意義
6.( ) 以向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施加壓力的方式,作為爭取成員利益的組織,稱之為 利益團體
7.( ) 我國現行課責方式中有一項法律懲處方式, 考績責任 不屬於法律懲處方式的內涵
8.( ) 依據公務員服務法第22-1條規定,離職公務員違反本法第14-1條者(按為違反禁止旋轉門條款),其處罰之方式為 刑罰
9.( ) 政府機關對某標的人口的活動僅能作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是屬下列 自我管制性政策 這種的政策類型
10.( ) 某位市民發現某市議員對該市長的影響力最大,於是他向該議員進行遊說,希望透過該議員去影響市長的決定,此種遊說方式最接近 半直接遊說
類型
1.( ) 邦聯 這種府際關係的類型是依據條約,而非依據憲法而成
2.( ) 設置美國高級文官制度 這種行政革新的類型,較能突顯公、私組織差異
3.( ) 機械式組織 這種類型的組織結構較不利於行政革新的推動
4.( )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請問此敘述所指的是 單一制 這種府際關係類型
5.( ) 「行政監察員」(ombudsman)乃是歐美國家廉潔政府的重要制度設計。從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此乃屬於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類型的途徑
6.( ) 因組織結構而發生之上行與下行溝通,屬於 正式溝通 類型的溝通
7.( ) 在民營化的類型當中, 替代 這種類型係政府迫於實際狀況而被動所為的決定
8.( ) 在民營化類型當中, 替代 這種類型是政府迫於實際狀況而被動採行的決定
9.( ) 有關政策評估類型的闡釋, 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中的政策方案衡量其實際成果 總合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結束後的政策予以整體評估 虛擬評估(pseudo-evaluation)是應用描述性方法產出具有信效度的政策品質資訊 錯誤
10.( ) 我國許多社會福利政策,如老農津貼等是屬於 顧客型 這種政策政治類型
理論
1.( ) 組織生態學 這種理論認為組織並非自給自足的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複雜的生態體系中,與其他組織發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2.( ) 20世紀初期的「科學管理運動」包含三大分支理論,下列 管理技術理論行政管理理論官僚模式理論 錯誤
3.( ) 三項行政學之理論學說,依其產生之年代先後排列,1.黑堡宣言 2.新公共行政 3.新公共服務,以上其順序應為 2.1.3.
4.( ) 行政學於傳統理論時期之主要理論為 科學管理
5.( ) 行政學理論從傳統到當代的演變過程, 傳統理論重視理性分析與科學決策 當代理論漸漸重視團隊與群眾智慧 許多公務員想在奉獻與參與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錯誤
6.( ) 亞當斯(S. Adams)假設工作人員將其投入及結果與地位大致相等的其他工作人員相比,如果兩人的比率不平衡,這個人員就會被激勵,去減除這種不平衡現象,這稱為 公平理論 這種理論
7.( ) 社會科學自1960年代起進入整合理論時期,此一理論崛起的主要原因為 改進傳統理論與行為科學的缺失
8.( ) 柏恩斯(J. Burns)最早提出「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此一理論源自於 魅力領導與交易領導理論 這種理論的組合
9.( ) 將領導界定為「一人或多人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領導者與部屬都將彼此提昇至動機與道德的高度水平中」,請問這是 轉換型領導理論 這種領導理論的概念
10.( ) 新公共服務理論(New Public Service)認為行政人員的課責對象應是 公民
對於
1.( ) 下列對於「目標管理」之說法, 是一種強調「參與管理」的方法是一種重視人性、團隊建立的管理方法可適用於公、私組織 錯誤
2.( ) 下列對於我國地方政府的描述, 桃園市為最新改制的直轄市 鄉(鎮、市)為我國最基層的地方自治團體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可辦理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錯誤
3.( ) 下列對於矩陣型組織結構的描述, 組織得以同時關注兩種以上重要面向 有利成立暫時性專案團隊 仰賴專案管理者進行協調 錯誤
4.( ) 下列對於專案組織的說明, 臨時性動態組織可消除部門間的本位主義人員主要自各功能部門借調而來 錯誤
5.(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離職後對於機密事件之保密義務為 離職後終生仍不可洩漏
6.( ) 依據心理學者馬師婁(A. H.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請問民眾對於健康保險與退休制度的需求,應屬於 安全 這種層次的需求
7.( ) 現行對於公務人員紀律與義務要求的法令依據,除了公務員服務法及公務人員考績法外,尚有 公務員懲戒法
8.( ) 組織成員對於組織的改革計畫與新的管理方法採取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不受影響,這樣的組織病象,稱之為 不稀罕效應
9.( ) 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抱持抵制的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對於這種消極反對改革的組織文化現象,吾人常以 不稀罕效應 這種效應稱之
10.( ) 組織對於人員關心,但是對於工作漠不關心,是屬於白萊克和毛頓(R. R. Blake and J. S. Mouton)所稱的 懷柔型 組織氣候類型
主張
1.( ) 大有為政府 不屬於公共選擇理論於新公共管理的主張
2.( ) 公共行政為官僚體系權益的捍衛者 並非「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重要主張
3.( ) 主張出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並非「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論點
4.( ) 下列有關「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相關論述, 強調適應動盪不安環境之需要主張發展以服務對象為重心的組織相關學者至今已召開過三次「明諾布魯克(Minnow brook)會議」 錯誤
5.( ) 多元主義是許多民主社會政治運作的基本理念,以下對多元主義的說法 主張社會應具備多元價值的意識型態各種價值的支持者組成團體向決策者施壓遊說公共政策常是利益團體競爭後的妥協結果 錯誤
6.( ) 政府預算書項目在反映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與主張是否受到政府重視,這是屬於預算形式的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7.( ) 要求公務人員的所作所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以及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主張這個觀念的人認為,必須要設立一些外在的標準來判定行政行動的正當性,此概念謂之 課責
8.( ) 根據倡導聯盟架構的主張,政策次級系統的行動者擁有三個層次的信念,屬於某一個政策次級系統成員對問題成因擁有的共同想法,稱之為 政策核心信念
9.( ) 針對新公共管理的主張,提出我們不應是「再造政府」,而應是「再發現政府」,並提出十個再發現政府的原則與十個再造政府原則相抗衡的學者是 顧塞爾(G. T.Goodsell)
10.( ) 基於新公共管理理論所主張的行政革新策略, 落實中央集權 不屬之
不屬於
1.( ) 人事工作毋須往來協調,較能解決機關問題 不屬於政府人事行政體制部外制的主要優點
2.( ) 人員之間少互動 不屬於專案組織的特性
3.( ) 大有為政府 不屬於公共選擇理論於新公共管理的主張
4.( ) 工作任務的關懷 不屬於轉換型領導(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的主要構成要素
5.( ) 公平理論 不屬於強調內容的激勵理論範疇
6.( ) 民主(Democracy) 最不屬於建立良好績效評估制度必須掌握的要素
7.( ) 忠誠 不屬於陽光法的立法要旨
8.( ) 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法 不屬於行政院組織改造五法
9.( ) 組織與環境之間不具有界限性 不屬於系統組織理論的觀點
10.( ) 論證說服型 不屬於民主多元社會中政府機關常見的集體決策型態
觀點
1.( ) 組織與環境之間不具有界限性 不屬於系統組織理論的觀點
2.( ) 「公共即利益團體」(the public as interest group),這是 多元主義的觀點 公共性論述的觀點
3.( ) 「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這是 管理觀點 觀點的行政定義
4.( ) 在系統理論的觀點下,組織都有若干次級系統,一般而言, 資源次級系統 不包括在內
5.( ) 根據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論觀點,正義的行政原則包含 行政決定應對社會的劣勢者較有利 這種觀點
6.( ) 將預算視為「記載誰在 預算是種政治 這種政策上獲得了多少利益與承擔多少成本的文件」,此一觀點反映了政府預算的何種內涵
7.( ) 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行政改革的主要影響因素中, 績效控制 最弱
8.( ) 就行政學的發展歷程而言,最新的觀點為 公共性的觀點
9.( ) 管理者常使用「愚民理論」的觀點,認為部屬只要聽命行事即可,請問這應屬於 地位上的障礙 這種溝通的障礙因素
活動
1.( ) 一套由變革推動者與被服務對象針對問題本質所選擇應用,藉以調整或改變被服務系統的關係,增進組織效能的活動技術,在學理上為 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
2.( ) 一般而言,利益團體的活動比較不包括 政策決定
3.( )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界定及闡述,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政策包含政府所決定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以法律、命令、計畫、服務或產品等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 錯誤
4.( ) 巴伯(B. Barber)認為代議民主、功績文官、多元主義,以及公共選擇理論,都會限縮公眾自我治理的能力。因此,提出可以強化直接公民參與的活動,下列敘述 里民大會、電子化投票、職場民主 正確
5.(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6.( ) 政府機關對某標的人口的活動僅能作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是屬下列 自我管制性政策 這種的政策類型
7.( ) 界定公務人員之責任、角色與立場、保障公務人員的工作權、限制公務人員參與政黨活動、限制公務人員參加競選或選舉活動等四類措施,是西方國家為落實 行政中立 這種理念所採行之制度
8.( ) 相對於企業管理,下列關於公共行政的特質之敘述, 陽光法案的內涵在於說明公共組織受到高度的公共監督 許多政府活動具有強迫、獨占與不可避免之本質 公共組織的行動常受法規限制,較缺少彈性 錯誤
9.( ) 將組織內部類似的活動,歸類而形成一個單位的做法,是依據 功能 這種原則進行部門劃分
10.( ) 從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來看,為確保公務人員依法行政,係對其作 規範其政治參與活動 這種主要規範
公共行政
1.( ) 公共行政為官僚體系權益的捍衛者 並非「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重要主張
2.( ) 文化途徑 研究公共行政的途徑,最能夠解釋「平坦式的管理層級」(flattened management hierarchies),也就是僅有很少監控層級的組織結構
3.( ) 主張出世相關的「公共行政」 並非「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論點
4.( ) 代表性 為公共行政政治研究途徑所強調的價值
5.( ) 「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強調以 專業主義 這種主義取向來詮釋公共行政人員的角色內涵
6.( ) 下列關於公共行政的說明, 在效率與正義之間相互擺盪大有為政府強調福利國的行政理念小而能政府重視政府競爭力的行政理念 錯誤
7.( ) 以下 國防及治安 屬警察國家時代公共行政的主要任務
8.( ) 全球化使公務人員面臨許多挑戰,以下說法 公共行政更加注意績效注意全球化使跨國企業可能威脅社群與公共精神之情況公務人員應開拓個人的及專業的世界觀 錯誤
9.(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10.( ) 有關全球化下公共行政系統本質的轉變, 須能掌握並善用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的連結 須透過文官訓練加強個別公務人員的危機管理能力 須建立快速適應與學習創新的行政體系 錯誤
其中
1.( ) 公務人員倫理行為對憲政運作可以承擔一些角色責任, 應規避立法部門的政策合法化議題 不在其中
2.( ) 公務員懲戒法對公務員的停職分為二種,其中「公務員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者、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或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徒刑之宣告並在執行中者之任何一款情形,任職機關應即停止其職務」,是指下列 當然停職 這種停職
3.( ) 以系統途徑研究公共政策,其中的轉換過程,常被比喻為 黑箱
4.( ) 古立克(L. H. Gulick)提出POSDCORB彰顯「行政管理」的七項主要功能,其中B所指為 預算
5.( ) 有關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在評判政策方案是否可能被接受與順利執行 政治可行性分析為其中一個層面 法律可行性在於判斷政策方案受限於現有法規的程度 錯誤
6.( ) 有關馬斯婁(A. Maslow)需求層級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的敘述, 挫折-退縮的過程 不在其中
7.( ) 行政學者古立克(L. H. Gulick)創造一個“POSDCORB”的字來說明行政,其中「P」、「CO」分別代表的意思為 P:
8.( ) 決策者對每一可行方案的未來報酬(利益),是以最保守的數值(所謂小)來估計,從而選出其中最大報酬的那一個方案,此決策準則稱為 悲觀準則
9.( ) 依據羅聖朋(D. Rosenbloom)的見解,透視公共組織設計有三種主要途徑, 生態 不在其中
10.( ) 阿特福(C. Alderfer)的ERG理論主要有三項命題, 較低層級的需要愈不滿足,則對較高層級需要的慾望愈大 不在其中
非正式組織
1.( ) 順適作用 屬於非正式組織的負功能
2.( ) 「組織內部三五好友經常相約吃中飯,下班後相約唱歌」,這段話最能描述 非正式組織 這種組織概念
3.( ) 一般而言, 擴大社會距離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的特性
4.( ) 在現代組織中,個人常覺渺小,因而加入許多非正式組織以尋求歸屬感,這是屬於非正式組織的 提供社會滿足感 這種功能
5.( ) 有關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比較, 正式組織的基礎是職位角色,非正式組織的基礎是人際互動 正確
6.( ) 有關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敘述, 正式組織的控制來自於法令規章及獎懲、非正式組織則來自於道德與行為規範 最正確
7.( ) 有關非正式組織成員互動的領導基礎, 以影響力來領導 正確
8.(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是自由結合,沒有法律限制,也沒有地位的高低。請問以上的敘述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民主指向 特性
9.( ) 首先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並開啟人群關係學派的研究是 霍桑實驗
認為
1.( ) 不稀罕效應(BOHICA) 意指「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的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
2.( ) 組織生態學 這種理論認為組織並非自給自足的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複雜的生態體系中,與其他組織發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3.( )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從「大有為」轉變為「小而美」,公共服務的提供也被認為需要考量市場機能效益, 意識型態的改變 最能符合上述內容之描述
4.( ) 有關「科層體制」(bureaucratic model)組織的敘述中,下列 是韋伯(Max Weber)認為最理想的組織形式 組織特色是專業分工 為今日大型組織結構設計的現代意涵 錯誤
5.( ) 何種決策途徑認為 垃圾桶決策途徑
6.( ) 美國傑克遜總統認為聯邦文官深染上流階級的偏見,此乃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難以忍受的。請問這是 仕紳制度 這種人事制度下的流弊所致
7.( ) 要求公務人員的所作所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以及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主張這個觀念的人認為,必須要設立一些外在的標準來判定行政行動的正當性,此概念謂之 課責
8.( ) 組織成員對於組織的改革計畫與新的管理方法採取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不受影響,這樣的組織病象,稱之為 不稀罕效應
9.( ) 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抱持抵制的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對於這種消極反對改革的組織文化現象,吾人常以 不稀罕效應 這種效應稱之
10.( ) 新公共服務理論(New Public Service)認為行政人員的課責對象應是 公民
規定
1.(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自第七屆起立法委員之任期為 4年 年
2.( ) 依公務人員考績法規定,年終考績考列丁等者,應受 免職 這種行政懲處
3.( ) 依公務人員俸給法相關規定,對主管人員或工作具危險性者給予之加給,謂之 職務加給
4.(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非依法兼任公營事業機關或公司代表官股之董事,應先 停職
5.(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離職後對於機密事件之保密義務為 離職後終生仍不可洩漏
6.(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有關公務員與長官之關係, 主管長官與兼管長官同時所發之命令,以主管長官之命令為準 最正確
7.( ) 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32條規定,在地方立法機關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權責機關核定時,其編制員額,應依相關因素決定之,下列 業務職掌、功能及各部門工作量 人力配置及運用狀況 員額管制政策及規定 錯誤
8.( ) 依我國「公務員服務法」相關規定,公務員於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此一規定又被稱為 旋轉門條款
9.( )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有關法律的定名,下列 法條例通則 錯誤
10.( ) 依據我國中央法規標準法第2條之規定,法律的定名有四種用語,但不包括下列 辦法
行政機關
1.( ) 政治監督 這種課責方式,是強調在公部門之外,發展一套可以課責行政機關的機制
2.( ) 審計制度 係透過行政機關以外機關所進行的帳目事後檢查,期有監督之功能
3.( ) 「行政機關具有政策影響力,雖是彌補縫合相關政治制度所移出的權力漏洞,但是並不能獨占或篡奪政策功能,而是在政策過程中扮演一個策略性角色」。學者盧爾克(F. E. Rourke)將行政機關此一權力關係的策略性角色形容為 否決團體
4.( ) 民主國家立法機關強調展現「看守荷包權」,這是屬於對行政機關責任的 政治監督 這種監督
5.( ) 行政機關中的業務執行部門,為使其有效運作,較宜採行 首長制 這種組織制度
6.( ) 行政機關在政策產出過程的政策影響力可以彌補政治制度的權力漏洞,此一權力漏洞不包含 官僚體系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
7.( ) 行政機關為處理眾多的日常事務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慣例規則,一般稱為 標準作業程序
8.( ) 行政機關機要人員往往被視為具有權力,這種權力最主要是源於 關聯 這種權力基礎
9.( ) 我國各級行政機關現行之人事制度,屬於 官等職等並立制度 這種制度
10.( )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規定, 內部單位 不列入機關組織法規定事項
關係
1.( ) 組織生態學 這種理論認為組織並非自給自足的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複雜的生態體系中,與其他組織發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2.( ) 一套由變革推動者與被服務對象針對問題本質所選擇應用,藉以調整或改變被服務系統的關係,增進組織效能的活動技術,在學理上為 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
3.(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4.( ) 下列關於效率的敘述, 效率必須同時兼顧手段與目的 效率的真義在於當其用、宏其用,不是一味的節約或儉吝 效率的核心意義是指產出與投入的比率關係 錯誤
5.( ) 公眾關係是要和公眾建立關係,且是建設性的良好關係,公眾關係的基本原則, 雙向溝通、誠信為本、公開透明 正確
6.( ) 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有關公務員與長官之關係, 主管長官與兼管長官同時所發之命令,以主管長官之命令為準 最正確
7.( ) 政府推動公共(眾)關係時,通常將公共關係的客體,區分為內、外兩類公眾或顧客。試問 政府公務人員 屬於所謂的「內部公眾」
8.( ) 探討公務員在整個公務體系中,建立適當關係及正確行為規範,並使其負責的一門學問,是指 行政倫理
9.( ) 組織如果較強調威權及層級隸屬關係,這類型的組織結構有 強調垂直分化 這種傾向
10.( ) 組織病象當中, 邁爾斯定律 主張組織成員對特定議題所持立場,與成員的職位或頭銜間,有直接的關係
現象
1.( ) 不稀罕效應 係形容「員工將組織的變革作法視為新瓶舊酒,可以刻意忽視,等待改革鋒頭過去,即可安然度過」之組織現象
2.( ) 下列 轉換型領導 領導理論,強調從價值面、人性面、文化面、社會面來討論領導的現象
3.( ) 工作人員不把辦好事情當做目標,反而將「嚴格遵守法規」視為辦事目標的現象,稱之為 目標錯置的現象
4.( ) 在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會產生了不同群體間存在著資訊能力與資訊近用權不平等的現象,稱之為 數位落差
5.(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6.( ) 亞當斯(S. Adams)假設工作人員將其投入及結果與地位大致相等的其他工作人員相比,如果兩人的比率不平衡,這個人員就會被激勵,去減除這種不平衡現象,這稱為 公平理論 這種理論
7.( ) 所謂「慈善的干涉主義」是指非營利組織 由掌控慈善組織資源者來決定服務對象 志願服務失效的現象
8.( ) 政策執行人員將遵守法規視為主要目標的現象,此在學理上稱之為 目標錯置
9.( ) 某公務人員將遵守法規視為最主要目的,而忽略為民服務這一更重要的目的,這種現象稱為 目標錯置
10.( ) 相對而言, 轉換型領導 這種領導理論從肯定人類的價值面、人性面、文化面等來討論領導現象
可以
1.( ) 不稀罕效應 係形容「員工將組織的變革作法視為新瓶舊酒,可以刻意忽視,等待改革鋒頭過去,即可安然度過」之組織現象
2.( ) 政治監督 這種課責方式,是強調在公部門之外,發展一套可以課責行政機關的機制
3.( ) 原列計畫因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是各機關可以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條件
4.( ) 推動汽機車行照免換 可以被歸類為「刪減法規、簡化程序」的改革作法
5.(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6.( ) 公務人員倫理行為對憲政運作可以承擔一些角色責任, 應規避立法部門的政策合法化議題 不在其中
7.( ) 巴伯(B. Barber)認為代議民主、功績文官、多元主義,以及公共選擇理論,都會限縮公眾自我治理的能力。因此,提出可以強化直接公民參與的活動,下列敘述 里民大會、電子化投票、職場民主 正確
8.( ) 以下 不稀罕效應 這種概念,可以說明組織成員的反革新情結,抵制革新計畫的推行
9.( ) 民營化可以區分為三種類型,但不包括 上市
10.( ) 行政機關在政策產出過程的政策影響力可以彌補政治制度的權力漏洞,此一權力漏洞不包含 官僚體系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
內部
1.( ) 「代表性科層體制」是屬於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2.( ) 「由特定的組織團體發展出來的一種行為基本假定,以整合內部及適應外部環境」,謂之 組織文化
3.( ) 「組織內部三五好友經常相約吃中飯,下班後相約唱歌」,這段話最能描述 非正式組織 這種組織概念
4.( )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機制是屬於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5.( ) 以行政機關為主體,公務員勇於向外界揭發機關弊端,係屬 內部非正式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
6.( ) 行政責任的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不包括 行政監察官
7.( ) 行為科學在行政學的應用上有許多缺失, 過份注重外在環境對組織內部人員的影響 並非其缺失
8.( ) 政府推動公共(眾)關係時,通常將公共關係的客體,區分為內、外兩類公眾或顧客。試問 政府公務人員 屬於所謂的「內部公眾」
9.( ) 首長的機要人員,其職位未必很高,但是機關內部上下主管或員工都避免得罪他(她)。這個現象顯示出機要人員擁有 關聯權力 這種權力
10.( ) 將組織內部類似的活動,歸類而形成一個單位的做法,是依據 功能 這種原則進行部門劃分
是指
1.( ) 公共政策 這種概念是指「政府部門或人員為處理大眾關心的問題,所採取之有目的的行動方案」
2.( ) 「透過志工活動來取代或補充政府機關的運作」,這是指 合產 這種民營化的方式
3.( ) 下列關於效率的敘述, 效率必須同時兼顧手段與目的 效率的真義在於當其用、宏其用,不是一味的節約或儉吝 效率的核心意義是指產出與投入的比率關係 錯誤
4.( ) 公務員懲戒法對公務員的停職分為二種,其中「公務員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者、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或依刑事確定判決而受徒刑之宣告並在執行中者之任何一款情形,任職機關應即停止其職務」,是指下列 當然停職 這種停職
5.( ) 在行政學中被形容為「行政國的衛士(the guardia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是指 行政人員
6.( ) 所謂「慈善的干涉主義」是指非營利組織 由掌控慈善組織資源者來決定服務對象 志願服務失效的現象
7.(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是自由結合,沒有法律限制,也沒有地位的高低。請問以上的敘述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民主指向 特性
8.(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9.( ) 政府財務行政強調的原則之一為「為防止政府濫用公帑,規定政府金錢收入與支出的詳盡手續」,這是指財務行政的 行政控制 這種目的
10.( ) 探討公務員在整個公務體系中,建立適當關係及正確行為規範,並使其負責的一門學問,是指 行政倫理
請問
1.( )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請問以這句話來分析對行政權力的控制,應屬於 公民控制
2.( )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請問此敘述所指的是 單一制 這種府際關係類型
3.( ) 行政院為提升政府整體績效,積極推動行政院之組織再造工作;該項政府改造工程係依所謂「四化」策略予以推動。請問 企業化 不屬於「四化」策略之內容
4.( ) 依據心理學者馬師婁(A. H.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請問民眾對於健康保險與退休制度的需求,應屬於 安全 這種層次的需求
5.( ) 非正式組織的成員是自由結合,沒有法律限制,也沒有地位的高低。請問以上的敘述是指非正式組織的 民主指向 特性
6.(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7.( ) 為了實現文官甄補的全面性與整體性動員與就業機會的均等,例如我國亦通過保障身心障礙人士平等就業的規定。請問此一趨勢是反映了公共人事行政制度的 社會衡平 這種核心價值
8.( ) 美國傑克遜總統認為聯邦文官深染上流階級的偏見,此乃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難以忍受的。請問這是 仕紳制度 這種人事制度下的流弊所致
9.( ) 將領導界定為「一人或多人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領導者與部屬都將彼此提昇至動機與道德的高度水平中」,請問這是 轉換型領導理論 這種領導理論的概念
10.( ) 管理者常使用「愚民理論」的觀點,認為部屬只要聽命行事即可,請問這應屬於 地位上的障礙 這種溝通的障礙因素
確保
1.( ) 「公民參與」係屬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課責方式
2.( ) 「代表性科層體制」是屬於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3.( ) 「行政監察員」(ombudsman)乃是歐美國家廉潔政府的重要制度設計。從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而言,此乃屬於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類型的途徑
4.( )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機制是屬於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這種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5.( ) 艾尊尼(A. Etzioni)認為,為確保組織成員對上級的順從程度,機關首長應該掌握三種權力,下列 強制權力 獎勵權力 規範權力 錯誤
6.( ) 行政責任的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不包括 行政監察官
7.( ) 從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來看,為確保公務人員依法行政,係對其作 規範其政治參與活動 這種主要規範
提供
1.( ) 下列關於審計制度功能的敘述, 解除行政機關相關人員財務收支的責任糾正財務行政人員會計事務處理之錯誤提供行政機關制訂施政方針的參考資料 錯誤
2.( )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稱為 補助款
3.( ) 工作者個人或群體有完全之決策權,領導者儘量不參與其事;領導者僅負責提供部屬所需之資料條件及資訊,而完全不主動干涉,為 放任式領導 這種領導
4.( ) 在現代組織中,個人常覺渺小,因而加入許多非正式組織以尋求歸屬感,這是屬於非正式組織的 提供社會滿足感 這種功能
5.( )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從「大有為」轉變為「小而美」,公共服務的提供也被認為需要考量市場機能效益, 意識型態的改變 最能符合上述內容之描述
6.( )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NPO)成為推動公共事務的重要夥伴,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在社會中所具角色與功能的項目, 服務提供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 錯誤
7.(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8.( ) 政府不直接為民眾提供服務,而委由民間企業或非營利機構提供直接服務,將使得國家成為 空洞國家 這種國家
9.( ) 政府為提供失業者或老年人社會安全、保險與醫療救助等服務,所課予的一種稅收,稱為 社會安全與福利捐
10.( ) 某地方政府提供飢餓學童至便利超商填寫基本資料後,可選擇主食餐點及飲料一份,超商再將基本資料傳給相關單位啟動後續關懷系統,此種措施最符合 公私協力 這種概念
概念
1.( ) 公共政策 這種概念是指「政府部門或人員為處理大眾關心的問題,所採取之有目的的行動方案」
2.( ) 同形主義(Insomorphism) 原為生物學領域的概念,意指成功存在的有機體,其活動模式會為其他有機體所仿效
3.( ) 以下 不稀罕效應 這種概念,可以說明組織成員的反革新情結,抵制革新計畫的推行
4.( ) 有關「策略規劃」的概念,下列 策略規劃涉及分析組織所面臨的內、外在環境 策略規劃強調規劃力 策略規劃階段首先必須先瞭解組織目前的使命 錯誤
5.( ) 有關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的概念與意義, 政策規劃必須以經過認定的公共問題為標的 政策規劃以選擇為主要取向,包括問題、資料、方案等 政策規劃採變革取向,強調改善或解決公共問題 錯誤
6.(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7.( ) 政策行銷模式中以 服務 這種概念代替傳統行銷模式中「產品」的概念
8.( ) 某地方政府提供飢餓學童至便利超商填寫基本資料後,可選擇主食餐點及飲料一份,超商再將基本資料傳給相關單位啟動後續關懷系統,此種措施最符合 公私協力 這種概念
9.( ) 要求公務人員的所作所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以及必須服從上級的命令,主張這個觀念的人認為,必須要設立一些外在的標準來判定行政行動的正當性,此概念謂之 課責
10.( ) 將領導界定為「一人或多人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領導者與部屬都將彼此提昇至動機與道德的高度水平中」,請問這是 轉換型領導理論 這種領導理論的概念
執行
1.( ) 下列有關可能影響政策執行的官僚機構特性, 官僚機構可能在政策執行中影響公共政策的成敗 官僚機構本身也有自己的政策偏好 部分官僚機構可能透過管制民間企業的手段以執行公共政策 錯誤
2.( ) 有關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敘述, 負責辦理行政院人事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 正確
3.( ) 有關政務官與事務官之比較, 政務官因特定政治條件而任職及去職,事務官是依法進用的公務員 政務官負責政策決定或政務領導,事務官從事法律與政策的執行 政務官與政治才能相關,事務官須具專業才能 錯誤
4.( ) 有關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在評判政策方案是否可能被接受與順利執行 政治可行性分析為其中一個層面 法律可行性在於判斷政策方案受限於現有法規的程度 錯誤
5.( ) 有關政策評估類型的闡釋, 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中的政策方案衡量其實際成果 總合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結束後的政策予以整體評估 虛擬評估(pseudo-evaluation)是應用描述性方法產出具有信效度的政策品質資訊 錯誤
6.( ) 行政機關中的業務執行部門,為使其有效運作,較宜採行 首長制 這種組織制度
7.( ) 法務部為辦理廉能政策規劃,執行反貪、防貪及肅貪業務,特設 廉政署 這種組織
8.( ) 政策方案的執行可以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乃是政策評估的 效能性 這種標準
9.( ) 政策方案執行後,對標的群體產生有形的或無形的、預期的或非預期影響的評估,係指 影響評估 這種評估
10.( ) 政策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對執行現況及初步結果加以評估,以探究執行狀況是否符合政策的原先設計。係指 監測評估 類型的政策評估
具有
1.( ) 正當的權力 這種權力的基礎是建立在追隨者內化的價值,使他們相信有權者具有影響力
2.( ) 理性廣博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具有最高的理性
3.( ) 「行政機關具有政策影響力,雖是彌補縫合相關政治制度所移出的權力漏洞,但是並不能獨占或篡奪政策功能,而是在政策過程中扮演一個策略性角色」。學者盧爾克(F. E. Rourke)將行政機關此一權力關係的策略性角色形容為 否決團體
4.( ) 「機關首長的機要秘書,因隨時能夠接近首長影響決策,因而具有組織權力的基礎」,上述為 關聯權力 這種組織權力或影響力的呈現
5.( ) 公民個人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 請願 具有法律性意義
6.( ) 公務人員因工作上具有危險性,所給的加給是 職務加給
7.( ) 危機在本質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若我們發現「機關對外在環境不甚了解,因此無法掌握動態變化」。此一描述應屬於 危機狀態的不確定
8.( ) 在開放系統理論下,下列有關組織界限所具有功能的說法 過濾確定組織活動的範圍作為組織與其他系統的交切面(interface) 有誤
9.( ) 在感應訓練(Sensitivity Training)中,如果參加者來自於同一組織,且具有上下屬的工作關係,係屬 家庭實驗法(Family Laboratories) 這種實驗法
10.( ) 行政機關機要人員往往被視為具有權力,這種權力最主要是源於 關聯 這種權力基礎
評估
1.( ) 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 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錯誤
2.( ) 有關政策評估類型的闡釋, 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中的政策方案衡量其實際成果 總合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結束後的政策予以整體評估 虛擬評估(pseudo-evaluation)是應用描述性方法產出具有信效度的政策品質資訊 錯誤
3.(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4.( ) 政策方案執行後,對標的群體產生有形的或無形的、預期的或非預期影響的評估,係指 影響評估 這種評估
5.( ) 政策在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對執行現況及初步結果加以評估,以探究執行狀況是否符合政策的原先設計。係指 監測評估 類型的政策評估
部門
價值
1.( ) 代表性 為公共行政政治研究途徑所強調的價值
2.( ) 正當的權力 這種權力的基礎是建立在追隨者內化的價值,使他們相信有權者具有影響力
3.( ) 「一方面按步補充新成員,另一方面以社會化使成員接受系統的價值與文化」,這是社會系統的 模式的維護 功能
4.( ) 公共服務人員應經常與民眾對話,以澄清政策的價值、發現政策的瑕疵、傾聽並反應民眾的需求。這是公共服務人員應具備的 審慎回應公民的需求 這種倫理修為
5.( ) 多元主義是許多民主社會政治運作的基本理念,以下對多元主義的說法 主張社會應具備多元價值的意識型態各種價值的支持者組成團體向決策者施壓遊說公共政策常是利益團體競爭後的妥協結果 錯誤
6.(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7.( ) 性別主流化已成為我國近年來人事體制相當重視的議題,這主要在反映 社會衡平 這種人事價值
8.( ) 政治行政分立時期,公共行政所追求的主要價值為 經濟效率
9.( ) 政策評估係對政策行動價值與政策方案成敗,做一審慎判斷的過程。關於政策評估功能的描述,一般而言不包含 蒐集資訊美化政策掩飾缺失
10.( ) 相對而言, 轉換型領導 這種領導理論從肯定人類的價值面、人性面、文化面等來討論領導現象
影響
1.( ) 「機關首長的機要秘書,因隨時能夠接近首長影響決策,因而具有組織權力的基礎」,上述為 關聯權力 這種組織權力或影響力的呈現
2.( ) 下列有關可能影響政策執行的官僚機構特性, 官僚機構可能在政策執行中影響公共政策的成敗 官僚機構本身也有自己的政策偏好 部分官僚機構可能透過管制民間企業的手段以執行公共政策 錯誤
3.( ) 比較而言, 政策評估的周延程度 並非是影響政策執行成敗的重要因素
4.( ) 任何組織皆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但它卻不必對所有的環境因素都加以反應,它也無法如此做,因為它只需選擇對其決策與運作特別有關因素來加以反應即可,這些因素就是特定環境因素, 服務對象 為特定環境因素
5.( )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從「大有為」轉變為「小而美」,公共服務的提供也被認為需要考量市場機能效益, 意識型態的改變 最能符合上述內容之描述
6.( ) 有關政策順服(policy compliance)的意涵, 指標的團體態度與行為配合政策執行的程度 標的團體可能為避免懲罰而配合政策推動 標的團體可能受大眾媒體影響而不配合政策方案 錯誤
7.(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8.( ) 行為科學在行政學的應用上有許多缺失, 過份注重外在環境對組織內部人員的影響 並非其缺失
9.( ) 政策方案執行後,對標的群體產生有形的或無形的、預期的或非預期影響的評估,係指 影響評估 這種評估
10.( ) 某位市民發現某市議員對該市長的影響力最大,於是他向該議員進行遊說,希望透過該議員去影響市長的決定,此種遊說方式最接近 半直接遊說
需要
1.( ) 下列有關「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相關論述, 強調適應動盪不安環境之需要主張發展以服務對象為重心的組織相關學者至今已召開過三次「明諾布魯克(Minnow brook)會議」 錯誤
2.( ) 全面品質管理(TQM)為新公共管理的一種改革策略, 顧客是品質的最終決定者品質改善需要全面的員工參與預防變異性是製造高品質產品的關鍵 錯誤
3.( )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從「大有為」轉變為「小而美」,公共服務的提供也被認為需要考量市場機能效益, 意識型態的改變 最能符合上述內容之描述
4.( ) 有關「公共問題」特徵之敘述,下列 係被察覺到的一種社會情境 社會情境的不滿或需要,已達某種緊張程度 當不滿的民眾增加時,常會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以解決問題 錯誤
5.( ) 依據馬斯洛(A. H. Maslow)的「需要層級理論」,下列需要層次由低到高排列,其順序為 c.b.a.d.
6.( ) 依據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法的規定, 因應性別主流化政策之需要 不屬於舉行特種考試的原因
7.( ) 阿特福(C. Alderfer)的ERG理論主要有三項命題, 較低層級的需要愈不滿足,則對較高層級需要的慾望愈大 不在其中
8.( ) 馬斯婁(A.Maslow)主張五種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係指 生理需要
9.( ) 豪斯(R. House)提出途徑目標理論,認為領導行為應滿足部屬的需要,並給予關心的行為。這是 支持行為 這種領導行為
10.( ) 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為政策執行階段中常用的程序,下列相關敘述 SOP可以節省時間與資源 SOP有助於公共服務的穩定性 當新政策開始推動時,原有的SOP就可能需要被檢討修正 錯誤
目的
1.( ) 公共政策 這種概念是指「政府部門或人員為處理大眾關心的問題,所採取之有目的的行動方案」
2.( ) 「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這是 管理觀點 觀點的行政定義
3.( )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界定及闡述,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政策包含政府所決定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以法律、命令、計畫、服務或產品等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 錯誤
4.( ) 下列有關公眾關係的敘述 公眾關係的前提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消極的目的,乃是消除公眾對本機關之誤會、指摘與攻擊 錯誤
5.( ) 下列關於效率的敘述, 效率必須同時兼顧手段與目的 效率的真義在於當其用、宏其用,不是一味的節約或儉吝 效率的核心意義是指產出與投入的比率關係 錯誤
6.( )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稱為 補助款
7.(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8.(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9.( ) 政府財務行政強調的原則之一為「為防止政府濫用公帑,規定政府金錢收入與支出的詳盡手續」,這是指財務行政的 行政控制 這種目的
10.( ) 某公務人員將遵守法規視為最主要目的,而忽略為民服務這一更重要的目的,這種現象稱為 目標錯置
功能
1.( ) 功能分部化與地區分部化 這種組合,最能說明我國外交部的組織分部化模式
2.( ) 審計制度 係透過行政機關以外機關所進行的帳目事後檢查,期有監督之功能
3.( ) 「一方面按步補充新成員,另一方面以社會化使成員接受系統的價值與文化」,這是社會系統的 模式的維護 功能
4.( ) 「行政機關具有政策影響力,雖是彌補縫合相關政治制度所移出的權力漏洞,但是並不能獨占或篡奪政策功能,而是在政策過程中扮演一個策略性角色」。學者盧爾克(F. E. Rourke)將行政機關此一權力關係的策略性角色形容為 否決團體
5.( ) 一般而言,地方縣市政府最常見的分部化方式是 功能分部化
6.( ) 下列 團體順適 不是非正式組織的優點或是正面功能
7.( ) 在現代組織中,個人常覺渺小,因而加入許多非正式組織以尋求歸屬感,這是屬於非正式組織的 提供社會滿足感 這種功能
8.( ) 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32條規定,在地方立法機關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權責機關核定時,其編制員額,應依相關因素決定之,下列 業務職掌、功能及各部門工作量 人力配置及運用狀況 員額管制政策及規定 錯誤
9.( ) 將組織內部類似的活動,歸類而形成一個單位的做法,是依據 功能 這種原則進行部門劃分
10.( ) 關於我國行政組織的檢討與改進,有學者提出應「尊重各部會主管業務的權責」以及「加強不管部會政務委員的輔弼功能」。請問這是指行政機關應從事 擴大行政分權 這種改進
方案
1.( ) 政治性決策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的理性程度最低
2.( ) 理性廣博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具有最高的理性
3.( ) 有關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主要在評判政策方案是否可能被接受與順利執行 政治可行性分析為其中一個層面 法律可行性在於判斷政策方案受限於現有法規的程度 錯誤
4.( ) 有關政策合法化的意義, 政策合法化意指政策方案能否經由法定程序取得合法地位 政策合法化過程必然包含眾多的協商與妥協 政策合法化也意謂著統治者的正當性 錯誤
5.( ) 有關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的概念與意義, 政策規劃必須以經過認定的公共問題為標的 政策規劃以選擇為主要取向,包括問題、資料、方案等 政策規劃採變革取向,強調改善或解決公共問題 錯誤
6.( ) 有關政策評估類型的闡釋, 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中的政策方案衡量其實際成果 總合評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針對執行結束後的政策予以整體評估 虛擬評估(pseudo-evaluation)是應用描述性方法產出具有信效度的政策品質資訊 錯誤
7.( ) 有關政策順服(policy compliance)的意涵, 指標的團體態度與行為配合政策執行的程度 標的團體可能為避免懲罰而配合政策推動 標的團體可能受大眾媒體影響而不配合政策方案 錯誤
8.( ) 有關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的意涵與應用, 透過不同政策方案間的辯論以爭取支持 立論理由意指支持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駁斥理由意指反對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錯誤
9.( ) 決策者對每一可行方案的未來報酬(利益),是以最保守的數值(所謂小)來估計,從而選出其中最大報酬的那一個方案,此決策準則稱為 悲觀準則
10.( ) 政策方案的執行可以達成預期目標的程度,乃是政策評估的 效能性 這種標準
增加
1.( ) 工作擴大化 激勵方法只有在水平面向增加員工的工作項目,但不涉及工作自主性的提升
2.( ) 原列計畫因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是各機關可以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條件
3.( ) 原列計畫費用因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是政府得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條件
4.( ) 有關「公共問題」特徵之敘述,下列 係被察覺到的一種社會情境 社會情境的不滿或需要,已達某種緊張程度 當不滿的民眾增加時,常會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以解決問題 錯誤
5.( ) 有關「高架式」(tall organization)組織結構的敘述,下列 組織溝通困難 回應環境需求慢 增加單位經費 錯誤
6.( ) 行政首長喜歡增加用人以顯示權威並建立王國,此屬於 白京生定律 這種組織病象
7.( ) 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及責任、提供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機會、增加員工垂直性的工作內容,較屬 工作豐富化 這種管理作法
領導
1.( ) 「轉換型領導」是 柏恩斯(J.M. Burns) 最先使用,以區別領導和管理的不同
2.( ) 工作者個人或群體有完全之決策權,領導者儘量不參與其事;領導者僅負責提供部屬所需之資料條件及資訊,而完全不主動干涉,為 放任式領導 這種領導
3.( ) 有關公、私部門雙方在進行公共事務合作時,率以公部門為領導中心,私部門組織或民眾則依存在此架構下,此種合作關係屬於公、私部門的 垂直分隔 這種合作模式
4.( ) 有關非正式組織成員互動的領導基礎, 以影響力來領導 正確
5.( ) 依米契爾(R. Michels)之見,機關組織規模越大,領導階層的權力就越大,部屬的權力就越小,這種趨勢稱為 寡頭鐵律的病象
6.( ) 相對而言, 轉換型領導 這種領導理論從肯定人類的價值面、人性面、文化面等來討論領導現象
管理
1.( ) 「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這是 管理觀點 觀點的行政定義
2.( ) 以即時通訊軟體作為行政溝通工具應有所規範。 針對軟體安裝與設定,應先進行密碼設定及管理,並就裝置進行相關安全環境設定 依據不同公務需求成立各類群組,由群組管理者本於管理權限進行群組加入或退出之審核 針對非屬機敏性之公文檔案傳遞,應同時注意符合公文公開作業原則等規定 錯誤
3.( ) 從管理途徑研究公共行政,下列 非人文化的傾向,導致處理問題容易形成「物化」的現象 主張公共組織非政治化,即「政治與行政」二分的理念 是公共行政研究早期的途徑 錯誤
4.( ) 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及責任、提供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機會、增加員工垂直性的工作內容,較屬 工作豐富化 這種管理作法
5.( ) 對於檔案之管理,凡是能夠達到留在檔案室者皆有其參考與保留價值之目的者,吾人可稱之為 無廢卷
6.( ) 對機關管理的定義與範圍之敘述, 狹義的機關管理即指財務管理 是不正確的
基礎
問題
1.( ) 人事工作毋須往來協調,較能解決機關問題 不屬於政府人事行政體制部外制的主要優點
2.( ) 公共政策 這種概念是指「政府部門或人員為處理大眾關心的問題,所採取之有目的的行動方案」
3.( ) 組織的決策是由決策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與機會等因素隨機碰撞下的結果 為垃圾桶決策模式的主要論點
4.( )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請問此敘述所指的是 單一制 這種府際關係類型
5.( ) 「政府機關主動設法讓問題發生,製造輿論,並積極的予以處理。」此為政府機關對公共問題所持的 促其發生 這種態度
6.( ) 一套由變革推動者與被服務對象針對問題本質所選擇應用,藉以調整或改變被服務系統的關係,增進組織效能的活動技術,在學理上為 組織發展的干預技術
7.( ) 有關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的概念與意義, 政策規劃必須以經過認定的公共問題為標的 政策規劃以選擇為主要取向,包括問題、資料、方案等 政策規劃採變革取向,強調改善或解決公共問題 錯誤
8.( ) 行政機關在政策產出過程的政策影響力可以彌補政治制度的權力漏洞,此一權力漏洞不包含 官僚體系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
9.( ) 為求問題能夠就地解決,行政組織可採取 地區分部化 這種分部化的方式
10.( ) 根據倡導聯盟架構的主張,政策次級系統的行動者擁有三個層次的信念,屬於某一個政策次級系統成員對問題成因擁有的共同想法,稱之為 政策核心信念
制度
1.( ) 設置美國高級文官制度 這種行政革新的類型,較能突顯公、私組織差異
2.( ) 項目預算 這種政府預算制度,最適合於漸進性決策
3.( ) 下列有關品位分類制度之敘述, 主要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以資格地位高低為分類基礎 人員晉升幅度與範圍較大 錯誤
4.( ) 我國各級行政機關現行之人事制度,屬於 官等職等並立制度 這種制度
5.( ) 政府績效管理的意涵至少需滿足四類行動者的需求,其中藉由績效管理來確立民主政體的課責制度是 民選的議會代表 這種行動者的需求
6.( ) 為了實現文官甄補的全面性與整體性動員與就業機會的均等,例如我國亦通過保障身心障礙人士平等就業的規定。請問此一趨勢是反映了公共人事行政制度的 社會衡平 這種核心價值
7.( ) 界定公務人員之責任、角色與立場、保障公務人員的工作權、限制公務人員參與政黨活動、限制公務人員參加競選或選舉活動等四類措施,是西方國家為落實 行政中立 這種理念所採行之制度
8.( ) 美國傑克遜總統認為聯邦文官深染上流階級的偏見,此乃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難以忍受的。請問這是 仕紳制度 這種人事制度下的流弊所致
決策
1.( ) 政治性決策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的理性程度最低
2.( ) 理性廣博途徑 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具有最高的理性
3.( ) 組織的決策是由決策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與機會等因素隨機碰撞下的結果 為垃圾桶決策模式的主要論點
4.( ) 項目預算 這種政府預算制度,最適合於漸進性決策
5.( ) 「機關首長的機要秘書,因隨時能夠接近首長影響決策,因而具有組織權力的基礎」,上述為 關聯權力 這種組織權力或影響力的呈現
6.( ) 任何組織皆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但它卻不必對所有的環境因素都加以反應,它也無法如此做,因為它只需選擇對其決策與運作特別有關因素來加以反應即可,這些因素就是特定環境因素, 服務對象 為特定環境因素
7.( ) 何種決策途徑認為 垃圾桶決策途徑
8.( ) 決策的基本原則是「利益超過成本」,係屬 經濟可行性 這種類型之可行性研究
因素
1.( ) 組織的決策是由決策參與者、問題、解決方案與機會等因素隨機碰撞下的結果 為垃圾桶決策模式的主要論點
2.( ) 下列有關「激勵保健理論」中「保健因素」的敘述, 亦稱「不滿因素」亦稱「維持因素」包含上司的監督 錯誤
3.( ) 任何組織皆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但它卻不必對所有的環境因素都加以反應,它也無法如此做,因為它只需選擇對其決策與運作特別有關因素來加以反應即可,這些因素就是特定環境因素, 服務對象 為特定環境因素
4.( ) 有關溫特(S.Winter)所提出的一般政策「規劃過程/執行成果」模式, 自變項為政策規劃與立法過程,例如利害關係團體間的衝突程度 中介變項可為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因素,例如基層官僚行為 政策標的團體的反應與行為也是此模式的中介變項之一 錯誤
5.( ) 政策方案可行性研究中,焦點考慮在於行政首長、利益團體及標的人口等因素者,係屬 政治 這種可行性研究
6.( ) 組織中容易形成「紅包」政治,污染政治風氣,主要是由於 法規森嚴 這種因素所引起的病象
7.( ) 赫茲柏格(Frederick Herzberg)將那些能夠防止員工不滿的因素稱為保健因素,而將能夠產生滿足的因素稱為 激勵因素
分部化
國家
1.( )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請問以這句話來分析對行政權力的控制,應屬於 公民控制
2.( ) 下列 規範公務人員修習行政中立與倫理相關法制 不是西方主要國家為落實行政中立理念常用的制度
3.( ) 在美國,柯林頓(B. Clinton)總統於1993年3月3日成立 國家績效評鑑委員會 這種組織,來統籌推動聯邦政府的再造工作
4.( ) 行政機關眾多、公務員人數龐大、預算規模驚人,行政人員具有實質的政策影響力,國家目的之達成有賴於行政活動,凡具此現象的國家,學者謂之 行政國
5.( ) 政府不直接為民眾提供服務,而委由民間企業或非營利機構提供直接服務,將使得國家成為 空洞國家 這種國家
6.( ) 根據特別權力關係理論,公務員與其雇主國家的關係模式應為 公務員的權利範圍由國家單方面界定之
7.( ) 歐斯本和蓋伯勒(David Osborne & Ted Gaebler)於《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專書中,主張政府應以遠見治理國家,事先預防重於事後彌補,此一原則稱之為 前瞻性的政府
8.( ) 學者唐斯(AnthonyDowns)將決策者分為 狂熱者 種不同類型,何者將自己奉獻於追求自認對國家有利的政策目標,尋求權力以促進某種理念及政策的實現
9.( ) 學者唐斯(AnthonyDowns)將決策者分為幾種不同類型, 狂熱者 將自己奉獻於追求自認對國家有利的政策目標,尋求權力以促進某種理念及政策的實現
利益
1.( ) 一般而言,有形的產出除以有形的投入(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的商數,或成本與利益之間的比率,稱為 效率
2.( ) 下列有關公眾關係的敘述 公眾關係的前提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消極的目的,乃是消除公眾對本機關之誤會、指摘與攻擊 錯誤
3.( ) 以向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施加壓力的方式,作為爭取成員利益的組織,稱之為 利益團體
4.( ) 決策的基本原則是「利益超過成本」,係屬 經濟可行性 這種類型之可行性研究
5.( ) 決策者對每一可行方案的未來報酬(利益),是以最保守的數值(所謂小)來估計,從而選出其中最大報酬的那一個方案,此決策準則稱為 悲觀準則
6.( ) 政府預算書項目在反映某個階層、團體或組織的利益與主張是否受到政府重視,這是屬於預算形式的 政治特質 這種特質
7.( ) 政府機關將不同的利益、服務、成本、義務等,分配給不同的標的群體享受或承擔,此一作法在學理上係屬 分配性政策
8.( ) 政府機關將某一標的人口的利益或成本轉移給另一標的人口享受或承擔的政策,被稱之為 重分配性政策 這種政策
9.( ) 政策規劃時,應考慮盡量使受益者擴大,使政策利益普及於一般人而非侷限於少數人,此為政策規劃的 分配普遍原則 這種原則
10.( ) 將預算視為「記載誰在 預算是種政治 這種政策上獲得了多少利益與承擔多少成本的文件」,此一觀點反映了政府預算的何種內涵
發展
1.( ) 政治監督 這種課責方式,是強調在公部門之外,發展一套可以課責行政機關的機制
2.( )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若以這句成語來描述推展公共關係的原則, 平時發展 正確
3.( ) 下列有關「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相關論述, 強調適應動盪不安環境之需要主張發展以服務對象為重心的組織相關學者至今已召開過三次「明諾布魯克(Minnow brook)會議」 錯誤
4.( ) 在激勵保健理論當中,所謂保健因素不包括 升遷與發展
5.( ) 有關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敘述, 負責辦理行政院人事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 正確
6.( ) 行政機關為處理眾多的日常事務所發展出來的一套慣例規則,一般稱為 標準作業程序
7.( ) 集體協商與 工會組織的發展 這種發展有較密切的相關
8.( ) 對於行政學發展之敘述, 系統理論時期是以開放系統與權變途徑為基礎 是正確的
9.( ) 歐斯朋與傅瑞祺(D. Osborne & P. Plastrik)提出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政府再造應先釐清政府角色,是操槳或觸媒,即應先有適當的定位,而後界定其發展的目標與策略」,係屬 核心策略 這種策略
透過
1.( ) 平衡計分卡 透過財務、顧客、學習成長與內部流程等四個構面,將組織的使命和策略轉化為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度,做為策略量度與管理體系的架構
2.( ) 審計制度 係透過行政機關以外機關所進行的帳目事後檢查,期有監督之功能
3.( ) 「政府機關透過檢討調整權責劃分,力求逐級授權,以更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與程序來達成工作目標」,係屬 實施分層負責 這種管理作為
4.( ) 「透過志工活動來取代或補充政府機關的運作」,這是指 合產 這種民營化的方式
5.( ) 下列有關可能影響政策執行的官僚機構特性, 官僚機構可能在政策執行中影響公共政策的成敗 官僚機構本身也有自己的政策偏好 部分官僚機構可能透過管制民間企業的手段以執行公共政策 錯誤
6.( ) 下列有關品位分類制度之敘述, 主要透過名分激勵公務人員 以資格地位高低為分類基礎 人員晉升幅度與範圍較大 錯誤
7.( ) 有關全球化下公共行政系統本質的轉變, 須能掌握並善用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的連結 須透過文官訓練加強個別公務人員的危機管理能力 須建立快速適應與學習創新的行政體系 錯誤
8.( ) 有關政策論證(policy argument)的意涵與應用, 透過不同政策方案間的辯論以爭取支持 立論理由意指支持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駁斥理由意指反對特定政策主張的依據 錯誤
9.( ) 依照薩瓦斯(E.Savas)的分類,透過出售、無償移轉或清理結算等途徑所推動之民營化,係屬 撤資(divestment)
10.( ) 政府透過拍攝影片來進行政令宣導或政策行銷,屬於 視聽溝通 溝通方式
重視
相關
而言
比較
研究
1.( ) 文化途徑 研究公共行政的途徑,最能夠解釋「平坦式的管理層級」(flattened management hierarchies),也就是僅有很少監控層級的組織結構
2.( ) 下列 強調社會現象應然面的研究 並非行政學修正理論時期產生的背景
3.( ) 以系統途徑研究公共政策,其中的轉換過程,常被比喻為 黑箱
4.( )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有所謂「行政與政治復合時期」的典範,其主要成因下列 政治、行政分立論被否定政治學者抗拒行政學獨立行政原則遭受懷疑 錯誤
5.( ) 行政學定位在政府的組織體制研究,其研究定向為 行政原則
6.( ) 行政學術之肇始,受行政與政治分立觀念之影響,約為1900年至1926年間,下列 行政學術主張價值與事實二分的概念 學科研究強調科學性與事實性 確立公共行政學術的正當性地位 錯誤
7.( ) 政策方案可行性研究中,焦點考慮在於行政首長、利益團體及標的人口等因素者,係屬 政治 這種可行性研究
8.( ) 首先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並開啟人群關係學派的研究是 霍桑實驗
9.( ) 從管理途徑研究公共行政,下列 非人文化的傾向,導致處理問題容易形成「物化」的現象 主張公共組織非政治化,即「政治與行政」二分的理念 是公共行政研究早期的途徑 錯誤
10.( ) 現代行政學研究對倫理問題的關心,可以 新公共行政運動 這種運動為分水嶺
一般而言
1.( ) 一般而言, 擴大社會距離 不屬於非正式組織的特性
2.( ) 一般而言,公部門常見之組織病象不包括 金魚缸效應
3.( ) 一般而言,各國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為 賦稅收入
4.( ) 一般而言,地方縣市政府最常見的分部化方式是 功能分部化
5.( ) 一般而言,有形的產出除以有形的投入(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的商數,或成本與利益之間的比率,稱為 效率
6.( ) 一般而言,利益團體的活動比較不包括 政策決定
7.( )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 工作性質 這種區分原則
8.( ) 一般而言,關於控制幅度之敘述, 控制幅度越大、組織架構中的層級數愈少 正確
9.( ) 在系統理論的觀點下,組織都有若干次級系統,一般而言, 資源次級系統 不包括在內
10.( ) 政策評估係對政策行動價值與政策方案成敗,做一審慎判斷的過程。關於政策評估功能的描述,一般而言不包含 蒐集資訊美化政策掩飾缺失
組織成員
1.( ) 不稀罕效應(BOHICA) 意指「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的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
2.( ) 以下 不稀罕效應 這種概念,可以說明組織成員的反革新情結,抵制革新計畫的推行
3.( ) 有關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和行政法人的相同點,敘述 組織成員均不需具備公務人員身分 正確
4.( ) 艾尊尼(A. Etzioni)認為,為確保組織成員對上級的順從程度,機關首長應該掌握三種權力,下列 強制權力 獎勵權力 規範權力 錯誤
5.( ) 組織成員共同持有的信念與期望模式,並形成規範,影響組織個人與團體行為,這是屬於下列 組織文化 這種概念的定義
6.( ) 組織成員對於組織的改革計畫與新的管理方法採取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不受影響,這樣的組織病象,稱之為 不稀罕效應
7.( ) 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抱持抵制的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對於這種消極反對改革的組織文化現象,吾人常以 不稀罕效應 這種效應稱之
8.( ) 組織病象當中, 邁爾斯定律 主張組織成員對特定議題所持立場,與成員的職位或頭銜間,有直接的關係
9.( ) 當組織成員只是修正其行動的策略和手段,以期能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及規範,此種組織學習稱為 單圈學習
10.( ) 滿意決策途徑認為組織成員是 行政人
策略
1.( ) 平衡計分卡 透過財務、顧客、學習成長與內部流程等四個構面,將組織的使命和策略轉化為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度,做為策略量度與管理體系的架構
2.( ) 全面品質管理(TQM)為新公共管理的一種改革策略, 顧客是品質的最終決定者品質改善需要全面的員工參與預防變異性是製造高品質產品的關鍵 錯誤
3.( ) 行政院為提升政府整體績效,積極推動行政院之組織再造工作;該項政府改造工程係依所謂「四化」策略予以推動。請問 企業化 不屬於「四化」策略之內容
4.( ) 基於新公共管理理論所主張的行政革新策略, 落實中央集權 不屬之
5.( ) 當今許多成功的大企業為了追求良好的公眾關係策略,紛紛追求「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與作法。下列 社會責任在消極方面為不損害公眾社會責任在積極方面要造福社會大眾企業設置基金會,從事社會福利或學術研究工作 錯誤
6.( ) 當組織成員只是修正其行動的策略和手段,以期能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及規範,此種組織學習稱為 單圈學習
組織結構
1.( ) 文化途徑 研究公共行政的途徑,最能夠解釋「平坦式的管理層級」(flattened management hierarchies),也就是僅有很少監控層級的組織結構
2.( ) 機械式組織 這種類型的組織結構較不利於行政革新的推動
3.( ) 「同心圓型」(concentric circle)的組織結構,主要強調組織的 溝通民主 這種特質
4.( ) 一般而言,組織結構的水平分化主要是依據 工作性質 這種區分原則
5.( ) 因組織結構而發生之上行與下行溝通,屬於 正式溝通 類型的溝通
6.( ) 有關「高架式」(tall organization)組織結構的敘述,下列 組織溝通困難 回應環境需求慢 增加單位經費 錯誤
7.( ) 有關組織結構「垂直分化」的敘述,下列 垂直分化是以層級節制體系為代表 涉及組織活動所具權力的大小 和控制幅度有相關性 錯誤
8.( ) 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之間所建立的相互關係模式,此稱為 組織結構
9.( ) 組織各部門及各層級間所建立的一種相互關係的模式,通常稱為 組織結構
10.( ) 組織如果較強調威權及層級隸屬關係,這類型的組織結構有 強調垂直分化 這種傾向
並非
行政學
不包括
工作
1.( ) 人事工作毋須往來協調,較能解決機關問題 不屬於政府人事行政體制部外制的主要優點
2.( ) 下列有關矩陣式組織的敘述, 臨時性任務編組常採取之通常都由功能性組織與專案性組織交織而成較適合在動盪環境下完成複雜而不確定性的工作 錯誤
3.( ) 公務人員因工作上具有危險性,所給的加給是 職務加給
4.( ) 以「工作」為中心,等級隨職而定的人事分類制度,稱為 職位分類制度
5.( ) 在美國,柯林頓(B. Clinton)總統於1993年3月3日成立 國家績效評鑑委員會 這種組織,來統籌推動聯邦政府的再造工作
6.( ) 行政院為提升政府整體績效,積極推動行政院之組織再造工作;該項政府改造工程係依所謂「四化」策略予以推動。請問 企業化 不屬於「四化」策略之內容
7.( ) 依公務人員俸給法相關規定,對主管人員或工作具危險性者給予之加給,謂之 職務加給
8.( ) 組織對於人員關心,但是對於工作漠不關心,是屬於白萊克和毛頓(R. R. Blake and J. S. Mouton)所稱的 懷柔型 組織氣候類型
責任
1.( ) 責任 屬於何茲柏格(F. Herzberg)二因子理論中激勵因素的內涵
2.( ) 「代表性科層體制」是屬於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3.( ) 下列關於審計制度功能的敘述, 解除行政機關相關人員財務收支的責任糾正財務行政人員會計事務處理之錯誤提供行政機關制訂施政方針的參考資料 錯誤
4.( ) 民主國家立法機關強調展現「看守荷包權」,這是屬於對行政機關責任的 政治監督 這種監督
5.( ) 我國現行課責方式中有一項法律懲處方式, 考績責任 不屬於法律懲處方式的內涵
6.( ) 界定公務人員之責任、角色與立場、保障公務人員的工作權、限制公務人員參與政黨活動、限制公務人員參加競選或選舉活動等四類措施,是西方國家為落實 行政中立 這種理念所採行之制度
7.( ) 給予員工更多自主權及責任、提供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機會、增加員工垂直性的工作內容,較屬 工作豐富化 這種管理作法
8.( ) 當代公務人員應展現高度的專業倫理,這是 內部非正式途徑 這種類型的行政機關責任確保途徑
9.( ) 鼓勵員工對機關目標、決策提供意見,並分擔責任,以建立人員對組織的心理投入,這種管理技術為 參與管理
利益團體
目標
1.( ) 「行政人員將服從法規當作首要目標」的這類組織病象,通稱為 目標錯置(Goal Displacement)
2.( ) 工作人員不把辦好事情當做目標,反而將「嚴格遵守法規」視為辦事目標的現象,稱之為 目標錯置的現象
3.( ) 以政府機關公眾關係的目標而言,下列 宣揚政令確立政策方向促進政治和諧 錯誤
4.( ) 華韋克(D. Warwick)認為行政裁量應考量若干倫理原則, 目標願景 不在其中
5.( ) 鼓勵員工對機關目標、決策提供意見,並分擔責任,以建立人員對組織的心理投入,這種管理技術為 參與管理
6.( ) 對於利益團體的描述, 其追求的目標未必符合公共利益 正確
7.( ) 歐斯朋與傅瑞祺(D. Osborne & P. Plastrik)提出政府再造的「五C策略」。「政府再造應先釐清政府角色,是操槳或觸媒,即應先有適當的定位,而後界定其發展的目標與策略」,係屬 核心策略 這種策略
8.( ) 機關組織為求達成既定目標,常將內部活動加以劃分,以求分工專業而共赴事功。其中有些部門專責直接的執行職能,稱之為 業務部門 這種部門
權威
1.( ) 領導者的正式權威 與「轉換型領導」的核心概念最無直接關係
2.( ) 行政首長喜歡增加用人以顯示權威並建立王國,此屬於 白京生定律 這種組織病象
3.( ) 韋伯(M. Weber)界定權威的三種類型, 現代軍隊指揮官的權威 屬於「法理型權威」
4.( ) 韋伯(M. Weber)認為權威的演變依歷史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在傳統權威到合法理性權威之間的是 魅力權威
5.( ) 對於韋伯(Max Weber)官僚型模學派的敘述,下列 永業化傾向強調合法合理權威對事不對人的關係 錯誤
6.( ) 領導行為模型中有一派「連續性行為」的領導風格, 權威領導與民主領導 是該「連續性行為」的重要風格
進行
1.( ) 下列對於矩陣型組織結構的描述, 組織得以同時關注兩種以上重要面向 有利成立暫時性專案團隊 仰賴專案管理者進行協調 錯誤
2.( ) 以即時通訊軟體作為行政溝通工具應有所規範。 針對軟體安裝與設定,應先進行密碼設定及管理,並就裝置進行相關安全環境設定 依據不同公務需求成立各類群組,由群組管理者本於管理權限進行群組加入或退出之審核 針對非屬機敏性之公文檔案傳遞,應同時注意符合公文公開作業原則等規定 錯誤
3.( ) 有關危機管理之敘述,下列 應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與力量 是一個有計畫、連續的管理過程 必須藉由資訊回饋,不斷進行修正與調整 錯誤
4.( ) 政府透過拍攝影片來進行政令宣導或政策行銷,屬於 視聽溝通 溝通方式
5.( ) 某位市民發現某市議員對該市長的影響力最大,於是他向該議員進行遊說,希望透過該議員去影響市長的決定,此種遊說方式最接近 半直接遊說
6.( ) 當代公共事務日益強調利益團體的公共參與。比較而言, 董事改選 最不屬於利益團體進行公共參與的活動方式
7.( ) 對於政策方案在規劃階段時進行可行性評估、優缺點評估、優先順序評估,這種評估稱為 預評估
8.( ) 關於行為科學的特徵,下列 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行為 秉持價值中立的立場來進行研究 目的為建立社會現象關係的普遍律則 錯誤
9.( ) 關於政府推展「公共(眾)關係」之敘述,下列 期望能博取人民對政府的同情 目標是進行政令宣揚 需要蒐集與分析輿論 錯誤
推動
1.( ) 推動汽機車行照免換 可以被歸類為「刪減法規、簡化程序」的改革作法
2.( ) 機械式組織 這種類型的組織結構較不利於行政革新的推動
3.( ) 「公務人員應以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為依歸,摒棄偏私與壓力,確實推動行政工作」,此主要為 人民至上原則 這種行政中立原則之表現
4.( ) 在美國,柯林頓(B. Clinton)總統於1993年3月3日成立 國家績效評鑑委員會 這種組織,來統籌推動聯邦政府的再造工作
5.( ) 行政院為提升政府整體績效,積極推動行政院之組織再造工作;該項政府改造工程係依所謂「四化」策略予以推動。請問 企業化 不屬於「四化」策略之內容
6.( ) 依照薩瓦斯(E.Savas)的分類,透過出售、無償移轉或清理結算等途徑所推動之民營化,係屬 撤資(divestment)
7.( )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NPO)成為推動公共事務的重要夥伴,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在社會中所具角色與功能的項目, 服務提供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 錯誤
8.( ) 推動行政革新時,會遭遇組織內部人員的最負面反應是 抗拒變遷
根據
員工
政府機關
建立
此一
不在
描述
病象
計畫
1.( ) 不稀罕效應(BOHICA) 意指「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的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
2.( ) 原列計畫因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是各機關可以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條件
3.( ) 原列計畫費用因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是政府得動支第二預備金的條件
4.( )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界定及闡述,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政策包含政府所決定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以法律、命令、計畫、服務或產品等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 錯誤
5.( ) 下列有關公眾關係的敘述 公眾關係的前提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消極的目的,乃是消除公眾對本機關之誤會、指摘與攻擊 錯誤
6.( ) 以下 不稀罕效應 這種概念,可以說明組織成員的反革新情結,抵制革新計畫的推行
7.( ) 有關危機管理之敘述,下列 應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與力量 是一個有計畫、連續的管理過程 必須藉由資訊回饋,不斷進行修正與調整 錯誤
8.( ) 針對蚊子館的活化政策,係屬 效用性計畫 這種型態的行政計畫
9.( ) 組織成員對於組織的改革計畫與新的管理方法採取抵制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不受影響,這樣的組織病象,稱之為 不稀罕效應
達成
法律
服務
1.( )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界定及闡述,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政策包含政府所決定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以法律、命令、計畫、服務或產品等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 錯誤
2.( ) 下列有關公眾關係的敘述 公眾關係的前提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利益公眾關係是一種長期有計畫的努力之結果公眾關係消極的目的,乃是消除公眾對本機關之誤會、指摘與攻擊 錯誤
3.( )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特性的描述, 組織收入主要依賴募款,而非績效利潤為公共利益服務是一種志願性的組織 錯誤
4.( ) 中央總機關為服務各地人民,在各地分設業務機關,此被稱之為 派出機關
5.( )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NPO)成為推動公共事務的重要夥伴,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在社會中所具角色與功能的項目, 服務提供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 錯誤
6.( )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這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7.( ) 政府為提供失業者或老年人社會安全、保險與醫療救助等服務,所課予的一種稅收,稱為 社會安全與福利捐
8.( ) 政府機關將不同的利益、服務、成本、義務等,分配給不同的標的群體享受或承擔,此一作法在學理上係屬 分配性政策
決定
1.( ) 下列有關公共政策的界定及闡述,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政策包含政府所決定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以法律、命令、計畫、服務或產品等活動表示公共政策的內涵 錯誤
2.( ) 全面品質管理(TQM)為新公共管理的一種改革策略, 顧客是品質的最終決定者品質改善需要全面的員工參與預防變異性是製造高品質產品的關鍵 錯誤
3.( ) 在民營化的類型當中, 替代 這種類型係政府迫於實際狀況而被動所為的決定
4.( ) 在民營化類型當中, 替代 這種類型是政府迫於實際狀況而被動採行的決定
5.( ) 有關組織中幕僚部門地位及性質的敘述,下列 是輔助單位而非執行單位是調劑性質而非管轄性質是參贊性質而非決定性質 錯誤
6.( ) 我們常聽到的「職位決定立場」(Where you stand depends on where you sit.)這句話,係屬 Law) 這種定律所描述的組織病象
7.( ) 我們常聽到的「職位決定立場」(Where you stand depends on where you sit.)這句話,係屬 邁爾斯定律(Miles' 這種定律所描述的組織病象
8.( ) 依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32條規定,在地方立法機關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權責機關核定時,其編制員額,應依相關因素決定之,下列 業務職掌、功能及各部門工作量 人力配置及運用狀況 員額管制政策及規定 錯誤
9.( ) 所謂「慈善的干涉主義」是指非營利組織 由掌控慈善組織資源者來決定服務對象 志願服務失效的現象
10.( ) 政府機關對某標的人口的活動僅能作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是屬下列 自我管制性政策 這種的政策類型
必須